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社会 > 正文

攀登珠峰: 史诗中的传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日期:2020-06-0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耸立在中尼边境的这座高峰,见证了世事变迁,从高不可攀的神,到中英角逐的筹码,再到人类壮举的体现,山还是山,看山已不是山,看山却又是山,几度春秋,几度风雨,这是攀登珠峰的传奇。
作者|何映宇


“几百年来,攀登者们凭借勇气、耐力、技能和团队精神,不断将自己推到极限,去实现更高、更难、更完美的攀登。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同时,这些伟大的登山者也带来新的科学发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上海文化出版社新近推出的《dk人类登山史:关于勇气与征服的伟大故事》中,有这么一段话。

  珠穆朗玛,珠穆是藏语“女神”的意思,朗玛是“第三”,因珠峰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珠穆朗玛意为第三女神。对珠峰地区的人来说,珠穆朗玛峰就是他们的“神”。

  耸立在中尼边境的这座高峰,见证了世事变迁,从高不可攀的神,到中英角逐的筹码,再到人类壮举的体现,山还是山,看山已不是山,看山却又是山,几度春秋,几度风雨,这是攀登珠峰的传奇。


《攀登者》:电影与现实


  2019年9月30日,电影《攀登者》公映,却遭遇了差评,豆瓣评分竟然只有6.1分。

  去年国庆档的三部献礼片,记者都看了,不得不说,《攀登者》是这三部电影中拍摄难度最大,拍得也是最荡气回肠、艺术质量最高的一部。

  李仁港作为香港地区的导演能够将内地的主旋律献礼片拍到这个份上,已经让人惊喜过望了。更何况,这可能是李仁港除了《黑侠》之外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很可惜,因为观众不喜欢章子怡和吴京的感情戏而打了低分,一部电影大片里有感情戏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为什么对这部电影就这么苛刻呢?

  这一次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也许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可以重新来审视这部电影,一部用心拍摄的好电影——中国第一部登山冒险题材电影。

  《攀登者》拍摄的是1960年和1975年,中国登山队两次向珠峰发起冲刺的故事。1960年第一次登顶珠峰,中国登山队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但由于没有拍下照片,因而这一次登顶珠峰并没有被西方世界承认。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电影中描写的故事惊心动魄、困难重重,电影之外,吴京在2019年1月初就抵达岗什卡雪峰,进行了半个月的极寒训练,亲自上阵爬雪山,冻得鼻青脸肿,中间还经历了缺氧、生病等考验,他都坚持了下来。其中的过程也是甘苦自知,虽然拍片的过程没有真正的登山运动员要付出那么多,但较之于普通的电影来说,显然有更多的艰难要克服。

  在拍摄过程中,有一段戏,张译赤脚拍摄搭人梯的戏是因为曲松林的鞋上有冰太滑了,情急之下张译只能赤脚登上去。拍摄时他的体感温度大概在零下摄氏二三十度,把脚放到雪地上的那种疼是钻心的,喘不过气的疼,但是在导演没喊卡之前他就必须要把戏演完。

  还有,每一位演员都要背着行囊与氧气瓶等装备登山,一共约有17公斤重,但在高原上感觉会比正常还要翻几倍重。戏里六七十度的雪坡都是要演员自己去爬,为此吴京专门去学了攀冰,这是拍摄这部电影的演员必须要学会的技能。

  《攀登者》记录的是中国登山运动员的艰辛与汗水,而拍摄《攀登者》的过程,又何尝不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电影演员的笑与泪呢?

