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品评 > 正文

如何传承“程家样”?-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日期:2021-05-2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后人在学习、继承“程家样”艺术上会遇到的取舍、犹豫、进退等问题,其实发老早就为大家一一想到,并用自己一生的艺术智慧与创作经验,给出了最鲜明的态度与答案。
撰稿|王悦阳


  今年是海派画坛一代宗师程十发先生百岁生辰。轰轰烈烈的纪念活动,高规格的大型展览,勾勒出他飞扬多姿却又落寞孤寂的一生。望着展厅内数百件艺术精品,让人深深感到,发老所创造的“程家样”绘画艺术,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更迭而湮没、黯淡,相反光彩依旧,影响深远。

  对于“程家样”艺术,有一种观点,强调程十发画得好,是因为曾经“恶补”西画。的确,学习借鉴西画长处为己所用,特别是拉斐尔前派的一些长处,成就了程十发在造型、线条、构图上的特点,是其形成个人风格的一个因素,但窃以为不能算是最重要的那个因素。程十发的智慧就是广收博取,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深入,不用某家某法来束缚自己,因为他追求自由和自我!他学古人,却不拘泥于宋元或明清。他学西画,却也不会把自己的画变成一张素描水彩画。他学民间艺术,但他不会真的画成一张杨柳青年画。他也学电影、戏曲、摄影、敦煌壁画……但都化于无形,不是简单的模仿或者为了求学而学。归根结底,程十发画什么都是他自己。学什么都追求“不似之似”,为什么?因为他追求自由,追求属于自我的表达。一旦深入某一种画法,一定会陷入窠臼最终僵化。所以他什么都学,古今中外法,民间的庙堂的高雅的通俗的中国的外国的……无所不学,学而能化,但他聪明极了,用智慧去化于无形,并且守住了中国画的底线,用笔墨和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去表达。这才是大智慧,不可无一,不能有二,真正是独一无二的。

  正如画家自己所言“千家万法熔成我,我为千家哺万生”。在他长达6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观察、思考、借鉴、学习始终贯穿一生,孜孜不倦。更难能可贵的是,程十发除了研究前贤、今人的笔墨长处,还常常从其他艺术中汲取养料:他从拉斐尔前派的构图中找寻属于个人风格的装饰性、文学性插图艺术追求,又从古典诗词、文赋中求绘画语言的独特文学气质;还从书法、雕刻中求笔底线条之转折变化,枯湿对比,达到随意生发却又能应物象形,传神达意;更从唐三彩、元青花、无锡泥人等民间工艺中求色彩、造型之古朴、大气,甚至还从传统的京昆艺术中找寻造型灵感,从西方艺术电影里找寻“蒙太奇”手法在连环画画面上的体现……遍求“古今中外之法”,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程家样”绘画艺术,堪称经久不衰。可以说,它既是传统的,又是民间的;既是写实的,又是装饰的;既是线墨分明的,又是色彩绚丽的。可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非凡多彩的艺术模式。

  因此,后人学他,一旦走上形似的样式,一定会学死,而只能学他的精神与智慧。追求形似,则极容易成为艺术的翻版与重复,体会精神,其前提条件是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与拥有强大的消化、感知、融合之能力,方能真正做到所谓的“舍形取神”,其实真正舍弃的,是程式的重复与机械化的模拟,追求的,是艺术精神带来的自由,融合与守正创新。

  “唐宋元明梦一场,前人窠臼好商量。”其实,聪慧如程十发本人,早就以“造房子不能把自己困死”为比喻,辩证地看待风格与追求之间的关系,又用“车子朝前开,还要经常看看反光镜”解释了传统与现代的关联,更以“不要把中国画画成一张西画”来强调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换而言之,后人在学习、继承“程家样”艺术上会遇到的取舍、犹豫、进退等问题,其实发老早就为大家一一想到,并用自己一生的艺术智慧与创作经验,给出了最鲜明的态度与答案。(撰稿 王悦阳)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