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铁城市的最新诠释-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达831公里,网络规模继续领跑全球。”这是全国两会前夕,上海交通工作会议所传递出来的消息。
这次会议提及,2021年,上海交通工作实现了“十四五”交通工作良好开局。特别是在轨道交通领域,除了编制了一批重大交通规划以外,“嘉闵线、13号线西延伸等‘五个新城’相关17个项目集中开工;南汇支线、21号线一期等浦东现代化引领区重大交通项目启动建设;崇明线、机场联络线等轨道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建成14号线、18号线一期部分区段……”其中不乏在建或建成轨道交通项目。
自2010年世博会前夕随着10号线的建成,上海地铁运营里程超过400公里,成为中国首座“世界地铁城市”,亦是继伦敦、纽约之后,全球第三座“世界地铁城市”。在知名咨询公司戴德梁行所发文章《为什么tod是轨道交通和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中曾有表述认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亦即tod,通过城市公共交通与土地协同发展的模式,促进城市形态与空间的形成。这样的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成为“世界地铁城市”,能让都市生活达到一种总体美好之平衡。
至今,中国已经拥有九座“世界地铁城市”。
最新的是杭州。2月21日杭州3号线首通段、4号线二期、10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营,杭州地铁里程超过400公里,由此跻身“世界地铁城市”行列。3月6日,杭州机场轨道快线文三路站至沈塘桥站区间右线盾构完成接收,这标志着这条从杭州城西的苕溪站到萧山的靖江站的地铁线,顺利实现“洞通”目标。在今年7月杭州亚运会前夕,这座江南名城,将实现拥有516公里运营地铁的目标。
此前,迈入“世界地铁城市”之列的中国城市,本就各具特点,颇具多样性——
上海、广州,包括改革开放后崛起的深圳,都是沿海大都市;北京、南京是古都;武汉是九省通衢;成都、重庆位处西南。当代中国的大都市,将“世界地铁城市”做了最新诠释。未来,是否能重新定义世界地铁城市呢?
自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世界第一以后,成为一张国家名片,世界瞩目。其实,高铁与地铁,犹如巨人的大动脉和支脉,有了他们,中国的活力与潜力不断……
中国地铁,值得一探究竟。
跨城地铁时代正在来临
中年男子杉山正平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他工作认真,事业,或者说工作,总是忙碌。忙碌到日益感觉朝九晚五的生活颇为无聊。一天下班的时候,疲劳的杉山透过地铁车窗,看到了一家贴着“岸川舞蹈学校”字样的楼房窗口,一位相貌清秀的女子的倩影,令他神迷。之后,杉山正平真的走进这所舞蹈学校,并开始了交谊舞学习的过程。
这是1996年1月上映的日本电影《谈谈情,跳跳舞》。电影上映,特别是通过vcd等形式被中国譬如上海这样的都市观众看到的时候,中国观众注意到役所广司所饰演的杉山正平——其生活方式离不开地铁。譬如从舞蹈学校“放学”后,他乘地铁回家——到站后,他还得骑上一辆自行车,这由地铁站到家门的“最后一公里”,足以回味在舞蹈学校的美好。
回头去看,其时,上海的地铁建设刚刚起步。1997年1月1日,1号线南延伸段实现锦江乐园站与莘庄站、上海火车站站与锦江乐园站的分段通车运营。当年7月1日,莘庄站到上海火车站站才全线开通运营。而2号线正在施工建设中。
当时,轨道交通明珠线的施工也已经开始。第一阶段的任务就是拆除淞沪铁路支线和沪杭铁路内环线的一些设施。这条日后被编为3号线的轨交线路,因为利用了原有的一些铁路线位,而采用高架的方式进行施工建设。1999年底,3号线全线贯通,2000年12月26日试通车。
