横沙:幸福感满满的低碳生态岛-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世界级生态岛,必然是绿色低碳岛。横沙作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正朝着“零碳岛”的发展目标稳步前行。
今年3月,“共建崇明横沙零碳岛绿电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横沙岛根据当地新农业和水产业发展情况,计划开发“农光储一体化”项目和“渔光互补”项目,补充“微电网”,以零碳能源逐步替代高碳、低碳能源。横沙全岛自发自用、全岛平衡、余电外送,这样的“零碳绿电”局面,正在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从码头走出,刚刚踏上横沙岛的土地,你就能听到婉转的鸟鸣;沿着两边排列着茂密水杉的林荫道往岛内走,阵阵花香袭来,令人心旷神怡。在横沙这个上海崇明三岛中最为娇小、也最为原生态的岛屿,仿佛“世外桃源”的所在,低碳生活方式已蔚然成风。
低碳成为新时尚
道路两边绿树之间的路灯都是太阳能供电,从大路通往每一户农家的分支小道上,同样是太阳能路灯全覆盖;不少农户家里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电灯,有的已经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节水器、节能门窗是许多人家的标配;路上行驶的公交车都是电力驱动,私家车如选择电动汽车可以申请免费安装充电桩;在智能感应的箱房里,生活垃圾被分类得整整齐齐……
当你走进横沙乡的新永村-新北村-民永村社区,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低碳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流行新时尚。该社区在2020年年底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低碳示范社区。
光伏发电入户,是新永村-新北村-民永村社区创建低碳社区的一大亮点。新永村的一家名为“涵舍”的民宿屋上,竖立着长长的一排太阳能光伏板。“这套光伏设备的最高发电功率是30千瓦,一般阳光好的天气,白天最少都有20千瓦的功率,也就是一小时能发20度电。”民宿的经营者、新永村村民施强法说:他的民宿现在有12个房间,所有房间的空调、一般电器的用电都可以靠光伏发电覆盖,白天用电不花钱;多余的电量还能输送进电网产生收益。根据他已使用光伏3年来的销售电力收益计算,大约9-10年之后可以赚回当初购买光伏设备花费的金额,政府推广光伏时承诺的“十年回本”是实实在在做得到的。
应用光伏的好处不仅在于节省电费。光伏组件在屋顶大面积铺设后能起到遮阳隔热的作用,降低空调能耗,同时大大延长屋顶各功能结构的使用寿命。光伏发电属于“零排放”,无燃料消耗、无噪声、无污染,在环保方面的贡献显著。据统计,每万度光伏发电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970千克、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00千克、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50千克,节约标准煤4000千克。
除了村民居家使用,横沙乡许多村的村委会、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等建筑物也已采用了光伏发电。随着这项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它带给横沙岛的生态效益将愈加明显。
新永村的垃圾分类工作从2016年就开始实施,是全上海最早行动的社区之一,而垃圾分类正是创建低碳社区的一大关键内容。2016年时,新永村倡导村民把干湿垃圾分开;之后几年再按照上海全市的部署,逐步实现“四分法”和定时定点收集。
“一开始大家总归是有点不习惯的,但乡里、村里向各家各户做了很多宣传,我们邻里之间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大家慢慢就认可了垃圾分类的理念,现在执行起来已经十分自然了。”51岁的新永村村民、低碳社区创建志愿者蒋琴英说,“现在村里许多人家中八十多岁的老人看到有少数人不做垃圾分类,都会连声提醒。”
这一点上,就能看出该村在推行低碳生活方式领域的优秀基础。“在整个横沙乡来说,新永村整体经济条件比较好、思想认识水平比较高,在执行政府各项政策方面一直比较到位,多次获评各级文明村、示范村。因此,我们以新永村为核心,拓展到周边的新北和民永两个村,共同创建上海市低碳社区。”横沙乡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办公室副主任陈海华向《新民周刊》记者介绍。
如同推行垃圾分类一样,低碳社区的点点滴滴,先是靠乡、村两级开展大量的宣传推广工作,有讲座、有文艺演出、有上门讲解、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环岛骑行宣传……之后的落实,更多的力量来自村民之间的自我治理、自我监督。
