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我-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说起张爱玲与我应该是一个很久远的故事,当然我和大部分的张粉一样,神往已久却不认识她本人。我在中学因阅读《皇冠》杂志缘故就开始接触了她的作品,记得当时年轻男生读张爱玲,还是会觉得有一点不好意思的,因为文中内容大多还粗浅的划分在言情类;幸好我周围同学喜欢文学的不多,他们也对我的阅读不感兴趣;因此,在我开始阅读张爱玲的时代里,绝大部分都是无人对照与讨论的孤独。直到后来发现在报纸副刊上偶尔有人评论张爱玲作品,才开了一扇窗般,知道了更多文本中,于上个世代那显性与隐性的对照,并且也都成为我继续阅读张爱玲作品的动力与乐趣。成年之后进入了唱片公司工作,因为迁居台北,有了更多机会与一些文艺圈的人来往,曾经的孤独感渐渐消失,以至于对于她书中湿冷的上海,有了隔绝于现实之外孤傲仙境般的另一世界的印象,也把当时香港电视剧中所表演的民初大上海,狠狠地甩出几条街外。上海应该是张爱玲的样子。
所有阅读对我来说都是一个自我进行、带点私密感的行为,这点在音乐、美术上都是一样。因此也很少跟人提起张爱玲的阅读,只有在中年后,许多人对我的歌词提出一些创作上的好奇时,我偶尔会提到她。在我有些歌词的创作上,我是向张爱玲学习的,透过长年阅读得来的心得,特别是“以景抒情”手法。张爱玲这样的书写法,在我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她绝对是顶尖高手,这也影响了我在歌词的创作,也帮助我在歌词创作上找到些不一样的方式。
不过真有人把我与张爱玲连结,可能是借由我所收藏的一幅刘野先生所创作的年轻时的张爱玲肖像。这个画作很早曾被国外酒商印为标签与海报,因此已经被人关注过,经过了几次借展后,连我也没料到,一度网络上还热烈讨论到这张画作的去向。直到一次媒体采访我的收藏时,在我书房拍了照曝光,我只好光荣地默认了。
说起这张画的收藏经历也是有故事的,2000年认识刘野时,他还在进行蒙德里安与结构、色彩对证的系列创作,同时也开始进行民初老照片启发的新选题,二十世纪悲剧女性的描写是当时的想法。阮玲玉的照片与数据较多,所以发展出几张非常精彩的创作,第二人选是张爱玲与周璇。正逢百代唱片刚刚在印度挖掘出周璇的老母带,与刘野相识有了共同话题。这三位名女人有着不同的人生故事,于是他以自己的绘画风格,以当代的角度来重新描述这三位大家认识的悲剧性女性。只有张爱玲迟迟无法动笔,他担心对张爱玲的作品还不够完全熟悉。于是我在聊天之余,说着我对张爱玲作品的阅读想法时,也一口答应,下一趟回北京就带上全套张爱玲作品;唯一条件就是完成的第一张张爱玲,必须让我收藏。刘野欣然同意。
几乎过了半年他就告诉我画完了,但是他想放在身边多观察确认,我也不催促他,其间当有邀请作品的展出时,刘先生都选了此作品参展,因此我可以感受到当时他是如何珍爱它。也因为展览邀约,以致延到一年后才依依不舍给我。还记得他告诉我可以来拿作品时,我清晰地在电话另一头感受到一个创作者割舍的离情。直到我飞到北京第一次见到原作,即毫不犹豫地认出,那是我少年时读着张爱玲文字时脑中会浮现出的人物模样。我非常认真地告诉刘先生,日后他有权随时答应,任何他认可的美术馆提出展出这件作品的要求,只要我们还在这世界上。从此这张作品与常玉的作品,除非参展外,几乎都不会离开我的书房,抬头可见的范围,十几年。(撰稿 姚 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