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冒险王都能成就伟业-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主人,我心里好怕。”
“怕什么?”
“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钱学森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陶成道的故事”。浙江金华人陶成道,被洪武皇帝朱元璋封万户,故而也被人称作万户。万户曾研制火器,曾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47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飞天。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hoo(万户)”,是对这位人类飞天先驱的纪念。
此后,无论是蒸汽机,还是轮船、汽车、火车、飞机,从发明到实用,再到商业推广,都经历了各自或长或短的发展阶段。其中,不乏各种冒险王们的参与。
历史上那些“不争气的蠢物”
郑和下西洋,就宝船编队、两万余人的规模出海来说,堪称当时人类世界航海技术的鼎盛之举。无论怎么说,郑和都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著名航海家。然而,非常遗憾的是——郑和宝船的技术资料不久就找寻不见了。
发现非洲几内亚湾附近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瓦斯科·达伽马,发现美洲的哥伦布,首次环游世界的麦哲伦,他们的船队与水手规模,都不及郑和。甚至,船只装备的技术水准总体上也未必超越郑和。然而,他们却做到了郑和之没有做到的事——地理大发现,而后开拓殖民地,更鼓舞了后来人。
为什么早于哥伦布八十余年进行航海事业的郑和,没能发现美洲?为何郑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航海事业归于沉寂?不妨比较一下瓦斯科·达伽马、哥伦布与郑和船队出行的动因。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郑海看来,地理大发现需要强劲的持续的动因。这种动因在当时的欧洲是存在的,而在明代的中国是不存在的。郑和下西洋,看似船行万里,但只是新皇帝昭告天下,希望海外各邦臣服新皇朝。另一个原因是永乐皇帝在北京坐江山后,想寻觅被他推翻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当永乐皇帝坐稳江山,特别是其子朱高炽即位以后,朝廷只看到郑和每次出海,耗费无数,却没有带来太多收益。宋郑海说,“每次远航耗资巨大,乃至损害封建统治的基础——小农经济,致使郑和航海被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敌指责为‘弊政’,再也无法进行下去。”
宋郑海认为,郑和的地图中没有未知世界,而哥伦布、麦哲伦们的情况与郑和不同。他们是冒险家。“地理大发现最根本的条件还是经济动因。”宋郑海说,“如果明初中国资本主义有迅速的发展,从而产生强大持续的经济动因,那么封锁海洋政策、皇帝的主观意志、狭隘的大地观以及传统地图的缺陷等不利条件都会改变,并按经济要求而顺向发展。那么中国人也会完成地理大发现的。”
在人类历史上,并非先掌握先进装备的人,一定能率先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人。1803年,初次将蒸汽机应用于船舶之上的罗伯特·富尔顿(robert fulton),其所设计制造的蒸汽船在巴黎的塞纳河上航行,被人们称为“不争气的蠢物”。当时的舆论并没有意识到动力系统的改变,对于船舶制造行业来说有多大意义。
富尔顿发明了蒸汽船之后,曾于1803年8月向拿破仑毛遂自荐,表示可以帮助拿破仑组建一支“不用风帆的蒸汽船队”,这支船队在天气恶劣的时候也能帮助法军登陆英格兰。可拿破仑表示:“当发起进攻时,我们只须有8小时黑夜的掩护,就可以决定世界的命运了。”
某种程度上说,拿破仑确实是不愿意冒险。他曾对富尔顿说:“你只说船快,却只字不提铁板、蒸汽机和煤的重量,我不说你是个骗子,你也是个十足的傻瓜!”而此后,英国的纳尔逊(horatio nelson)果断支持富尔顿继续研发蒸汽船。纳尔逊在赢得特拉法尔加大海战后,锤炼出世界举世无双的英国王家舰队,成就百年霸业。历史无法假设,然而确实引人遐思——如果拿破仑接受了富尔顿的建议,那此后百年称霸海上的是否会是法国?当今英语的地位是否会由法语替代?
比起拿破仑来,汽车的发明人卡尔·本茨的名气要小得多,知道本茨太太的人更少。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的第一部汽车,是一部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个轮子的车辆。因为总是抛锚,而被人冷嘲热讽为“散发着臭气的怪物”。直到1888年8月,卡尔·本茨的太太贝瑞塔·林格亲自驾驶这部汽车,带着孩子,开往离家百余公里的普福尔茨海姆,去探望孩子们的祖母。经过一整个白天的行车,他们终于抵达了普福尔茨海姆。贝瑞塔马上给本茨拍了一封电报:“汽车经受住了考验,请速申请慕尼黑博览会”。参加慕尼黑博览会的本茨,终于获得了汽车订单。
从发明到公司,并非水到渠成
比起汽车、火车甚至蒸汽轮船来,飞机的到来确实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天。
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在北卡罗来纳州首次完成“有动力驱动、结构重于空气、可维持水平飞行”的飞行,他们当然乐开了怀。但这哥俩难以预料到,20世纪将是实现人类大规模商业航空飞行的世纪,乘坐人数上百人甚至近200人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将穿梭于世界各主要城市,甚至在20世纪还实现了超音速大飞机的商业飞行。
莱特兄弟的首飞,飞机只飞行了短短12秒,飞行距离是36米。要知道,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男子100米跑的成绩是11.8秒。难怪莱特兄弟的首飞,在当时的美国没有引起什么关注。
然而,飞行时代确实到来了。1906年,旅法巴西人桑托斯·杜蒙研发的“14-比斯”飞机起飞了——比起莱特兄弟来,在欧洲和巴西,人们更认杜蒙是航空之父。
杜蒙的首飞难言成功,可1906年10月23日杜蒙第二次飞行时,飞了60米——超过了莱特兄弟,这次飞行发生在巴黎,观众众多。又过了一个多月,杜蒙在巴黎飞出了220米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很可惜,杜蒙在1910年摔成了重伤,甚至没有心思再研究飞行——当年的飞行家,与冒险家几乎是同义词。
这一点,在出生于中国广东恩平的冯如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1909年9月21日,“冯如一号”试飞成功。1911年1月18日,冯如亲自驾驶“冯如二号”在美国奥克兰艾劳赫斯特广场成功实现首飞。此后,冯如回到国内,参加辛亥革命,并被广州的革命当局任命为陆军飞机长。很遗憾,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的一次飞行表演中失事丧生。冯如牺牲后,被追授陆军少将,人称“中国首创飞行大家”的冯如,葬于黄花岗。
飞机开始商业运行之初,却不似火车、汽车替换马车一般水到渠成。实际上,最初的商业飞行绝少乘客。其模式倒是与如今太空旅行相似——1914年1月1日,飞行员汤雅士(tony jannus)驾驶的贝诺华(thomas benoist)飞机上,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得斯堡市市长费翊(abram pheil)是这架飞机的唯一乘客。当时,他在拍卖会上花400美元拍下了从圣彼德斯堡到坦帕的首航机票,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买了机票坐飞机的乘客。
经过23分钟的飞行,费翊成功在坦帕“落水”——贝诺华是一种水上飞机。接下来,这款时速112公里的飞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运营,单人票价是5美元。尽管航线只维持了3个月,却成为人类商业航空领域的先驱。1916年,爱德华·波音创立太平洋航空制品公司,亦即日后如日中天的波音公司。一些民航公司陆续开张,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飞行。
圣彼德斯堡到坦帕最初的商业航线为何只维持了三个月?因为当时,这条航班根本无利可图。然而,这短暂的圣彼德斯堡到坦帕的航线,却象征着人类商业航班时代的到来。
无论什么时代,人类需要冒险王。(主笔 姜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