那时候,年方20岁出头的吕亮在上海老北站上班。具体说,就是上海客车技术整备站。这是铁路部门的一个单位。当年的吕亮从普陀区西北部的家到客车技术整备站上班,有时候他会将自行车搬到通勤列车上。列车经停上海站、上海西站,在停靠祁连山路站时,他将自行车搬下车,然后骑回家。还有些日子,他骑着自行车从闸北穿越大半个普陀区,回到家中。
今年1月9日19时35分,南翔站—上海站8522次列车正点到达上海站。该趟列车乘客16人,其中特地赶来乘坐留念的15人,下班通勤的铁路职工仅1人。这趟8522次列车成了上海域内最后一趟通勤列车。由于地铁轨交发达,原本连郊区农民进城都颇青睐的通勤列车,终于没有了开行必要。吕亮也经历了从铁路系统“转移阵地”,到上海地铁工作。如今的他,是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车辆分公司的技师,以他名字命名的“吕亮首席技师工作室”新近荣获“2021年度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称号。
2021年,吕亮作为上海地铁参加备战世界技能大赛的车辆竞技团队的带教导师之一,带领队员参加第一届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广州赛区的赛事。吕亮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在广州期间,我也坐地铁出行。发现这座城市的地铁,与上海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广佛线,将老广州城和佛山连接起来,其紧密度之高,似乎比上海地铁11号线延伸到江苏境内的昆山花桥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广州和佛山同属于广东省,广州地铁连接佛山地铁,不算出省。因此,上下班高峰双向都乘客满满。”
美国总统拜登在任联邦参议员期间,曾长期住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每天坐火车去华盛顿上班。广州人沈心也有类似的生活,只不过她所搭乘的是地铁而非火车。住在佛山的她是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每天早晨6点45分之前,她必须出门,然后搭乘公交车抵达地铁站,由地铁进入位于广州市区的单位上班。
当然也有相反路线者——佛塑科技集团纪委委员、佛山市易晟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健民家住广州海珠区工业大道。自中山大学毕业以后,陆健民曾在多家位于广州市区的民企、国企工作,但后来他选择了将事业放在佛山。“佛山制造业发达。”陆健民说,“当年,对我来说很具有吸引力。”陆健民所说的“当年”,是2010年,其时,之所以令38岁的他下决心去佛山工作,一大原因就是广佛地铁开通在即。但当年1月份,陆健民刚入职佛塑科技集团的时候,广佛地铁还没开通。他每天早上乘坐59路公交车到沙园站,然后到马路对过换乘69路到芳村客运站,再转乘广佛城巴到佛山祖庙,这样可以在上午8时抵达办公室。
“广佛城巴20分钟一趟,车上人多,我经常得站着,一旦错过,又需要多等一趟,晚上偶尔加班,回到家已经9点左右了!那段时间感觉挺痛苦的!”陆健民回忆道。尽管公司在佛山给他安排了宿舍,可当时他必须每天回到家里陪孩子,因此坚持着每天上下班通勤各种换乘、时长超过4小时的生活。好在这样的情况未维持太久。2010年11月,广佛地铁开通,陆健民每天的通勤时间减少了一个小时。2015年12月28日,地铁广佛线开通西塱站至燕岗站,燕岗站500米外就是他家!他总算融入了广佛一小时生活圈。
“因为佛山的房价相对广州市区便宜,很宜居,所以我和先生最终考虑在佛山置业。”沈心说,“如果没有地铁,可能我不会选择住佛山。但住在广州,很可能就得面临住老房子、蜗居。”
如今的中国,除了上海地铁11号线连通昆山花桥、广佛线连通广州和佛山之外,还有不少跨城甚至跨省地铁投入使用。
2021年12月28日,南京地铁s6线开通——从南京市栖霞区的马群站到镇江市下辖的句容市,终点站是句容高铁站。“从前,我出门旅游要到南京站或者南京南站坐高铁。未来,多了一个选择,可以直接坐地铁到句容上火车了。”生活在栖霞区的陈先生告诉记者。陈先生是老南京人,退休前在栖霞区买了大房子。退休后索性把秦淮区的小房子卖了,在栖霞区妥妥住下了。“南京地铁线路越来越密,我们出行越来越方便。栖霞多好,我就在这里扎下了!”
