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会零距离感受科学乐趣-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阅读提示:公民科学素质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科技创新的土壤,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有力保障。
记者|陈 冰 摄影|沈 琳
爱因斯坦“满血复活”,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加油鼓劲……;刘慈欣携黑暗丛林法则,与科幻迷面对面;100个机器人组成方阵,跳起了广播体操;10架无人机组成编队,呼啸在上海展览中心上空……在上周结束的2016年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上,科普迷们过足了科技瘾。
科普接地气
蝴蝶为什么会飞?叶的光合作用为什么能提供氧气?蜜蜂采花蜜为什么可以酿蜜?向日葵为什么一直向着太阳?肥皂泡为什么五颜六色?鸡蛋为什么握不碎?蚊子为什么会发出“嗡嗡”的声音?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而要想回答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最好的办法是带着孩子一起走进科博会——通过有趣的科普展示、形象的科普演绎、丰富的科普活动,零距离感受“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以普及传播发展理念、倡导创新创造创业、促进公众理解高科技、倡导科学生活方式为目标的上海科博会,今年9月首次于“全国科普日”期间启幕,成为上海市“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中的点睛之笔。
在科博会上,各种科普内容,可以被看到、听到、触碰到。3米×3米的裸眼3d大屏幕,播放着各种科普影片,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来自远古的恐龙耀武扬威,还有各种古生物的秘密等待揭开。500平方米的上海科技馆“大地之子”临展,通过科学绘画,让观众了解大象家族几千万年的演化史过程,并让现存最大的陆生动物大象骨骼标本走进了展馆。各种ar、vr体验,让人感受到高科技在游戏、教育、娱乐、医疗方面的巨大发展潜力。国内首支跨次元科技女团ssidol更是一口气举办了7场真人萌妹子与虚拟偶像合体的全息演唱会,复杂的立方矩阵、异形立体投影,神奇的裸眼3d效果,让人惊叹二次元时代偶像居然都不是人啦(虚拟人物)!
一走进上海科博会,观众多半就会被广场上的庞然大物所吸引,是储物箱,是房子,还是什么?当观众带着好奇走进这一庞然大物时,便会发现其中别有洞天,一场神奇之旅就此展开。而这一庞然大物就是由上海朋羽集创实业有限公司一手打造的智慧建筑,也是上海科博会黄浦展区的室外可移动馆——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模块化智能建筑。
上海朋羽集创实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卞梁表示,用集装箱来盖房子是一种新思路,它绿色环保,省时省力,灵活多变,相对传统住房能提供给人们更多选择,个人、家庭甚至是一个社区都能各取所需。作为一种移动模块化建筑,它最大的优势在于灵活运用,无论在任何的空间,只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空间最小满足标准规格3×6平方米;二是只要有一定的空间和适宜高度,即使是室内,也可以做成城中城。简而言之,无论哪里,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只要能够简单平整场地,移动模块都可以解决,哪怕是一些特殊的、无法使用的“小空间”。对于人们生活必需的水电供应,集装箱建筑也能实现自然能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太阳能光电板可供室内用电,太阳能热水器可供暖、供水,污水的排放则由处理系统进行净化,可再次利用。
对于网购族而言,有一个大福利出现。科博会上一家公司推出“互联网服装定制舱”——“infit合身穿”,可以在10秒内测量出人体的身高、体重、腰围等几十项体形数据,只要扫码关注,这些数据统统就保存在你的手机上了。再网购的时候,就不会苦恼尺寸不合适了。设计者还很贴心,测量完成后你可以直接在服装定制一体机上选择面料、款式,完成t恤、衬衫、西服的私人定制。要是以后能够直接把样衣穿在顾客身上的3d效果即时展示给下单的顾客,那选择起来恐怕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
上海诚联交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模拟驾驶vr系统,堪称网上驾校。和偏重于娱乐的vr赛车游戏有很大不同,进入模拟驾驶舱内,周围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高精度还原的真实场景,学员可自由转动头部观察周围的行车环境,感受和驾校训练场地及真实城市驾驶环境的模拟练习。在极具沉浸感的vr世界中,并不要求体验者通过竞速完成挑战,而是通过演示、练习、实景等环节,帮助使用者掌握在城市交通环境中的正确驾驶技巧,培养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的习惯。说得通俗一点,这就是互联网 驾校模式,以后真的可以不用去驾校培训了。
谁是最强大脑?
