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前两年得知陈传兴先生又执导新的文学传记纪录片,主人翁是诗词大师叶嘉莹先生,期待中又十分荣幸地在拍摄后期我加入了团队,负责主题歌曲。说来也巧,这几年于朗读者和豆瓣上与叶先生有机会交会,虽然未曾见面,也借工作之便得以抢先聆听她授课风采,因此也追读了叶嘉莹先生的文章与资料,恰好于《掬水月在手》主题歌曲中词也有依可循。对于先生一生于诗词的承先启后除了尊敬,对于她提出的一个观念“弱德之美”,其思想和立义更是佩服非常。
听先生说“弱德之美”,是从她解读清朝词人朱彝尊所作《贵殿秋·思往事》: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一段不能言说之情,既意远抒情,也将清代词性的幽微隐约对证“弱德之美”。我大半生从事歌词创作,也曾觉得歌词创作属于民间,自惭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在叶先生的“弱德之美”一说之下,也为自己找到了定位与意义。
同样地,“弱德之美”也过渡到我对于艺术收藏或文艺阅读上的倾向:往往打动我的作品都不具弘大壮烈的姿态,即使创作者处于宏伟的时代背景;珍爱一首诗、一幅画,都会将之置于生活中对照并且随自己年岁变化重复阅读而有不同思考。想想这么多年来陆续的艺术收获与文艺阅读,似乎已经呈现出这样的面貌了。当今文艺趋势和潮流,也因为网络早已改变了世界的生活、传播、思维和价值审美,特别是艺术也成了大众参与的新游戏场,当一切从流量定义价值时,一切都有期货的可能,艺术不能置身事外;借流量决胜负模式如同其他产品。赶上此波电商思维的艺术商,深谙其道的投资者,对照产出太多虚张声势的大型艺术作品和新艺术大家。这些年来我几度不知所措地担心自己已经不合时宜的审美,最后还是选择忠于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不为所动在自己“弱德之美”的路线上,等待时间给出最终答案。
我常觉得自己收藏的心相对于艺术本身是短暂得不值得一提,谁也无法永久地拥有,我们都是过客和暂时的保管者,在我们心中对应出好艺术作品的伟大,就如同这部纪录片的名字——《掬水月在手》;手中倒影的月亮是一种精神上的感染并非真实的拥有,幽微地在手中,反映着如同我们阅读着一件眼前的艺术品,也许是一件画作、雕塑、文章、一首短歌、音乐……投映在你的心中、划入你的生命,看似微小其实来自于宏大的能量。在有限生命中收藏艺术品,最丰富的获益绝非趁着潮流之势入手、高价卖出的利差而已,它应该深入你的精神、影响着你思想与行为;作品有缘在短暂的时间里陪伴着你,当你离开这个世界它依然会流转到另一个与你精神上相继的有缘人,那才是艺术上的意义。
一件启发我的作品,曾经靠近过你、存在于你的生活之中,这一直是我隐约沾沾自喜的幸福。浏览我这二十多年收藏的过程里,更大的感动都是因为收藏促成我的阅读与思考,每一件艺术品都来自于创作者在他的时代思考结晶。而今艺术市场艺术品如繁星洪流般,不停地涌到你的生活周遭,如何从这些信息的浪潮中挑出真正打动你的艺术品,是当今每位元艺术收藏者需要去精进和练习的本事。我知道弱水三千,我只能取其一小瓢水,但那已足以让我满足,也足够督促我大半生许多的时光去对照阅读感受。那些无缘错过、来不及阅读或者无力收藏的作品,有缘总会有机会靠近阅读;从身边流过未能及时留住也不用遗憾,人的欲望是一头待驯服的野兽,“弱德之美”在每个角度来说是一种珍惜之意的练习。(撰稿 姚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