西安地铁1号线自2013年开通以后,经过两次升级延伸,如今的沣河森林公园站已经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北京地铁22号线河北段正在施工中。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长株潭、西咸等城市群的发展,除了城际高铁之外,地铁也成为了连接各座城市的一种方式。跨城地铁时代正在来临。
都市随之改变的生活
“在广州看他们的地铁,总体上似乎与上海地铁没有多大区别——上班族乘坐地铁从这个城区到那个城区;商业中心也不再似从前那样以露天街道两侧商店为主,而是地铁‘销品茂’为节点。”吕亮告诉记者,“我最大的感触是——感觉广州地铁的管理相当精细。譬如他们的地铁报站——普通话、广东话、英语,要发三段话,一点都不乱。”
今年,广州地铁1号线将迎来新一轮升级改造,在3月和4月里的16天节假日,运营时间调整——提前一个半小时结束运营服务,亦即广州地铁1号线西塱站、广州东站的末班车将分别于21时25分、22时发出。沈心的邻居们认为,这是暂时可以克服的困难,未来更有机会从佛山进省城游玩。“特别是西塱芳村荔塱市场,我很中意这里,不仅价格便宜——许多货品比我们佛山的街市都便宜。”一位佛山师奶说,“还有开了许多年的包点店,譬如阿琴家的玉米饺、干蒸、紫菜卷,量又大,又新鲜。a出口对面的好好酒家,鸭五件私房菜,很入味的。有时候我会打包回家去吃。也看到广州的街坊会坐着广佛线,到我们佛山的岭南天地会朋友。”
如果不是因为有广佛线,很难想象佛山的师奶会经常往省城跑。“地铁网络的发展,必然重组城市的功能布局。”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宋钢如此说,“以我们兰州为例,2019年6月23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我就认为是个分水岭。从这一天开始,兰州这座城市的张力开始新一轮与此前各个时代都不同的释放。每天,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站点进出,刻画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轨迹。但相似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都不约而同地被这条地铁轨道改变了。”宋钢称,兰州主城区公共资源丰富,音乐厅、图书馆、中心书城、市民广场集聚,然而,在地铁1号线开通前,能享受到这些资源的居民主要集中在城关区、七里河区,而距离市中心远一些的安宁、西固的居民只能望而却步。“随着地铁1号线的开通,惠及沿线百万市民,这对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使用,商业资源的开发等都大有裨益。”宋钢坦言,当地铁逐渐成为城市交通主体,其对其他功能片区的辐射力也将不断增强。
在大上海,随着一条又一条新地铁线的开通,则让一些高校的师生倍觉方便。譬如当2021年1月23日上海地铁15号线开通之后,有住在沪西普陀区的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告诉记者,她很少开车了。“从华东师范大学的中山北路校区后门穿过长风公园,就是15号线长风公园站。坐15号线到紫竹高新站,就能到达华东师大闵行校区。如果是风和日丽的天气,乘地铁确实比开车方便多了。”从学术交流的角度看——15号线桂林公园站下车,仅500米左右就是上海师范大学桂林路校区;隔着上海南站站,就是华东理工大学站。类似的还有新近全线开通的18号线——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仅一站路之隔,而从复旦大学乘一站路,到国权路换乘10号线,再乘一站,就是同济大学站。在同济大学乘10号线可直达10号线与11号线的枢纽交通大学站,从交通大学站乘11号线到李子园,就能很快抵达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尽管一些高校在各校区之间安排了班车,外加如今小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如果说考虑到交通堵塞等方面,地铁确实是最靠谱的交通工具。
连外卖小哥中,都有人感觉地铁比“小电驴”更靠谱的,特别是跨区、长线外卖递送。2020年4月27日,刚解封不久的湖北武汉,一名外卖小哥乘坐地铁“执行任务”,引起了媒体注意。“乘地铁送外卖,少见!”有人评价。亦有人估算,他从群星城送外卖到南湖,全程12公里,这段路程,如果选择开车的话,遇堵车,一个小时未必送得到。当然,外卖员一般选择骑小电驴,但为什么这趟外卖,小哥不选择开标配版的小电驴呢?“开小电驴的话,很可能还没开到目的地,电瓶都没电了——这还没把返程的情况算进去。”送外卖的小哥如此回答,“而坐地铁8号线的话,全程38分钟,算上步行时间,总耗时1小时之内,能将快递送到客户手中。”“用户跨区点餐,是个狠人!”“快递员地铁送餐,更狠!”这是该段视频在平台播放时,网友间的问答。而记者了解到,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迈入“世界地铁城市”的中国大都市,利用四通八达的城市地铁系统,在各商务中心间递送快件,并不是稀罕事。