说了那么多接地气的产品,科博会上还有不少高大上的展示。中国类脑强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西井科技就展示了一系列自主研发的世界级类脑科研产品: 全球首套类脑智慧港口系统wellocean、全球首块可商用5000万类脑“神经元”芯片deepsouth以及全球首台 100 亿规模神经元人脑仿真模拟器westwell brain。
在科博会现场,西井科技的展场上有一款自主研发“守门员”机器人wewe。小小的wewe,却搭载了神经形态工程学“大脑”,加入脉冲神经网络,模拟视网膜捕捉动态物体,利用视觉以极小数据量的脉冲信号方式递交给大脑处理的工作原理,wewe从而能提前研判小球运动轨迹,实现极高速的响应拦截。人机对战到底谁会赢?
9月17日下午,西井科技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进行了“片上学习”(on-chip learning)的介绍和展示。所谓“片上学习”是指计算机的所有学习都在芯片上完成,并且可以随时中断和及时保存。就目前来说,全球范围内的机器学习大部分还是“在线学习”阶段,例如alphago人工智能程序,其对网络质量要求极高,必须要求网络畅通。而“片上学习”打破了只能在线学习的旧例,所有算法将会储存在后台服务器或云端,实现算法学习本地化,从而帮助机器大幅度提高运算速度。这意味着机器学习仅在硬件端就能直接完成,通过不断“自我学习”,实现“高效率,低功耗”。现场,工作人员还在台上进行了“片上学习”对数字、图片以及图画风格的快速学习和识别演示,识别的准确率接近100%,人工智能机器发展的进步真是令人惊叹。
上海西井科技的核心产品“西井大脑”(westwell brain),作为全球首台100亿“神经元”人脑模拟器,可以通过接受医学上大脑神经元脉冲放电数据,通过直观方式呈现人脑的脉冲信号形态,以帮助人类更清晰更直观地研究人脑的一些诸如帕金森氏综合征、阿兹海默症等症状,同时采集药理或治疗方案数据,反馈回大脑仿真模拟器,来检验药物及治疗的作用区域及效果。
西井科技ceo谭黎敏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西井是国内唯一研究神经形态工程学的商业公司,95%的技术人员为海归博士或硕士,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牛津大学、法国马赛中央理工、瑞典查尔姆斯理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理工科名校,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科研背景。他们最近开发出了全球首套基于“神经形态工程学”的软硬件一体化类脑智慧港口系统——wellocean,通过模拟人脑神经“高效低能”的工作机制,从而使系统能够像人脑一样飞速识别集装箱号码。目前,这套系统已在全球前十的一家港口某码头试运营。
谭黎敏告诉记者,以往,港口靠人工采集集装箱号码时,工人坐在采集室,需要紧盯计算机屏幕,手动敲击键盘记录箱号。为了让工人尽可能看清箱号,码头往往需要在多个角度来配置高清摄像头,一旦视频画面不清楚,工人还需立刻切换摄像头。这种枯燥又烦闷的高强度劳作,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人工采集出错概率较高。
除人工采集外,另一些先进的码头也有意识地配备ocr(光学字符识别)、红外等识别技术,但每次仍需5至10秒时间处理箱面影像,且箱号的识别准确率仅为80%-85%,无法进一步提升识别的效率。
如果遇上雨雪、晴天强光、黑夜弱光等自然因素的干扰,传统ocr技术就会“罢工”。很多时候,港口只好又回到依靠人工采集的原点:码头工人跑到集卡或高高的塔吊下,费劲地抬头记下箱号,用对讲机告诉后方的操作员再进行数据比对。
这意味着,若经常依赖工人跑到现场采集信息,除了增加识别的时间成本外,现场的种种不可控因素也会带来安全生产隐患。
“我们的系统突破了大雨、光线强弱等自然条件限制,集装箱号码的识别时间快达0.1秒,准确率高达99.8%以上,杜绝了因人工抄录引起的错误,减少集装箱进出港口的时间,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系统的另一大优势是可正确识别那些受损的字符。集装箱经受日晒雨淋的长途运输后,箱号字符往往出现生锈、泥垢、油漆脱离等情况,此时人眼可能都难以识别出。但我们的系统模拟人脑的神经元活动,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实时提高’的特点,即使面对字符缺损,能在人脑反应过来前,快速认出正确的数字与字母。
wellocean在码头试运营时,就遇到这样的情况。根据国际标准,集装箱的箱号有11位编码,第一部分为4位英文字母,第二部分是6位数字加1位校验码数字,第三部分为iso编码(箱型)。而我们却遇到一只集装箱的第1位字母严重缺损,用肉眼识别时,说‘j’和‘i’的都有,可系统识别出是‘u’。
普通人的眼睛难道还比不上机器的视觉?经港口人员核对后,我们不得不服气,事实证明这一字母的确是‘u’。”
此外,因港口的集装箱运量大,涉及多个进出通道,人工采集室每天需坐着几十个工人,“三班倒”来核验比对到港、出港的集装箱号码,以确保物流系统正常流转。如果采用wellocean系统,意味着集装箱号的识别工作从劳动密集型转换为技术密集型。如今码头理货时只留守几人监控塔吊、堆场或者多条通道,全天24小时用电子信息取代人工录入,系统自动进行集装箱号建库比对,使差错的发生趋近于零,大幅提升了港口的服务水平。
“正是通过模拟人脑突触可塑性的神经元活动原理,不断地进行‘类脑’实时学习,wellocean系统强大的识别与判断能力得到了充分证明。”谭黎敏自豪地说,“虽然有着种种的技术优势,但wellocean系统的技术改造并不难,无需改动码头的摄像头、线路等集成一次性设备,投入即可超越现有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实现24小时全天候运作。”
创客文化热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中,怎么少得了创客文化和创客大赛呢。
