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青年宣言片《后浪》央视首发,和年轻人一起表达自我、拥抱世界-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5月3日晚,b站联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新京报、澎湃新闻和观察者网6家主流媒体联合发布青年宣言片《后浪》,并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前的黄金时段首发。宣言片通过国家一级演员何冰的演讲,以上一代称许的口吻激励当今年轻一代,配合b站up主的青春影像混剪,诠释了b站1.3亿年轻人表达自我,拥抱世界的积极态度。
让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看看今天的“新青年”。
后浪“新青年”
101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让人记住了五四精神。重温历史,胡适、傅斯年、罗家伦......等新青年,滚烫着热血、激荡着理想,他们年轻时的作为和故事,如同一本珍藏的青春手册,经历了百年风雨,却依然熠熠生辉。
1917年,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使用白话文写作,石破天惊,引起很大反响,那一年,胡适26岁。
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在短短15分钟内,一气呵成了那篇著名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那一年,罗家伦22岁。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写道“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新青年》,成为五四新文化的思想阵地。那一年,陈独秀36岁。
101年后,当今年轻一代,他们自由学习一门语言、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探索未知的世界。他们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他们是疫情发生时,第一时间拿起镜头到武汉街头记录的b站up主林晨;他们是用有趣讲解科普“为什么还不能出门”的up主杨涛;他们更是将古琴、古风安利给世界人民的up主“古琴诊所”......是他们尽情享用着“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的成果,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壁垒,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
他们是当代新青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后浪。
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向你们的专业态度致敬
——冒险记录武汉的b站up主“林晨”
图说:up主“林晨同学”在武汉
1月23日,武汉封城,林晨和女友成了留守在武汉的九百万分之一,曾经做过电台主持人的他决定,戴上口罩,做好防护,用视频记录下疫情之下的武汉。
镜头中,武汉地标性建筑汉正街繁灯闪烁却空无一人;偶尔出现的武汉人,行色匆匆面戴口罩;因为封城,停车场守门的老大爷与郑州的儿子无法春节团聚;路遇一名外卖小哥,虽然订单只有5单,但他说这是我的工作,一定要送。截至1月29日,这条不到10分钟的视频在b站获得952万点击量。
林晨说,这是他见过武汉人最少的一次,但也是他见过“最有序的一次”。
“从我的视角看去,城里的人们井然有序,我看到的是每个都在以自己的力量让这座城市正常运转,大家都想做对的事。”
把学术的 变成大众的
——自诩“当老师有点天赋” 的b站up主“ele实验室”
图说:up主“ele实验室”制作的视频《计算机仿真程序告诉你为什么现在还没到出门的时候》
《计算机仿真程序告诉你为什么现在还没到出门的时候》制作者杨涛,现实生活中是一名90后程序员,自诩“当老师有点天赋” ,曾经在线下培训机构兼职教过课,但学生寥寥无几。疫情发生后,他将专业防疫知识通过3d动态演绎,直接展示给观众,类似于国外解释宇宙奥秘的科普视频,全程视频15分钟,没有讲述者出镜,效果却出奇得好。
杨涛知道学生“不懂”的点,会采用类比手法讲解,比如用武器流星锤比喻万有引力,用车流比喻电流,堵车就好比短路,其授课方式也获得了大批粉丝追捧。但这背后杨涛付出了很多,除了吃饭、上班,就是做视频,一做4小时,一条视频从写稿到完成,至少要做半个月。
杨涛说“用年轻人更能接受的视频语言、表达方式讲解知识,事半功倍。”
网友评价“大学上了一学期没听懂的专业课,听了杨老师讲解瞬间懂了”。
把民族的 变成世界的
——被称为“下一个李子柒” b站up主“古琴诊所”
图说:b站up主“古琴诊所”的民乐演奏,以美学形式征服网友
在泛黄的古画背景色中,一群人身着中国古代服饰,奏起《七子之歌》,仿佛古画中的乐师“动”了起来。这是up主“古琴诊所”带来了一段有趣的民乐表演。此前,琴社与中国装束复原小组合作,演奏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插曲的视频,在b站及全网获得超过5000万点击。在youtube上,他们还收获了俄罗斯、法国、克罗地亚、巴西、日本等外国粉丝。
2019年b站国风爱好者人数达8347万人,其中83%的人年龄在24岁以下。今年1月至3月,b站国风视频投稿数同比增长124%,有分析称,年轻人痴迷国风而带来的消费热潮时,堪称“第三次国货运动”。
有网友评论:“他们也许就是下一个李子柒。”
君子美美与共 和而不同
随着b站的出圈,包括华服、电竞、科幻等各种圈层文化不再小众,而是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何为“ z 世代”(即出生于 1990 至 2009 年的年轻人。)的“新青年”,曰: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在b站,皮卡丘的舞蹈有数百种跳法,一首歌有几千种唱法;追星的极致可以是把自己化妆化成那个人,8万个美妆up主,开发了上万种妆容,涉及几乎所有美妆品牌和产品。b站还成了种草社区,2019年1月至今,有53万位up主在b站评测了305万个商品。
有一句流行语叫“在b站学习”。2019年以来有2027万人在b站学习,是高考人数的两倍,b站学习类up主数量同比增长151%,内容包罗万象,有趣又有梗。而一个up主的标签不止一个,游戏up主老番茄,不仅擅长游戏,是学霸,还是一个健身狂魔。
b站甚至开始尝试,思想生产者和年轻传播者深度碰撞的火花。科普up主“妈咪说”联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曾举办过一场关于黑洞照片的直播,直播人气直冲145万。
也许,上一代人始终不理解穿汉服逛街有什么意思,不理解重新剪辑已有的视频图个啥,作品既不高大又无意义,供人一乐而已。但这就是新青年文化,追求创意、好玩、新奇,不为功利,喜爱某角色,自己扮演成角色的样子表演。讨厌某小说结局,自己改写整个故事。
正如《后浪》中所说,“年轻人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你们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电影、音乐中表现的青春,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奔涌吧!后浪。
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