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深幽开奇境-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深谷幽壑,悬崖绝壁,奇峰异石,碧松红窗,曲溪古桥,流霞清露,野草闲花,杂枝片叶,伴随着云絮四合,舟楫往来,林影婆娑,泉咏蛙鸣,鸡啼鸟语,老屋炊香,耆翁痴弈……显示出清雅高华的无穷意境。这就是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著名画家丁一鸣的作品。作为海上画坛少壮派的代表人物,丁一鸣的笔下,无论是墨色纷披的山水画,还是融情于境的人物画,乃至一花一鸟,无不透着属于自我的强烈个性与精神面貌,大笔挥洒,水墨淋漓,令人沉醉。
早年,丁一鸣笃志绘画,练就了扎实的笔墨功夫,但他骨子里充满了创新和开拓的激情,这或许与他多年的军旅生涯有关,多年海军部队里的历练促使他求新求变,力求把深邃的内心世界用图像符号表现出来,努力探索并把握时代的脉搏,奋然前行,汲古出新。几十年来,他的创作作品《海角》曾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净》入选全国首届山水画展,《龙骨》获全国建军70周年美展优秀作品奖等,作品《幽居图》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这些主题性的创作无不有着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精整的刻画描绘,也成就了丁一鸣在画坛的名气。
近年来,丁一鸣以传统文化为修养基础,以现代精神为绘画宗旨,逐渐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耕耘方式和笔墨语言,特别是他的山水画作品,着实令人震撼,在苍润、雄浑的水墨画面里,许多物象充满了洁净而又蕴涵着朦胧,在他的画里,峰影、峦影、树影、竹影、篱影、雁影、亭影、舟影、人影……无不充盈着外张魅力,墨晕、线条、色彩,在轻薄的宣纸上互相撞击,融合,对比,生发,却又使画面多了一份灵动,一份妩媚,一份淡雅。
丁一鸣认为,成功的作品是一个画家对自然表象的心理体验结果,语言和图式只不过是画家情感上的具体表现,所以他觉得从自然界得到的一些感悟对自己作品表现是至关重要的。而所谓的“感悟”,就是有丰富的内涵堆积而成,“创新”必须在“感悟”的基础上产生灵感,并不是刻意画得与众不同、哗众取宠就是创新,还需要画家有很强的对社会、自然的敏感性。那么,笔底表露出来的不是单纯的写物、写景、写真,而是画家的思想与艺术结合后的再创,结果必然就是“与众不同”了。
因此,尽管丁一鸣走的是中国画写意一路,但在“写”字的基础上,他刻意追求的是“得意忘形”,重点在“意”字上下功夫,因此他的绘画总是用笔蓄饱水墨,然后大胆落笔,在宣纸上形成自然晕化,产生特有的肌理,然后再细心收拾,用枯笔、焦墨去刻画人物、山水或花鸟的精微之处,使画面产生老成凝练、豪迈磊落的气势,又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生活中的丁一鸣,给人印象永远是热情好客,人缘好,有求必应。在纷繁复杂的画坛,聊起他几乎都有口皆碑,他为人坦诚、谦虚、踏实,又有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之品德,更是他做人的原则。潘天寿先生在谈艺录中云:“画事须有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抱负,超然之卓识,厚重渊博之学问,广阔深入之生活,然后能登峰造极。”可以说,丁一鸣无论是绘画创作还是为人处世,正是遵循老一辈艺术家的谆谆教导和沿着传统辉煌,逐渐走向属于自己的大格局,大气派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画室“墨可斋”里,丁一鸣甘当隐者,醉心笔墨,体味着艺术的原汁原味,海上繁华萦绕身旁,却未曾越门而入。(撰稿 胥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