2015年科博会举办第一届国际创客大赛之后,2016年的“第二届国际创客大赛”邀请了12个与家庭科技生活息息相关的创客项目,分别围绕智能硬件、生活服务、教育娱乐、医疗健康四个方面,与国外创业内容类似创业团队同台pk。
在泛娱乐化的大背景下,二次元文化已经从小众圈子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vr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虚拟市场的火热。山东甲壳虫动漫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真声录制和舞蹈动作捕捉的技术,将真人与动画偶像形象相结合形成虚拟偶像组合8911,目前已经与罗森形成代言合作,未来有望通过全息体验馆举办虚拟偶像演唱会。
除了虚拟偶像外,科技的发展也为动漫ip的发展提供了助力,成立于2015年高能粒子公司定位清晰,瞄准14-30岁的年轻受众,依托于vr技术推出3d形象ip包子兔,通过国内没有的3d漫画打开市场,再着手制作3d动画最终落到衍生品的推出上。
但是,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从不专属于娱乐,创意还要落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上。深阳科技有限认为电动交通工具将成为下一场工业革命的必经之路,他们针对国外市场制造了太阳能电动滑板,以期实现从娱乐代步到大众代步的转换,并且针对国内的不同情况将这项技术改造用于两轮踏板车上;而上海升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则把目光瞄准了大众的厨房,通过陶氏反渗透净水处理技术和加热技术提出了节能环保、快速加热制冷的智能水槽,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于进一步开发智能水槽的app以提高更换、检测水槽的便利度。另外一个小鲜侠智能油瓶,则试图守护家庭用油健康;吃穿不愁了,自然要享受生活。还有有两个创客项目将视角转向了旅游,一个为客户私人定制出行计划与服务;另一个则搭上了直播的风口,让你“坐享其成”,通过“全球旅游直播交易平台”游遍天下。
创客marko的ienergy爱能递环境教育体验工坊,主打环保理念。第一个项目就是竹自行车——帮助别人用竹子做自行车的主要框架,然后加上必要的配件,当然他们会提供所有必要的零件和设计图等等。他们不卖自行车,而是让喜欢他们作品的人自己到工坊去亲手制作竹子自行车。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趣味横生的“竹”制作项目,如竹音响、竹子风铃、竹子钥匙扣……
去年的科博会上,向明中学创造发明协会指导老师黄曾新就向众人展示了无线电力传输的魅力。电灯、电扇、手机充电器这些统统都不再需要插头,只要通过无线传输电能驱动就能够正常运作,无线世界让人再也不用担心重要关头没电了。今年,上海复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又以太阳能无线充电技术吸引了众多观众。
自2010年首个创客空间在上海成立,而今发展到上百个,活动非常活跃。青少年科技普活动、教育更是成为培育创客的沃土,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市场、学会游泳的技术和创造本领,为未来的万众创业打好基础。
科普、科创两翼齐飞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必须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
上海科博会聚焦双创、凸显科普、展示创新、构建平台、打造品牌,集展示、互动、体验、游乐、对话、表演、论坛、交易等于一体,呈现出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科普化的特点。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刘健部长指出,科博会向公众诠释了最新科技成果,将优质科普资源展示给公众,满足公众对科普产品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从而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而公民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科技创新的土壤,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有力保障。
“公众需要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科博会通过引领公众对科技的理解,推动创新基因植入上海城市文化。”刘健说,科博会形成了“展览展示培育科普产业、科普产业反哺科普事业、科普事业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普工作新模式,促进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市公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提升,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自2014年以来,上海科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三届,正日益成为上海重要的科普品牌活动之一。今年举办的第三届科博会为期4天,汇集了来自中、美、日、韩、法、德、澳、瑞典及中国香港、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家科技企业、科技园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参与,展品数量达3500余件。参观总数达到11.2万人次,促成各项交易1.35亿元,现场零售交易额1500万元。
※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