“低碳就是要节约各种能源,是一种美德,所以我们都挺愿意这么做的。”这是蒋琴英对于“低碳”的理解,也代表了不少村民的想法。有了这样的理念,村民们盖起了一栋栋节能农房,房屋里从门窗到用水、用电、烹饪,都采用低碳的设备。
在创建低碳社区的过程中,当地开展的一项关键工作是建立碳排放统计制度。计算出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有多少碳排放,以及低碳举措减少了多少碳排放;以量化的清晰指标,有力促进低碳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
碳排放量化以后,就可以评比村民低碳示范户,以及将村民在低碳工作中的表现与其获得的乡、村两级福利挂钩,用这样的方式激励人们积极实践低碳生活。
这一点,上海全市也正在尝试。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021年5月19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广大市民的参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需要市民朋友的自觉行动,如节约用电、拒绝餐饮浪费;做好生活垃圾分类;主动绿色出行,如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等。
他表示,上海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碳普惠”工作,就是要把市民朋友们的绿色出行、简约包装、按需点餐杜绝浪费、做好垃圾分类等各种低碳行为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出来,变成每个人账户里的“碳积分”;再通过对接上海碳交易市场、各个商业消费平台,让市民朋友通过低碳行为确实获得实惠。
绿色理念无处不在
在获评“上海市低碳示范社区”的几个村子的先锋榜样之外,横沙乡的其他地方,也处处蕴含着低碳生态的元素。
漫步在横沙乡民生村,人们都会被散布在村民房屋之间的一个个迷你农园吸引。走近一看,小小天地原来大有乾坤。农园里一个拱起的“小山坡”是“高床花园”,它的中心由秸秆等大块有机物质构成,当它们不断分解并释放热量时,就能为植物的生产提供有利条件。高床花园的坡度不小于45度,这能保持表面的泥土松散,有利于植物排水和吸收氧气。这样一个生态循环的小模型,是来自同济大学的研究团队与民生村合作建立的。
高床花园属于该研究团队搭建的“朴门农园”的一部分。“朴门”一词来源于英文permaculture的音译,意思是“永恒、永续的农业”;而中文里这个词又有“回归朴素之门”、恢复原始生态系统的含义。
朴门农园中,人们可以观察到三个层次的生态循环:水塘生态系统、园林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小鱼在水里吃蚊子的幼虫帮助灭蚊,大鱼吃小鱼,乌龟再吃大鱼……这是一个层次的循环。整个园林中,鸡鸭可以到处走,虫儿可以到处爬,这是又一个层次的循环。蜜蜂、蝴蝶、小鸟等动物,串起了园子和整个自然之间的循环。环环相扣,生生不息。朴门农业,同样是低碳农业。
这样的展示,能让绿色生态与低碳的理念环绕在当地人的身边,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021年5月初,民生村的一条大路旁,工人正在进行农户建筑的改造。与整洁漂亮的房屋相互映衬的,是房前的绿地公园与屋后的清澈河流。外来的游客可能难以想象,如今眼前怡人的绿地,过去都是当地村民养殖螃蟹的池塘。“蟹塘对水体环境有污染,因此我们说服村民,让他们放弃了这项养殖;这部分收入,可以通过经营民宿等其他方式得到补偿。”民生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顾春荣说。
原来连片的蟹塘如今被改造成了环境宜人的公园,沿着石子路往里走,还有一个湖泊。《新民周刊》记者在现场看到:湖水清澈见底,许多鱼儿游来游去。当地村民说:要是等到黄昏时分,许多归巢的水鸟都会出现在水面和树林间,那时的景象更加迷人。
村民屋后如今连成河网的水系,在过去也曾是一个个互相隔绝的“死水塘”。当时,水体不流动,村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进去,天气热的时候常常发臭。村委会为此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服村民把池塘的围栏打开、把水面清理干净、让生活污水全部纳入专用管道而不排进水里。如此一来,整个村子有了畅通的河网,水流动起来,清澈洁净;村委会还在河道中种植花草、修建桥梁,让生态环境变得更美。近年来,这样的环境治理在横沙全岛各地都在开展。
顾春荣说:村子里的污水处理站正在开展提升工程,将来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进河道时的水质,将比现在更好。
