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信和文化自信-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编者按:为了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上海2040总规划的目标、理念、思路、策略,沪上知名专家围绕上海2040的目标、空间、交通、生态、文化五个重要专题,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以讲座的形式向公众进行深入解读。
系列活动最后一场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的报告题目是《城市文化品质和特色风貌》。郑时龄院士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也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的核心专家,全过程参与和指导了总体规划的编制。
演讲|郑时龄 整理|黄 祺
1986年,上海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今年是命名三十周年。上海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之一,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使城市社会生活和景观风貌表现出了鲜明的上海特征,所以上海是中国的城市,也是国际的城市。未来上海将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化形象,成为具有国际文化影响力、市民高度认同感和幸福度的人文城市。
习近平主席曾经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这样说到,“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也是对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示。
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首先应该是国际化,这一轮总规划提出的上海2040的目标愿景就是综合性卓越的全球城市,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因为全球城市有综合性也有专业性的。综合性的全球城市一定是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是文化中心,应该是地区的、国家的、全球的文化中心。有一些专家和公众参与团的市民觉得上海提文化中心有点底气不足,其实不是,上海在历史上就是中国的现代文化中心。有人说是不是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这也是底气不足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另外,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应该有文化地标,除了有地标建筑,还应该有文化建筑的地标,文化名人的地标。历史上的上海就是文化名人荟萃之地,有相当多的文化名人地标。所以我们也应该建立文化地标。同时国际文化大都市还应该是旅游目的地,是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地标的集中地。同时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也应该是教育和科研中心,是各类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中心。国际文化大都市也应该是创意文化中心,是创意产业和人才的聚集地。总规划提出希望到2040年,全市文化产业就业占总就业人口比例达到15%。
国际文化大都市像伦敦、纽约、巴黎都是博物馆聚集地,有世界一流的博物馆、美术馆、历史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和其他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国际文化大都市也应该是音乐和演艺中心,具有世界一流的剧院、音乐厅和各种演出场所,世界一流的学院和世界一流的演出团体,一流的艺术家。
联合国有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圈层的指标,包括经济、生态、政治、文化,文化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方面,包括身份与参与、创造性与娱乐、记忆与传承、信仰与理想、性别与代际、探求与学习、幸福与健康。
“2040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其愿景是塑造具有文化地域性、国际都会感的城市总体风貌。
需要更多亲和力
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一个国际文化大都市,必然有与之相称的城市文化空间。城市空间是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表现,城市空间整体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品质、历史演变、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管控能力和市民素质。一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你不能想象它没有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一个城市发展到怎么样,就是你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