  真实的珠峰攀登,远比《攀登者》要惊心动魄,胡歌在电影《攀登者》中饰演的杨光,其原型是1975年中国登山队的队员夏伯渝。

  1975年,夏伯渝登珠峰时因帮助丢失睡袋的队友,他把自己的睡袋让给别人导致自己冻伤双小腿截肢。之后,他历经截肢、癌症、多次大手术等磨难。却始终用独有的坚强、乐观与执着对抗着人生骤变和世事沧桑。

  面对人生的磨难,他并没有抱怨和放弃。面对珠峰这座正常人都不易征服的高山,他一个残疾人,却要誓与天公试比高,这就是一个不服输、不认命的真汉子。

  2014、2015年,夏伯渝登珠峰连续遭遇雪崩和地震。2016年5月13日,第四次攀登珠峰,在8750米时遇暴风雪而撤退,距终点只差94米。命运弄人到这样的程度,一般人早灰心打退堂鼓了,可是,面对命运的戏弄,夏伯渝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017年12月,夏伯渝递交了登山手续,准备次年5月向峰顶奋进。结果,他没想到,2018年1月,尼泊尔发出禁令盲人和双腿截肢的残疾人被禁止登山,夏伯渝决定打官司,争取暂停禁令。3月7日,尼泊尔最高法院暂停了禁令。这一次,恐怕连老天爷都被他感动了,5月14日,夏伯渝第五次挑战登顶珠峰终于成功。世界屋脊珠穆朗玛的峰顶,一双钢制的假肢,深深地插在山岩的积雪上。

  2019年2月18日,夏伯渝获得劳伦斯最佳体育时刻奖。

  一波三折,夏伯渝用了30年,圆了自己的梦。2019年,他来到上海,在《攀登者》首映观众见面会上讲述自己的故事,无数人为之感动,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珠峰史诗》: “因为山就在那里”


  相比之下,夏伯渝还是幸运的,那些长眠在珠峰的攀登者,再也没有机会站在山的顶峰。

  1999年,一支探险队来到珠峰。在一个晴朗的日子,探险队员康拉德·安克他发现了一具年代久远的遗骸,这位登山者伏在地上,身上的衣物已被风吹得破碎不堪。队员们很快集合,他小心地翻开一层层衣服,有人突然喊了一句:“天哪,这是乔治·马洛里!"

  趴在地上的,正是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成功的登山者之一”的乔治·马洛里。

  遗体衬衫上绣着一串红色的名字——g.mallory,在队员们的声声惊呼中,时隔75年,马洛里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乔治·马洛里是谁?他是伟大的英国探险家,1924年在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途中失踪。

  1924年,英国珠峰探险队队员马洛里和欧文最后一次尝试登珠峰。从英国出发前,有人问马洛里为何在失败两次后还打算登顶,他说了一句后来被无数登山者视为经典的名言:“因为山就在那里。”

  这两个人“最后一次被看见的时候,正矫健地往山顶攀登”,之后便消失了。1904年就来到西藏的英国上校荣赫鹏(francis younghusband)后来写成了《珠峰史诗》一书,记录这位传奇英雄的登山故事。

  1924年6月8日中午时分,喜马拉雅山探险队伍中的诺埃尔·欧岱尔抬头眺望,山上的云层突然打开,他看见山顶岩壁上有黑点般的人影移动,荣赫鹏是这样记录的:

  “12时50分,我发现第一块埃佛勒斯峰确定的化石,正当我从狂喜中清醒过来,大气突然晴朗清澈起来,整个埃佛勒斯峰顶棱线与峰顶顶尖都清楚可见。我的眼睛盯住了棱线下岩梯雪壁上的小黑影,小黑点正在移动。另一个小黑点也清楚了,它往上移动与第一个黑点会合于岩壁上。第一个黑点逼近岩梯巨石,很快地攀登上它,第二个黑点也接着做了同样的事。但这个迷人的景观很快就又消失了,云层再一次包围了它。”

  12时50分荣赫鹏看见的移动黑影,是世人对负责攻顶的马洛里和欧文的最后目击,之后,他们就消失在茫茫雪海之中了。这是文字记录,之所以后来的人们能亲眼看到马洛里的最后身影,都要感谢约翰·诺埃尔拍摄的纪录片《珠峰史诗》。

