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专栏 > 正文

打通艺术经脉-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日期:2019-08-2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灵活是“细盒”的特性,更是对于使用者能否把这特性发挥淋漓尽致的考验。
撰稿|林奕华

香港西九文化区的第二个演出场地正式启用了。继戏曲中心后,轮到自由空间面世。跟前者抢眼球的建筑物不一样,自由空间低调很多。藏身树丛、草地、小山坡之间的长方形盒子,远处看去,首先映入眼帘是鲜黄色和鲜红色的“胶带”:通常用来宣示“禁区”地带的符号,现在成了“自由”的标志。

  楼高两层,地下四百座的“大盒”(the box)定位是实验剧场。第一部在这里上演的香港话剧团2019版《如梦之梦》,便不是一般性的观演模式,部分观众席被四边的演区包围,少数不在“莲花池”里的观众,则示范“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二楼的“细盒”,英文名字the room。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房间。只可用作给九十人观看电影,四十至六十人进行工作坊或演出,三十至四十人开设研讨班的“细盒”,严格不能说“细”,它的细,可能意义上不在于面积,而是小巧灵动。真要说“细”,位于“细盒”对面的“盒仔”,才真的是麻雀般大小。

  灵活是“细盒”的特性,更是对于使用者能否把这特性发挥淋漓尽致的考验。“非常林奕华”是首个接受这项任务的剧团,由七月二日到廿八日,一连二十天让大约四十名参加《什么是舞台第三年:安娜·维亚布洛》作品介绍及放映活动的学员找回当学生的初心和热诚,这房间确实功不可没。楼层高度给了它高阔的氛围,方正的空间,使怎样的摆设安排都易于聚焦。人在里面,舒服、集中,进而愿意打开自己,把心交出去。

  早在2018年,作为有可能是自由空间合作单位之一的非常林奕华剧团来到仍在施工的现场参观时,西九文化区戏剧主管刘祺丰便曾表示好奇,有怎样的创意,能令包含“细盒”“盒仔”“大盒”三个场地的自由空间,超越于各场地独立的用途,成为寓创作于学习,又寓观赏于参与的流动空间?

  灵光一闪,何不就在七月到十月,让自由空间从剧场摇身一变成多用途的艺术学校,在非常林奕华剧团驻进期间,以“开课”“开箱”“开演”“开讲”四种主题节目打通经脉,从而提供多角度的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要是艺术学校?what is art/school ?

  艺术学校和梁祝打成一片,是出于《梁祝的继承者们》本来就叫《art school musical》。剧中“学校”教授的艺术,是一个人在认识自己的路途中会遇见的风景。除了寻找,继承也是主题,我便想到剧中那所art school,是不是可以不止存在于情节里,也能在现实世界出现?

  如是,“开课”请来重要的德国舞台美学家安娜·维亚布洛,请她现身说法,分享三十多年的设计生涯中,怎样把对历史、建筑、文学的钻研,实践在别无分店的风格中。“开箱”(一)则承接“开课”亦有涉及的教学相长(维亚布洛是维也纳艺术学院的教授),选映七部围绕老师与同学间关系的故事片和纪录片,反映教育在东西方观念下形成的不同精神面貌。“开箱”(二)选映“非常林奕华”创作于1997至2000年间的四部青年剧场作品。回顾之外,事隔22年后再次面对那些过去了的当下,更大意义在于它们有没有继续跟“现在”对话。谈到对话,“开讲”则安排《梁祝的继承者们》的创作人与演出者,在“反思音乐剧”的命题下,畅谈华语音乐剧的先天体质与后天培养。“开演”是《梁祝的继承者们》第四度在香港演出。历经五年间在各地剧场洗礼后,想必任谁也会对就空间由大变小、舞台从远变近后,“梁祝们”将在表演与观众交流上作何调整感兴趣。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