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丑之辩-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前些时候朋友与我聊起迪奥艺术展中陈漫作品“骄傲的矜持”引发的事件。因为我没到过展览现场,过往看展经验,一个展览一般呈现艺术家在一段时间所思所为,评判还是得抱以慎重之心对待,我不能单以见过作品数据就评论。虽然这些作品记忆中仿佛见过,一查资料才得知是在2012年为商品广告所创作,当时应该是在媒体广告上看过,记得当时我的确对于作品在创作上的立意不能领会,但是也理解服务于时尚大品牌时乙方所面临的辛苦处。不过当时作品并没有像如今那样被激烈议论,多年以后从广告牌上转入艺术展场时,却招来如此回响,想想其中也有许多值得咀嚼和思考处。
相比身边艺术圈或娱乐圈到此时对于此展都相对保留与沉默,艺术收藏圈的朋友对于此话题,都觉得是个聊天的好谈资,因为它牵涉到艺术,牵涉到相对应的环境、审美和当今网络传播的真实状态。
美丑本是见仁见智之论,非多数人意见就是对的,我更有兴趣从创作品中阅读得来的感想来表达认同与否。
记得二十年前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提到,当时少数几本西方时尚杂志在国内发行中文版,几乎只有少数几位电影女星才上得了封面,轮番上阵这几位;我曾困惑那千篇一律重述西方杂志明星姿态的大片,只见扬首、插腰、眼神迷离,摄影者只需要了解的是参考数据而非眼前的人与要表达的主题内核。直到近几年国内消费力和消费群的迭代更新,更准确说是有了更开阔的视野与包容性的审美后,才突破旧局面。
今日,当网络已经彻头彻尾地改变了消费者,也改变了大众审美之时,面对这信息爆炸却又短暂消逝、符号更浅白表面同时被量化为证的新时代,只看资方(甲方与c方)已无力解读真实世界,只有靠看似振振有词的流量数据来抉择。于是我们屡见台面上先占领的识时务的势力,却不一定是好作品,沉默的多数作品中,有多少静待拾起的真金;所幸网络人言可造的混乱中,也见到以时间来见证的真知灼见。特别是在文艺创作上,自觉与远见永远是历久弥新的真实力,纵然在网络新起的前段时间,在声量为王的混世中总不被待见,不禁怀疑创作的存在意义,然而那些靠符号、卷标盛名一时的脚印最后仍要为其取巧所为付出代价。而资方(甲方与c方)也会在实而不惠的学习中,找到新的辨识的方式。
这次迪奥事件仿佛也是各方群体的反省总合,当盛妆腮红上点上雀斑,当丹凤眼刻意地眨眼成线,这些曾在西方时尚界分别成立的创意,群聚成满溢元素的大片时,这也似乎不只是在考验着阅读者,同时也检验着创作者的创作力。特别是当其取下商业目的的外框而走入艺术定义的展馆时。
不过同时我们也要开始思考:这些年来西方时尚品牌一再误闯误区,引发的辱华之议,我确信商人不可能与消费者为敌,这一连串事件只是表现出西方决策人对东方审美误解,即使他们用了当地的大牌创作者,仍映照不到远方的真实。同时也表现出以辱华之论的否决,是否是最好的沟通?所有不悦的表达,是否更聚焦于审美的讨论才是指向清楚的沟通。这些年来国内有越来越多元优秀的创作者,我们如何让居中的本地沟通者打开小圈子,且勇于向他们老板直言,此时的东方已经不再是海角天涯的淘金地了。而我们的自信绝对不是一向的辱华怒气,没有骄傲的矜持,而是平等有力的沟通交流。(撰稿 姚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