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给世界“公主抱”-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阅读提示:从顶尖科技的航天、计算机、军工产品,到改善民生的各类工业产品,未来的中国制造,将给世界以更大的“公主抱”。
记者|姜浩峰
“公主抱”,这一最近网上的热词,指的是一艘半潜船“抱着”美军“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的镜头。
今年8月,在新加坡附近海域,“麦凯恩”号挨了一艘商船碰撞。近日,这艘破洞处贴了“创可贴”的宙斯盾舰,装上半潜船,从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出发,驶往日本横须贺美军基地“疗伤”。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在“脸书”上发布消息称,承运“麦凯恩”号的半潜船名为“财富”号(mv treasure)。《新民周刊》记者查对相关信息发现,“财富”号的承建者为中远海运重工旗下的舟山中远船务,该船于2008年交付荷兰dockwise航运公司。
中国制造的“财富”号,拥有3.5万吨的载重量,托起满载排水量8442吨的“麦凯恩”号,自是绰绰有余。而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近10年前交付的产品,“财富”号并不代表当下中国半潜船制造的顶级水平。去年12月,广船国际交付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新光华”号,可在海上轻松举起10万吨级重物——单以重量而论,“新光华”号可以抱起一打“麦凯恩”号。
英国为了造航母,向中国购买1000吨级龙门吊,取名“哥利亚”。最近,印度也想造航母,则不得不去向它的前宗主国求购这套二手设备。
作为高铁的起源国,早在2015年,德国铁路公司就在中国设立采购办公室。
1980年代,日本制造带来的诸如便宜好用的汽车、电器产品,让欧美包括中国人的生活更便利。而如今,日本媒体则对由中国制造而催生出的中国生活方式变革特别关注。《日本经济新闻》网站评论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全世界。如今中国政府助推肩负‘新四大发明’的中国企业进军海外……”
所谓“新四大发明”,是指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此四项产业并非完全属于制造业,但如果背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则肯定玩不转。
从顶尖科技的航天、计算机、军工产品,到改善民生的各类工业产品,中国制造覆盖了几乎全产业链体系。随着今年以来国家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未来的中国制造,将更上一层楼。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为更多国家所接纳,未来的中国制造,将给世界以更大的“公主抱”。
标新立异是成功基石
“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就怕你没想到,没有做不到……”9月24日,央视《开讲啦》播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的演讲。
杨长风在节目中透露,在北斗二号研制初期,本打算从欧洲引进核心器部件——原子钟,但在最后签协议的时候,欧洲公司突然终止了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北斗人决心自己研制,组建了三支队伍,同时进行攻关,最终通过两年多的时间,将星载的原子钟研制出来。
如今,中国的北斗系统不仅令世界瞩目,更将让世界享受到其带来的便捷。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6月16日发布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所说,到2018年,北斗导航系统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到2020年左右,将完成35颗卫星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与北斗导航系统类似的,则是中国的空间站受到世界瞩目。1990年代,美、俄等国推出国际空间站,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合作范围最广的航空航天项目,包括欧洲航天局、日本、巴西和加拿大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而中国被排除在外。后来中国与欧洲航天局的合作也未能成功。中国于1992年开始了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一路行来,2022年前后,中国将建成自己的第一个空间站,而以前那个拒绝中国加入的国际空间站,将要在2024年退役坠入太平洋。到时候,中国很有可能成为唯一有在轨空间站的国家。未来,中国空间站席位,对于欧美来说,简直可以说是一票难求。
高大上的航天领域科技进步,与人类的生活早就息息相关。
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战略规划研究室副主任张伟曾向媒体介绍:“日常生活中的方便面、耐克鞋气垫都是从航天员的食物和穿戴用品中民用化而研制出来的,而先进超声诊断与远程医疗技术等更是空间科学研究给人类带来的福音,国际空间站开发的靶向药物输送技术已经用于乳腺癌治疗临床试验,预计将获得广泛应用。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服务国家、造福民众。”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除了在航天科技领域深入探索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果以外,在海底,中国人正在相关领域领先世界。比如量子通信领域。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成功进行了首个海水量子通信实验。这是国际上首次通过实验验证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是我国未来建立水下及空海一体量子通信网络迈出的坚实一步。10月27日,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朱玉在京表示,中国量子通信技术已跻身全球领先地位。
在下一代核潜艇制造等领域,此项量子通信技术不可或缺。除此之外,在朱玉看来,量子通信产业在民用领域已经蓬勃开展。“随着量子卫星、京沪干线等大项目的建设,量子概念频繁进入公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量子通信领域,逐步集聚形成量子通信产业圈。”
工业革命,肇始于英伦。当时,大机器替代了手工工厂,自然科学领域许多成果在英国转化出技术革新。无论是棉纺织技术,还是动力技术,都在生产生活上得以应用。譬如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的飞梭,以及其后在英国诞生的珍妮纺织机、水力纺纱机,还譬如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等等。这些技术,让“日不落帝国”享用百年制造业辉煌。
而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19世纪中后期,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自激式的直流发电机,美国人爱迪生之一生,则有超过2000项发明。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20世纪上半叶制造业的强国会是德国和美国。科技上的率先突破,可能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制造业上走向成功。如同建筑桩基越深,建筑就越牢固——科技突破更高、更深、更广,带给制造业的回馈就更丰厚。
中国眼下的科技进步,也在引领制造业,即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三链”联动。一个实例就是——2015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先后投资了量子通信设备领域全球龙头企业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阿里巴巴、中兴通讯等单位成立了中国量子通信产业联盟,并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起成立了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加快星地一体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的建设工作。
