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专栏 > 正文

云上“丽人”-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日期:2022-01-0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最近的一连串争议,明眼人识别为对审美权的争夺。
撰稿|孟 晖


  最近洋品牌与本土品牌引发的争议与风波,让网络仕女画大展《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添加了一层对照现实的意义。

  2020年春天,疫情打乱了众多艺术活动的节奏,浙江博物馆审时度势,利用当代最重要的文明成果互联网,将一场盛大的传统仕女画展览转移到网上,冠名以“丽人行”。结果,这场展览让互联网的优势充分显示出来,浙博联合了分布四方的多家博物馆,都把自己的相关藏品拿出来,作为展品,在大展上露面。如果按照传统的实物展示方式,要让如此多的画作汇集在一所展厅里,就得把那些藏品都搬运过去,实际上很难实现。改为“云展览”,各家博物馆并不需要为借出和运输藏品操心,只需提供图片和相关资料,便能共襄盛举,让观众一结福缘。人们随时可以上网浏览,可以在地铁上用手机欣赏,也可以在午夜欣赏,甚至爬山下水间的休息时刻都可以去看两张图,总之随时随地都能成为观展者,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

  “丽人行”的展品以明清仕女画为主,其中又以清代画作居多。这让很多人都非常意外,大家从来没想到明清时代竟然仕女画那么发达,留下了那么多的作品。一直以来,因为各种原因,明清仕女画不受重视,无论专业研究者还是普通观众都不大有机会接触到,所以无论是研究还是欣赏都难以展开。然而,“丽人行”把大量画作集体推出,让大家忽然看到了一片新天地,连带着改变了对传统绘画的整体印象。原来明清绘画不仅仅是半抽象的文人山水啊!

  浏览展览,可以观察到,中国传统仕女画形成了成熟的体系,有若干流行的图式,有多种画家与受众格外喜欢的题材。仕女画与其他领域,尤其是古典文学,有活跃的互动,由此打造意义上的丰富性和诗意性。典型如“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不仅是受欢迎的画题,也形成了固定的图式,主角是一位刚刚梳妆完毕、发髻上簪了鲜花的美女,面前支着一面大镜子,她身后,一位丫鬟举着一把小镜子,照出她的发髻的背影,让小镜中的影像投映到大镜里,而女主角则凝视向大镜,检查发型与簪花是否完美。

  五四以来,文化界对明清仕女画一直持否定态度,认为其中的形象只有纤细柔弱一种类型,追求“病态美”。先贤们的激进与决绝无疑是宝贵的,在特定的时代自有其道理,不过,今天,我们可以用更为平和的态度去回首那些画中美人的形象了。随着最近兴起的波澜,我们该认识到,“丽人行”里的作品展示了,在未受西方文化影响之前,传统画家和受众们心目中的“中国女性标准面容”。比照起来,确实是陈晓旭与荷里寒相当接近古代仕女画里的标准面相。

  这就牵涉到风波之外的另一个话题,即近代,在引进西方文化的大潮中,人们逐渐把欧美白人的面容和形体当作标准,以至觉得“长得洋”是好看的同义词。所幸,这些年,年轻人自发搞起了复兴传统文化的行动,很自然地,他们在拍摄汉服等活动中重启古代美女的标准面相。因此,最近的一连串争议,明眼人识别为对审美权的争夺,平视世界的年轻人不再甘心把“中国人长什么样”的话语权交给西方。

  当然,并不是说美的标准只能有一种,更不是要否定“长得洋”的美感。审美应该是多元的,尤其是在今天,“长相好看”的类型自然应该是多种的。但是,“丽人行”告诉我们,中国人从来都清楚自己面容的特点,知道怎样的五官均匀分布才符合审美。拿着唐氏征的脸相硬扣给中国人,还教训说应该懂得审美多元,纯属该智商回炉。(撰稿 孟 晖)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