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西游记-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三月带儿子从伦敦回上海学汉语,转眼已是两月。小哥游学,当然也要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因为兵马俑的名气,他选择了西安。
从上海坐火车,到西安后已经夜幕降临。从地铁站走到钟楼附近的旅馆,小哥已经这样评论:“这个城市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哦!”
在西安三天,行程满满当当。虽然我们在世界各地旅行,从未跟过团,但这次,我在西安报了两个团,一个是兵马俑华清池,一个是华山。当然一方面是因为我自己的懒惰;另一方面,也想让小哥体验一下中国老百姓平常的旅游方式。
第一天自由活动,先去城墙骑自行车,骑了半圈,走了小半圈。然后去回民街、大清真寺、大雁塔,一天步行二十公里。因为我事先没做攻略,没意识到省博需要实名预约,到那里时看到排着的长队,选择放弃。小哥走路不怕累,晚饭时总结说,喜欢西安,并盼望第二天的兵马俑。
次日清晨跟团出发,导游一路慷慨陈词,从秦皇汉武讲到大唐盛世,时不时就要说一句“厉害了,我的国”,大赞我们正回到“大唐盛世、百国朝拜”的时代。导游语速极快,小哥半懂不懂,但仿佛明白了与西安第一次会面时的评语:“怪不得这个城市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导游也一再提醒到兵马俑一号坑,千万不要客气,一定要拼命往前挤。小哥果断抛开了英国学校好不容易教会的“小绅士风度”,见缝插针挤到第一排,将兵马俑尽收眼底。
跟团的意外收获是小哥体验了“红色旅游”的爱国情怀,在骊山华清池看了一场巨资打造的实景影画《1212西安事变》。这个三年前才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景点,是所有旅行社必去的项目,可以选择不看演出,那就得在外等待。原本我们不想去凑热闹,一个多小时可在骊山徒步,但因为下雨,所以还是选择去接受教育。
在雨中排队进入剧场,外面不太起眼的中式建筑,里面纵深宏大,全景式的剧场是挖进山里的。前十五分钟观众与演员互动,三十年代的士兵、军人及各种市井人物就在观众中间,仿佛是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街头。座位被坡形舞台覆盖,上面是东北的父老乡亲和四季更替的广袤大地。剧场四面及顶棚布满了巨幅屏幕,加之声光效果,音乐无比催情,投影相当壮阔。与观众相混的演员们举着旗帜进行抗日游行,大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口号,一些起劲的观众也一起挥臂呐喊。四周屏幕出现了一架飞机,引擎声轰鸣震耳,坡形舞台升起,露出座位,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去抢座,人挤人的场面,瞬时回到当下。传统剧场出现,舞台拉开,帷幕升起,光影晃动,舞台正中是一架蒋委员长的座机,恰如刚在跑道上停稳下来,蒋、张、杨的那出“西安事变”才正式开始。
这场演出在声光影的技术上,应属世界一流,堪比漫威,小哥颇为兴奋。导游说这个剧场及此剧的打造,耗资20亿元。小哥掐指一算,不到三亿美元。小哥说,这还不及《复联四》的投资。
华山一日,六点半从西安出发,八点半返回,十四个小时,在华山里的时间只有三个半小时,除了路程,其他时间都在排队和等待中。华山雄伟壮丽、奇峻无比,西峰索道跨越万丈深壑,其惊险刺激不亚于过山车。我们一路兼程,去了西、南、东三峰,最后从北峰索道下,如此险峻的群山万壑,赛过小哥所见过的所有山脉。然而是否值得他生命中的十四小时?小哥说,也许不值,我说肯定值,因为不仅是美景尽收,更是让小哥亲身体验了“人挤人”和“人山人海”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