“创建低碳社区的这几年,我们身边的绿树花草明显更多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让人很开心。”新永村村民蒋琴英感慨。据统计,新永村目前的绿化率已达60%以上,许多村民的土地都流转成为公益林,为低碳做出了贡献。
新永村村委会副主任于峰介绍说:该村计划建设一个低碳展示馆,把村子以及整个横沙乡在低碳领域的实践,以及世界各地在低碳领域的先进理念和尝试,集中地呈现给村民,让更多人理解低碳、认同低碳、实践低碳。
科技助力建设“零碳岛”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横沙岛成陆露出水面,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划归江苏南菁书院管辖,《南菁书院沙田碑记》中记载“沙无名,名以南菁,自余始”。故而“南菁”成为横沙的古名。这个年轻的岛屿,历经多次海坍,通过几代横沙人民与海斗争、艰辛垦拓,成为如今行政辖区总面积51.74平方公里的美丽生态岛。
横沙全岛森林覆盖率45%,居上海全市之首;生态廊道占地面积4173.75亩,覆盖全乡21个村。岛域负氧离子平均含量3079.42个/立方厘米,是地处长江口的天然氧吧,具有低碳以及零碳的优秀基础。
为了保护好这个低碳生态岛,人们在岛上布下了近千个感知生态环境的“神经末梢”,让岛上的一草一木都可以“说话”。
横沙岛上的“南菁新院”,得名于“南菁书院”,是岛上的一处综合行政场所。横沙生态环境的数字化“大脑”就位于这里。
这个全国首创的“生态智联大脑”里,清晰排布着横沙全岛的水、土、林、气等各项生态指标。《新民周刊》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屏幕上不断跳出各项数据以及生态环境指数。这些数据来自在全岛设置的共计百余个站点、近千个感知触点,这些触点就像“神经元”一样时刻记录着相应点位的生态指标,定期将数据传送至“生态智联大脑”。
水中的触点一般位于河底,太阳能电池板则露在水面上,监测溶解氧、水位、水温、氧化还原电位、ph值、电导率等水质指标;土壤中的触点埋在农田各处,监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电导率、酸碱度、盐分、重金属含量等指标。每个触点上都装有数量不等的传感器,每个传感器分别记录某一类指标的生态数据,近千个这样的“神经末梢”分布在横沙全域,不间断地记录作业。
每10分钟,传感器中搜集到的生态数据就会被打包自动发送到数据中心。一旦发现数据异常,数据中心就会发出预警,提醒相关部门进行相应处理。在这样的实时监控下,横沙岛的生态环境稍有“风吹草动”,都会被人们敏锐感知到,进而采取保护措施。
“生态智联大脑”是崇明探索实施城乡社会精细化管理的尝试,在试点的基础上,崇明的城乡智能管理大平台利用大数据实现了一体化管理新格局。整个平台功能包括5个基础功能和12大专题模块,生态监测、防汛防台、交通、市容、生产、客流、水系、房地、经济、应急管理、社会治理以及村居信息等全部纳入其中,实现一网统管。
区一级平台下,还延伸到各乡镇、相关委办局、区属企业构建二级平台,并设置村居工作站,一张数据网让崇明三岛实现更精细化的城乡管理。横沙岛就是该平台的优秀案例。未来,对碳排放的监测,也有望融入这个平台。
横沙,是崇明作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横沙竞美”是崇明区对横沙乡的发展定位。横沙计划发展美产业、美乡村、美河湖、美田园、美人文,建设樱花园、玫瑰园、望江灯塔等多个网红“打卡点”,坚持“小、新、高”理念, 以一环、三乡、九园、十八景,打造具有“中国元素、江南韵味、海岛特色”的“生活秀带”“发展秀带”。低碳工作的推进,无疑与之相辅相成。
2021年3月,崇明区与申能集团签署“共建崇明横沙零碳岛绿电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申能集团将结合横沙岛当地新农业和水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开发“农光储一体化”项目和“渔光互补”项目,补充“微电网”,以零碳能源逐步替代高碳、低碳能源,实现横沙岛全年电量平衡和电力能源的零碳供给。
据介绍,申能集团将在横沙岛上应用“上可发电、下可养鱼蟹”的渔光互补发电新模式、以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为燃料进行生物质能发电等供能新技术,打造上海首个可再生能源电力零碳供给“零碳岛”,助力上海碳达峰、碳中和。
其中,绿电项目计划于2021年建成3万千瓦“渔光互补”,配套5千千瓦时储能及微电网项目;2022年建成5万千瓦“农光互补”项目;2025年建成30万千瓦光伏电站,配套10万千瓦时电化学储能项目及生物质能发电,最终形成全岛自发自用、全岛平衡、余电外送的绿电局面。
另外,随着横沙零碳岛启动建设,申能碳中和研究院将落户崇明长兴岛,成为上海首个碳中和研究院,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展开前瞻性研究。
横沙,这个美丽幸福的生态岛,将为经济社会绿色的低碳发展,贡献独具特色的案例。(记者 王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