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 正文

《湘江评论》:百余年前的时代强音-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日期:2021-07-0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刊物寄到北京后,李大钊称赞它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之一。
记者|吴 雪


  百余年前的“爆款”刊物长什么样? 答案在《湘江评论》。

  连日几场小雨后,长沙渐热。沿着都正街一路行进,穿过几条古巷,便来到了修业学校——《湘江评论》编辑部旧址所在地。不远处的白果园33号,是《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青砖黛瓦,雕花门窗,驻足于此,不禁追忆起青年毛泽东的峥嵘岁月。

  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这份由毛泽东创办,以引导民众放眼世界、改造中国为宗旨的革命刊物,是五四时期最出色的革命刊物之一。虽然只出版了四号正刊和一号临时增刊,前后只存在一个多月时间,但它精深的议论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无畏精神,影响了大批青年投身到救国革命事业中来。


2000份创刊号不到一天售罄


  在中国考古博物馆的陈列展上,《湘江评论》创刊号作为一件珍贵展品展出。

  这本刊物以一种平易近人、热情激昂的语气大声疾呼:“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毛泽东在创刊宣言中坚定回答。接着,毛泽东又发表长篇论文《民众的大联合》连载于《湘江评论》第二、第三、第四期。

  《民众的大联合》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开篇之作,在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黄自荣看来,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早期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

  1919年3月,正在北京勤工俭学准备赴法留学的毛泽东,接到家中母亲病重的消息,4月初回到长沙,成为修业学校的一名教员。毛泽东一边教书,一边忙着组织爱国运动,还抽时间陪同母亲在长沙看病。

  当时,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五四运动随即爆发震惊中外。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毛泽东认为湖南迫切需要一份进步刊物,发出自己的声音,以传播新思想,唤起民众的觉醒,推动五四运动深入发展。

  在毛泽东的倡议下,湖南学联决定创办《湘江评论》杂志,身为湖南学生联合会文牍股干事、深得众人信任的毛泽东被推举担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但创办一份刊物并非易事。

  那时,修业学校南楼一层的一间房间成了《湘江评论》的编辑部。如今再次走进编辑部旧址,摆设十分简单,一张老式木床、一帘破洞蚊帐、一张长桌,一盏油灯,几支毛笔。而据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第八班的同班同学周世钊回忆,刊物出版的前几天,预约的稿子常不能收齐,只好自己动笔赶写,白天教学、谈问题的人多,毛泽东写稿常在晚上,忍受暑气熏蒸,不顾蚊虫叮扰,挥汗疾书,为《湘江评论》撰稿40余篇。

  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横空出世。作为舆论战线的急先锋,《湘江评论》辟有“东方大事述评”“西方大事述评”“湘江杂评”“世界杂评”等栏目,全用白话文,每周发行,每刊约12000字。

  因语言锋芒犀利,气势磅礴,一创刊便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创刊号只印了2000份,结果不到一天就卖完,接着紧急加印2000份,三天时间又全部卖光。自第二期起发行5000份。这个发行量,在当时可谓“爆款”。

  在窘困生活的特殊时期,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探索进入最活跃的状态。刊物寄到北京后,李大钊称赞它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之一。《每周评论》评价它“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


指引一代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由于《湘江评论》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道出了人民的心声,从而受到广大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的欢迎,不仅行销湖南全省,还很快沿着水陆码头传播到武汉、广州、成都、北京、上海等地。

  在《湘江评论》的影响下,大批青年投身革命事业。郭亮、向警予受其影响投身革命洪流,后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任弼时等人也在该刊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它冲垮了囚困旧中国已久的思想桎梏,唤醒了黑夜中沉睡的灵魂。一时间,革命新风沿湘江奔涌,吹遍大半个中国。

  随着新思潮的不断发展,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湘江评论》严厉抨击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主张推翻强权政治、解放思想、冲决网罗,惹怒了当时的湖南军阀张敬尧,张敬尧开始疯狂镇压学生运动。

  1919年8月中旬,张敬尧派军警搜查了承担《湘江评论》印刷任务的湘鄂印刷公司,查封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和《湘江评论》,当时已经印刷完毕的第五期刊物被全部没收,湖南学联也随之被强行解散。一份富有革命战斗精神的报刊就这样被封建军阀无情扼杀了。

  毛泽东奋起反击,在湖南发起驱逐皖系军阀张敬尧的运动,把“民众的大联合”思想化为行动。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驱张运动获得成功。

  《湘江评论》虽然只存在一个多月,但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它犹如一盏散发着光芒的明灯,照亮了人民反抗压迫的革命之路,为人民谋求幸福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回望来路,《湘江评论》在每一期刊物、每一篇评论、每一条新闻中,都发出了“文学的强权、政治的强权、社会的强权等,丝毫没有存在的余地,要借平民主义的高呼,将它打倒”等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充分地展现了发动群众打击敌人的战斗性,分析问题针砭时弊。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对辛亥革命的分析,五四运动时期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的分析,以及在日后的革命斗争和党的建设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发展。(记者 吴雪)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