  这部独特大气的“珠峰史诗”摄于1924年,89分钟的无声纪录片,记录了由12人组成的“1924英国珠穆朗玛峰远征队”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尝试。那时正值探险黄金年代,人类相继到达北极和南极,珠穆朗玛峰成了人类的终极挑战。登顶珠峰,是许多人心中最狂野的梦,而马洛里曾三次试图将梦带到现实。

  1920年皇家地理学会主席弗兰西斯· 扬哈斯本首次提出支持珠峰探险的想法时,人们对这座山还一无所知,时任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长的荣赫鹏也是极力鼓吹攀登珠峰的重要人物之一。

  荣赫鹏在《珠峰史诗》中写道:“当我们看到一座山的时候,我们迟早都会被努力达到它的顶峰的欲望所驱使。但是更主要的是因为山对我们形成了挑战。我们必须通过和它的较量来显示我们能够达到山顶。正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但是确实没有任何一座山比眼前这座珠峰更高了。”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于1921年,在阿尔卑斯登山俱尔部和皇家地理学会组织下,组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支珠峰远征队,这次远征有两个目的:一是对珠峰进行侦察并寻找登山路线;二是对珠峰附近地区进行测量并绘制地图。这也是他后来写作《珠峰史诗》的缘起。

  早在1921年至1938年这17年间,英国人曾尝试7次攀登珠峰,均以失败告终。马洛里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三次登山探险,1921年马洛里首次从北坡挑战珠穆朗玛峰没有成功,2年后与队友安德鲁·欧文再度尝试登顶,最终一去不复返,而有关两人死前到底是否曾经登顶的争议也成为登山历史上著名的“马欧之谜”。

  纪录片《珠峰史诗》导演诺埃尔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登山者,1913年,约翰·诺埃尔因对山峰的强烈兴趣驱使他前往西藏,近距离与珠穆朗玛峰接触。最终,他到达了珠穆朗玛峰北坳21000英尺处(约6400米),从这个角度,诺埃尔能够捕捉到大部分的攀登画面,包括1924年6月8日,马洛里和欧文在珠穆朗玛峰东北岭的最后时刻。96年前,约翰诺埃尔在残酷苛刻自然环境下,用手摇曲柄摄影机拍摄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图像和具有相当历史意义的画面。让观众与诺埃尔产生如此深刻共鸣是他所拍摄的:人们在世界上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的脆弱、孤独和勇气,以及马洛里和欧文留给世人最后的身影。

  75年后,马洛里冻得像雪花石膏般的尸体才在珠峰高耸入云的斜坡上被寻获。但他身上没有相机,没有笔记,没有任何证据可显示他们俩是否早在新西兰籍登山家希拉里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成功攻顶三十年前,就已经登上珠峰之顶,是否创下了世上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历史纪录。

  有一些间接证据,让有些人相信他们是登上过峰顶的。一个旁证来自马洛里的女儿,她说她父亲随身携带妻子的照片,但他说一旦登上峰顶,他会把妻子的照片留在喜玛拉雅山顶上,搜索队伍在他身上找不到这张照片。另一个证据来自于时间判断,搜索队发现马洛里的护目镜放在口袋,表示极可能他最后行动时天色已昏暗;对照欧岱尔看见他们的时间,他应该是上了峰顶而且待了一段时间才下山,如果他们没登顶,他们没有理由耽搁到那么晚才下山。但这些都是推测,没有任何扎实的证据能够告诉我们究竟发生什么事……

  2013年,英国电影学会对《珠峰史诗》进行了全新修复,对原始底片做了4k扫描、2k修复,并为影片重新着色。《珠峰史诗》焕然一新的修复版在2013年伦敦电影节上举行了世界首映。近一个世纪前攀登珠峰的影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就好像那是刚刚发生的似的。

  从1921年至2020年,百年之间,一代又一代的攀登者向珠峰发起冲击,他们有的成功了,站在了世界之巅,有的长眠在此,在世界登山史上写下了属于他们的一章。无论成功与失败,他们都是这史诗的一部分,他们共同组成了这壮美的诗篇。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