城市文化涉及到许多方面,前面讲到联合国的标准,对我们来说,城市文化应该表现为制度、科学技术,其实科学技术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文明、生产方式,你的经济运行的方式,生产的方式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表现,我们究竟是全面发展还是单一的发展,是排他性的还是包容性发展都和文化有关。
城市景观和城市空间、城市建筑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模式,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文化习俗、艺术创造、交通。交通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方式,你用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城市交通的状况也深刻地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化水平。
欧洲从1986年起评选文化之都,每个城市都在争取成为文化之都,它不一定是大城市,它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城市。美洲从1997年开始也有美洲文化之都,每年都评选,包括阿拉伯世界从1996年开始评选阿拉伯文化之都。他们对文化是非常重视的,除了讲经济和军事的活力,也讲文化的活力,文化的创造力。
我们从全球城市中找了几个对标城市。比如伦敦,伦敦是领先的全球城市。伦敦在艺术、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医疗、传媒、服务业、研发、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世界优势。我们去伦敦不仅是办事,它也是文化和旅游的目的地,世界文化之都,是世界投资的首选之地,有43所大学和大量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文化设施,拥有世界级的时尚品牌。伦敦有303座博物馆,241家剧院,10座大型音乐厅,857家艺术画廊,349处音乐表演场地,伦敦每年举办61个电影节,每10万人拥有5座图书馆和10家书店。
我们再看一下纽约,纽约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在商务、金融、传媒、艺术、时尚、科研、技术、教育和娱乐方面都具有全球重要的影响力。我们都知道美国的硅谷,纽约现在正在打造它的硅巷,也是科技中心,同时也是外交事务中心,联合国的总部就在纽约。纽约也是世界文化和金融之都。它有212座博物馆,420家剧院,15座大型音乐厅,721家艺术画廊,277处音乐表演场地。到纽约百老汇,每天都有很多场地在演出。每年举办57个电影节,每10万人拥有3座图书馆和9家书店,纽约14%的面积为绿化和开放用地,中央公园面积340公顷,相当于原来没有扩充的浦东小陆家嘴的两倍。
再看一下巴黎,巴黎作为专业性的全球城市,目前已经向综合性全球城市目标发展。巴黎的拉德方斯地区正在建设欧洲的金融中心。巴黎是欧洲最重要的铁路、公路和航空枢纽之一,拥有全球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比如说卢浮宫,是“全球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巴黎拥有147座博物馆、53家剧院,15家大型音乐厅,1046家艺术画廊,423处音乐表演场地,巴黎每年举办190个电影节,这个是其他城市无法与之相比的。每10万人拥有7座图书馆和9家书店。
柏林虽然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不是非常靠前,因为它的经济实力不如其他城市,它是一个政治中心,同时它也是一个艺术中心和文化中心。柏林是欧洲创意之都,2008年创意经济达到了160亿欧元的规模,创造了15万个就业岗位,今天柏林10%的就业是为创意经济服务,占城市经济总量10%。柏林拥有138座博物馆和400个画廊。
我们看一下上海目前的现状,上海现在有124座博物馆、纪念馆和陈列馆。当然我们和前面一些城市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不大。我们有115座剧院和大型音乐厅,172座影院,83所艺术表演场馆,25座图书馆,24座文化馆,208家艺术画廊。硬件方面有一定差距,但是不算不大。
我们软件方面差距比较大。2014年统计,上海有46个歌舞和音乐表演团体,2014年平均每个团体演出65场,人均数量和演出场次上远远低于许多国际大都市,上海有音乐表演场地44处,只有伦敦、纽约巴黎等城市的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还有一点,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而2014年上海只生产了11部故事片,占全国456部的2.4%,所以这个差距也是非常大的。
当然这些年来,我们也建设了很多的硬件。比如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被外国指挥评价为“演奏圣洁之音的绝佳场所”,是上海交响乐团驻场的音乐厅,也是上海比较早拥有驻场剧团的音乐厅。
浦东正在建造三大上海文化地标。首先出来的就是图书馆的东馆,博物馆东馆正在招标过程当中。马上要启动的是浦东大歌剧院招标,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准备过程当中。
另外上海也在建造历史博物馆,原来解放前的上海跑马总会,解放以后改为图书馆,1999年变成上海美术馆,现在正在把它变成上海历史博物馆。
城市空间是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表现,城市空间整体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品质、历史演变、审美观点、价值取向、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管控能力和市民素质。我们到国外旅游,一定会和城市空间有密切关系,我们拍照也是把城市空间和城市建筑作为一个背景。
