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 正文

130万三峡移民写下光辉一页-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日期:2019-08-0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三峡好人“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正在民族复兴的光辉下声名远播。
作者|吴 雪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登上三峡大坝,眺望浩瀚长江,“今天到三峡大坝来看一看,很高兴、很激动,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将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

  时间回到26年前,1992年4月3日,在第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三峡工程以1767票的绝对优势拿下了“兴建通行证”。

  然而,三峡开工的最大困境,在于水库修建区域的大量居民应该如何疏散。据工程测算,在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75米时,水库淹没范围涉及湖北省宜昌市、重庆市辖区内的20个区县的三峡居民需要搬迁。2000年8月17日,三峡库区首批外迁移民从云阳港登上“江渝9号轮”,前往上海崇明岛。

  如果说,三峡工程是一座历史丰碑,三峡移民就是托起这座丰碑的基石;如果说,三峡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观,三峡移民就是创造这一奇观的民族工匠。


“三峡好人”的抉择


  至于为什么建三峡,国家层面来看,三峡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横跨两个世纪的战略工程。工程建成后,长江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可由目前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可抵御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年发电量可达840亿千瓦,万吨级船队用半年时间可直达重庆,更重要的是,还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城镇的供水及南水北调。

  据统计,从1992年到2010年,随着长江水位不断上涨,先后有10万人离开了熟悉的故乡。湖北秭归位于三峡工程前沿阵地,此地吃水最深,搬迁最早,难度最大。1座县城、6个集镇、126家企业要异地重建,全县动态移民达10万人之众。

  据当时的公开报道,拿到通行证第五个月,秭归杨贵店村72岁的老党员谭得训说服4个儿子,全家老少拆掉4间大瓦房,搬进了临时帐篷,成为了三峡百万移民搬迁第一户。1999年,国家进一步调整三峡工程移民政策,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

  正值壮年的王国应,有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政府考虑到移民的乡土情怀,将他的家庭定位秭归后靠安置的对象之一。意思是不用搬离故乡,而是在工程范围之外的安全地带圈地扎根,新家的位置位于东北角海拔约几百米的山上,为了在山上的乱石间开垦耕种,王国应干脆下山一筐筐搬运故土,硬是种出了一片青色的脐橙树和橘树。

  “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长江下游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的家庭。”王国应是幸运的,至少他未曾离开家乡,但约有16万的移民必须面临异地安置的选择。在重庆巫山,镇上的村民,赶在迁徙之前举行婚礼,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婚姻是维系故乡记忆的纽带;在湖北秭归,移民踏上远行的轮船挥泪告别,并指着自己的车票,告诉年幼的孩子他们从何而来;在重庆万州,村民们摘下老家的门牌,带走了家乡的树苗,至此,故乡永远成为故乡。

  就这样,采取“一级开发、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浩大的三峡工程于2009年全面建成,历时17年。当三峡大坝地标似的横亘在中国当代社会改革开放的历史版图中,海拔175米的长江水位已经跃过高岗山峦,吞下城池田地,淹没了包括秭归在内20个县市区行政地 ,构成了中国式新地形景观:高峡平湖。

  船行江上,脚下江水所淹没的正是自己的故乡,还有祖祖辈辈们的印记。


新故乡 新生活


  昔住长江头,今居长江尾。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领头者和重要受益者,上海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满怀热忱迎接三峡移民的到来。从1999年下半年起,上海陆续接收三峡移民,首批安置点设在崇明,第二批安置点设在崇明、奉贤、金山和南汇,第三批安置点设在嘉定、松江和青浦。

  2000年8月17日,三峡库区首批外迁移民从云阳港登上“江渝9号轮”,前往上海崇明岛,一船150户移民共600人。徐继波第一个下船,从被安置在侯家镇横河村,到四年后变成市民,再到8年后拿到了两套拆迁安置房,徐继波完成了从重庆人到“新崇明人”的转变。

  50岁的移民徐继波,翻开记录崇明生活十年的记事本,上面写道:“崇明给我们提供了建房补贴和贷款,帮我们建了小楼,还备好了柴米油盐,完全的‘拎包入住’。”环顾徐继波的家,三层小楼,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巧手的女儿还在墙上贴了花鸟壁纸。

  根据“迁得进,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原则,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当地的生活,真正让他乡变故乡,是首要工作。在这点上,上海给三峡移民每人分配一亩责任田和一分自留地。“云阳的水稻耕种方法和习惯跟崇明不太一样,村里人就手把手教我们,还有帮工队帮着干活。” 徐继波透露,如今,他们种着4亩田,每年收入有3500多元。

  崇明县三峡移民办一位负责人曾算过一笔账,每位三峡移民的补偿资金再加上国家补助是3万元,上海在三年内共需要安置5500人,由此可带进资金约1.6亿元。此外,2003年三峡电站发电后,国家每年还将从电费收入中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对外迁移民进行后期扶持。

  上海市农委三峡移民协调服务办公室负责人计培钧表示,上海从1999年到2004年共接收安置了1835户7519位三峡移民。出于“相对集中、分散安置”和“融通、融合、融化”的理念,移民被安置在7个郊区县,分布在60个乡镇、388个村。

  此后五年间,共有9.6万重庆三峡库区移民被有组织外迁安置至沿海或沿江的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山东11个省市。三峡库区共有16.6万人离开故土外迁安置。

  三峡工程大移民于2010年宣告结束。截至2018年底,三峡工程搬迁安置移民超过130万。数以千计的三峡移民在上海有了自己的新家。在落户的“新上海人”看来,这里不光有故土的温情,还有变迁带来的新希望,用他们的话说,“是一个真正的家”。

  百万三峡移民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曾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感动中国》评选中,获得特别大奖。虽然一直以来,关于三峡工程利弊的讨论未曾中断,但古老三峡的27年巨变,恰恰向世人证明:三峡好人“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正在民族复兴的光辉下声名远播。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