“一定还有人记得,2004年的7月28日,17年前的那个夏日,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时的盛况。虽然全程只有短短的10公里、10个站,依然吸引着众多市民尝鲜试乘,看看架在空中行驶的地铁是啥样。地铁蓝,也因此成为江城七彩地铁梦的第一抹颜色。”2021年12月12月29日,武汉本地媒体“极目新闻”以较为抒情的笔调回忆起武汉地铁的初始之态。这初始之态,犹如1993年5月上海地铁1号线徐家汇到锦江乐园段的开通;亦犹如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铁北京站至立新站(现名公主坟站)的开通。这是一种初试莺啼。只是北京地铁从首段开通到跻身“世界地铁城市”,花了41年;上海花费了17年。武汉亦花费了17年。而2022年2月,当杭州迈入“世界地铁城市”行列时,回首看来,只花费了不到10年时间,并且杭州并没有慢下继续密织地铁线的脚步。
“我们杭州的目标是——铺就一张密度更高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打造‘轨道上的城市’、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地铁力量。” 2021年7月,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上,杭州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曾如此表述。
何谓“轨道上的城市”?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教授认为,其一定是tod模式的,实现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交通。以武汉为例,曾经印象中觉得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江夏、汉南、新洲甚至葛店,因为地铁线路的串联,那里的人们都可以实现半小时快速融入主城区。而一个地铁站点的开通,亦能在地铁站上造城。近日媒体报道,武汉地铁集团向市场集中推介三阳路、秦园路、黄浦路等八个重点tod项目。至此,武汉地铁tod总面积已达141万平方米,城市综合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根据规划,这些tod项目中,入驻了众多知名品牌,tod项目成为城市的活力增长点。
散发城市的温度和魅力
陆化普认为,tod模式确实能令都市规模扩大,能量增长,但“轨道上的城市”也并非大饼越摊越大越好。“高铁站点、机场距离都市中心越来越远,这并非一个好现象。”陆化普说,“我们未来的城市应该有温度、有魅力,tod在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便是散发城市的温度和魅力。例如,东京的所有综合交通枢纽都是生活圈的中心,不仅有温度有魅力,对城市中的年轻人更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从这个层面上来看,tod不仅是城市中的物理系统,更承载着未来理想城市打造过程,生活生产的形成过程,因此需要建设在城市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离城市越来越远。”
由于工作室处于城市外围,吕亮日常出行除了乘地铁以外,也开车。他认为,譬如虹桥火车站站等车站,距离上海浦西市中心距离并不是很远,而比虹桥枢纽更外围一些的徐泾东,随着进博会的连年举办,以及青浦区的配套发展,都已经成为了不错的生活圈的中心。
但因为“世界地铁城市”之大,类似京沪等多年发展才达到如今地铁规模的城市,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譬如北京地铁1号线与八通线目前共有6种车型混跑。这就需要运维人员特别专业,保证不出纰漏。在上海,也有类似情况。吕亮告诉记者:“不同时期开通的地铁线路,有的是西门子列车,有的是阿尔斯通,后期更多的是国产列车。这些地铁列车绝大多数都没有到使用寿命,可以正常开行。但是,就像五个人伸出十只手,都是手,大小、力量等等都不一样。各线列车的类似部位部件型号不尽相同。”“吕亮首席技师工作室”开设之初,他就铭记师傅、“地铁神医”李鹃伟的话,“要刻苦钻研,提升专业技术本领”。从列车空气弹簧气囊的改进到车门气缸的改造,李鹃伟以“啄木鸟、铁榔头、联动机、先驱者”12字为“指导思想”,只为了达到两个字——安全。
吕亮说,“安全”二字说说容易,可在现阶段,就是需要工匠精神,逐个部件去钻研。“罗马不是一日造就,我们生活的城市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全部更新。中国的‘世界地铁城市’,不少也面临地铁装备的更新换代。即使最新的装备,譬如一些无人驾驶列车,目前阶段实际上也还需要有人跟着。”吕亮告诉记者,“我们发展很快,许多地铁装备达到了国产化,还有一些的国产化率达到了90%,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那10%的尚未国产化的设备,难度最高,还需要去攻克。”
吕亮认为,未来,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特别是中国“世界地铁城市”数量越来越多,未来中国地铁一定能在技术上达到全面领先。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地铁能够给都市人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九座“世界地铁城市”,诠释了当代中国的活力与进步,必然会进一步诠释未来中国之令人向往……(主笔 姜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