上海城市空间在不断发生演变,100多年前就有人评价上海每天都在发展变化,甚至于在1860年就估计到,今后上海地产价值会达到无法想象的地步,而今天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结果。
1930年代的上海城市空间基本上是平的,到了1940年基本上还是保持这样的局面,我们可以看到大片的绿地,整个城市基本上是比较低矮的。到解放之后,因为经济的发展,当时是先生产、后生活,我们也缺乏大型文化设施和公共设施。有少量一些建筑都是见缝插针地在城市当中发展。
21世纪的上海城市空间密密麻麻,几乎没有空间,现在连见缝插针的地方可能都没有了。1980年上海只有121幢建筑高度超过24米,没有一幢建筑高度超过100米,今天有38171幢高层建筑,1510幢建筑的高度超过100米,我们的高层建筑密度也是世界领先的,我们的城市开发强度(建设用地占比)是46%,这比很多国际大都市都高得多。
这一轮规划纲要也非常重视城市空间这个问题,当中提到,以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著名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为目标,推进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历史保护,注重总体城市设计,塑造国际化大都市和江南水乡风貌特色,创造多元包容、富有亲和力的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吸引力。
从保护建筑到保护风貌
塑造多元融合文化风貌,上海首先需要保护自然景观格局。
“襟江临海,河湖浦荡,九峰多岛,水乡田园”, 这样自然景观我们现在已经陌生了,其实我们原来的自然景观是非常丰富的,这是上海的自然生态景观基底,未来的上海,要从格局和尺度入手,突出乡村风貌特色,延续自然乡土环境构成的“家园感”。我读大一的时候,去松江参加秋收,回来先乘小木船,把行李运到火车站,那个时候还有这样一种气氛。
其次是构筑城乡景观结构,在市域实施风貌分区引导。上海有各种各样的市容风貌,有过去老的租界,有1930年代发展起来的江湾,当时上海的市中心。还有解放之后新建的很多工业区、新城等等。应该要根据历史演进脉络,划分城乡风貌分区,在建成区增强景观识别性,加强特点,建设标志性区域,管控空间轴线和景观廊道、塑造城市门户和景观节点。
三是保护文化资源,不断深化和拓展保护内涵,从建筑单体到空间格局,从“城”到“城乡”,从有形物质遗产到无形非物质遗产。现在正在进行的大世界的改造,未来就会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历史文化保护上,要充分挖掘和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建立和健全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城乡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体系,创新保护政策机制,将上海建成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征,活力多元,新旧融合的海派历史文化名城。
我们经常会把北京和上海比较,北京历史文化非常深厚,历史要比上海更悠久。但是北京要么很古老,要么很现代,中间的这些切片不是很清晰。而上海既有很古老的,最新的也有,中间的也有,各个时代的都有,这是我们上海的特点。很多外国朋友到了上海来,他觉得上海很有特色,比如说淮海路高楼大厦,但是你转过去到了南昌路就很幽静。上海保存了3000多幢过去的独立小洋房,构成了上海的特色。
韩正书记在上海市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大会上这样讲道,“上海既要靠经济强身,更要靠文化筑魂,大力弘扬、着力体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要加强历史建筑和文化风貌保护,历史建筑能保留的必须保留,暂无定论的先保留下来。要从保护建筑走向保护风貌,传承好城市历史文脉”。上海在2002年的时候就颁布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条例,这也是全国城市当中,第一个有地方条例来实施保护的。2014年《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正式实施。
上海的文化风貌“家底”
上海市共有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在中心城有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在浦东新区和郊区有3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覆盖市区27平方公里,郊区14平方公里。
2004年上海市政府发文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制度。经过保护对象的不断拓展和体系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对象体系。点,就是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上海现在有1508处优秀历史建筑。线,风貌保护道路(街巷)和风貌保护河道,上海现在有2万多条河道,有一些河道列入风貌保护河道当中。面,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风貌保护街坊。
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是2002开始实施的,去年又扩大了风貌保护街坊。2003年划出中心城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覆盖27平方公里,2005年划出了郊区与浦东新区3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覆盖14平方公里。2015年聚焦风貌区外具备较高保护对象,但未纳入法定风貌保护对象,继续抢救性的保护历史街坊,划定119个风貌保护街坊。