人才是关键
《新民周刊》记者日前获得一份《2017年1-6月中国与德国双边贸易概况》,其中显示,德国出口中国的产品——第一大类是机电产品,第二大类是运输设备,第三大类是光学钟表医疗设备。
德国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杂项制品,除上述产品外,普通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等也为德国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
从此份概况上可以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德国对华贸易保持顺差。这一点,保持了2016年的势头。记者从中国商务部网站查询到的资料显示,2016年,中德贸易额为1512.9亿美元,中方贸易逆差为208.7亿美元。中德之间贸易出现中方逆差,这是近年的一个新趋势。反映的,则是中德两国互利共赢的一种局面。
与早几年中德之间贸易中方顺差不同。在改革开放初、中期,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比如用上亿双袜子换飞机之类故事广为流传。1980年代,中国人用大米从罗马尼亚换回内燃机车。而如今,双方互相进出口的产品中,存在相同的大宗——比如机电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等。而中国对德贸易,依旧保持着一些传统项目——譬如纺织品、家具玩具杂项制品等。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院黄洁副教授,曾专门研究过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德国市场的情况。黄洁提到,中国出口德国的机电产品,主要集中在核反应堆、锅炉、机器器具和零部件等上。10月18日,德国巨头企业向中国采购兆瓦级风力发电机,这是德国首次采购中国该型产品,也是中国首次批量打入欧盟市场,中国风电装备在全球高端风电市场的新突破。要知道,拿下这个订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德国国内本身就有两家世界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西门子和艾维康。森微安这次购买的风电发动机对噪音要求极高,而中车株洲电机的产品不仅是国内噪音控制技术最高的,也超过了全球行业标准。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驻香港代表郝剑飞对目下中德贸易特点如此评价:“首先,高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德国产品一直受到中国客户欢迎,比如汽车、机械和化工产品。近年来,医疗技术、食品和工业4.0相关高科技设备成为新的发力点。其次,中国经济日趋国际化,德国将购买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科技产品。比如2016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机械产品就增长了7%。” 郝剑飞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稳健发展,德中贸易有望进一步发掘潜力。
确实,德国货仍然受欢迎,中国并非德国产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美国、英国等,长期以来是德国制造的最大市场。美国去年从德国进口价值1070亿欧元的产品。美国和英国共为德国贡献了约1000亿欧元的贸易顺差。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商处公参王卫东表示,中德同为出口大国,都从全球化的发展中获益,尤其是德国这样的国家,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其经济对贸易的依赖度更高。中国面临经济调整结构、以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挑战,也需要通过同德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德两国作为提倡贸易自由、投资便利化的国家,更应该携起手来,互利共赢。
总体说来,德国制造在许多领域,仍是中国追赶的目标,这一点,国人切不能忘乎所以。不仅德国制造,在一些大宗机电产品领域,一些中东欧国家亦有优势——《新民周刊》记者日前在上海电气所见一些发电设备,就是从捷克等国进口。
然而,在给人“细致专业严谨”印象的德国产品中,确实亦有一些问题产品。据旅居德国多年的媒体人薛成俊介绍,根据德国联邦劳动保护和机构公布的数据,2015年欧盟市场上总共发现186种问题产品,其中有46种是德国生产制造的。由于德国的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向欧盟提供足够信息,导致这些问题产品没有在欧盟国家中被及时召回,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而在德国,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产品被召回事件。这些产品从儿童玩具到生活用品,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有进口的,也有德国自己生产的。
以德国本土货为例,诸如梅赛德斯-奔驰载重汽车因座椅安全问题不得不宣布召回,又如欧宝的一款小货车也因货舱问题被召回等事件,导致德国车企信誉受损。
德国面临的问题是人才规模与市场容量的问题。因为欧盟内部市场并非铁板一块,日前又有难民潮、英国脱欧、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闹独立等等因素,使得总体市场需求开始下降。
在人才方面,一位留德研究生近日告诉记者,他接触到的一位资深核电工程师正准备前往中国。“去中国,工资丰厚。在德国,普通人一年收入也就三四万欧元,好一点六七万,要是十万以上就是高收入了。”这位核电工程师透露,“而在德国持有一欧元消费,和在中国持有一元人民币消费,在购买力上有时候是一样的。我若到中国再就业的话,初始阶段大概一年能赚十万欧元,要是有提成或者绩效奖金,自然只多不少。考虑到消费成本,十万欧元的收入水平,在中国应该过得很舒服。”
足够多的人才,与足够大的市场,能够支撑起来的,是一个更有实力的经济体。
根据2016年和2017年前2个月统计资料,中国乘用车市场(轿车、suv)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品牌汽车大约占市场一半,包括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上汽荣威、广汽传祺、奇瑞汽车、比亚迪等等中国品牌乘用车已经是中国市场的主流,份额约一半,另外,德国品牌约为20%,美国日本等品牌也有一定份额。并且我们自主品牌的份额正快速上升,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应该是像智能手机一样,中国品牌的汽车将一统天下。
而一旦汽车领域市场重新分配,带来的或许将是中国给予世界的更大的“公主抱”。未来,许多华为手机的欧美用户,或可用上中国品牌的车联网体系。
链接:中国制造来啦!
10月16日,德国权威质量管理机构德国质量协会(dgq)和德国市场研究机构innofact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制造情况已今非昔比。近八成的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54%的受访者认为,来自中国的竞争者正加大步伐,将超越德国品牌和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中国制造”哪些领域做得最好?64%的受访者认为,最突出的是,“数字化和信息技术领域”,中国在这一领域已超越德国。其次是电动车领域。这项调查还称:“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未来都在全球具有更大发展潜力,尤其是中国,约3/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的质量20年后会更好。德国《质量管理杂志》网站评论称:“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的形象,未来将越来越接近。
※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