比如说杨树浦发电厂,过去没有划定为历史风貌保护区。我说这个烟囱是整个上海的地标,两个烟囱少了一个就很可惜,而且原来有四个铁皮烟囱被拆掉了,所以去年把这个地方纳入风貌保护街坊,整个保护下来。这也是上海比较进步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2片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覆盖27平方公里,119个风貌街坊总面积13平方公里,约占建国初期城市建成区的1/3。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一共有101公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有199公顷,最近搞了一次国际方案征集,在复兴路以北的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在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的同时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衡山路与复兴路地区文化风貌区,面积775.4公顷,是以过去法租界为主的风貌区。
最近正在讨论黄浦区沿人民路发展的几个街坊,大家非常强调金陵路风貌必须要保护下来。上海中心城总计有164条风貌道路(街巷),浦东和郊区有233条风貌道路(街巷)。划定的64条历史风貌道路,这些道路不能拓宽。
过去我们为了解决交通问题,采用拓宽马路的方法,一拓宽树没有了,两边的建筑也没了。以后城市建设和历史风貌道路保护有矛盾的,以历史风貌道路为主,要服从它。原来北京东路要拓宽,碰到一幢1908年美丰银行大楼,我们决定保留这个建筑,所以修改了道路路线,这也是上海进步的表现。
武康路,2009年经过改造、修缮,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风貌道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特色,一到秋天落叶的时候,市民就会到那里去,觉得不应该把这些落叶扫掉,欣赏这样一种自然状态。包括旁边的建筑也都经过了整修。
风貌保护河道指沿线保留有一定数量历史建筑,历史上长期作为城镇生活、交通与贸易生命线,具有景观价值的河道。上海划了84条风貌保护河道,这也是上海的特色。只有杭州因为大运河和江苏共同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上海一共有4422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3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02处。上海市共分5批批准公布优秀历史建筑1058处,3075幢。还有其他历史建筑,包括其他风貌有明显特色的历史建筑,以及风貌一般,但是对于保护地区整体风貌格局和特征有重要特色的历史建筑。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组成部分。
上海努力保护工业文化遗产。因为工业遗产也是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近代经济中心。已经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2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比如说杨树浦发电厂,已经列为风貌保护街坊。
石库门是上海的特点,历史上有70%的居民居住在石库门。后来也有各种原因,比如它的拥挤和居住条件有很多问题,但是现在已经非常重视石库门的里弄保护。甚至有人提出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保护对象已经扩大到260处保护街坊,350个保护地块。
重新认识上海的特征
有一段时间上海是无序发展,因此要重新建立秩序,提升城市空间与景观的整体性、多样性和可识别性,展现“因水而兴的滨海城市,中西交融的国际门户,创新开放的现代都会”的城市形象。
空间管控非常重要,就是要重新建立我们的城市空间基底,重新修复要通过整体空间秩序的梳理,建立城市的本底,对已经建设的地区提出改善建议。
城市空间管控非常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我们上海城市的特征。通过评估、认识和要素提炼,重新创建整体性的秩序,这需要长期性的努力。
苏州河在2002年的时候就做过规划,希望整治苏州河,但是这些年一直没有实现。主要是因为我们行政管理的问题,现在闸北区和静安区两区“撤二建一”之后做了苏州河两岸缝合规划,最近搞了一次国际方案征集,目前正在实施当中,上海正在慢慢地变化。如果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也是希望两岸的缝合。
空间管控的现状与思考,非常重要的就是治乱、理序、提质。城市空间是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空间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大家对城市的尊重,对生活环境的尊重。
有一些空间我们也在治理。比如说徐家汇教堂广场,最早这里是一个西区汽车站,后来变成绿地。但是那个空间是消极的,人无法进去。所以现在正在进行整理,花了三年时间,变成一个广场,徐家汇教堂也在修缮过程当中。再比如说东湖宾馆,打开变成东湖公园,市民在这里休憩,已经成为了城市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地区。
郊区风貌保护上海也很重视,现在正在做郊野公园规划,有25片400平方公里,有5片已经实验性地慢慢开放。例如青浦西区的郊野公园,把建设美丽乡村,融产业、生态、景观、居住为一体。我们郊区的景观还是很有特色的,要恢复,增强我们历史基底,过去我们对这一块比较忽视,这也是在全国,上海首先提出的,对郊区风貌的一种关注。
※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