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封面 > 正文

用高质量的陪伴蓄满孩子的空杯-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日期:2018-01-1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不断蓄满孩子的杯子,是亲子联结的根本。它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需要通过细微的日常互动持续不断并坚持多年。
记者|陈 冰
 
有“熊”孩子,整天调皮捣蛋惹是生非;家有“星星”孩子,整天安静内向不说话;家有“问题”孩子,小偷小摸,反抗叛逆……
  有没有想过,这些可能都是缺爱的孩子。
  什么?我除了上班,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小家伙怎么可能缺爱?
  没错,也许你的孩子生活无忧,物质丰裕,但他们的精神却处在爱的沙漠之中,亟待你带着耐心与爱心来细细浇灌。
  正如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所述,孩子不断需要关爱和照顾,就好像有一个杯子,不断需要蓄水。不断蓄满孩子的杯子,是亲子联结的根本。它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需要通过细微的日常互动持续不断并坚持多年。
 
孩子缺爱的表现
 
  我记得有段时间我特别忙,回家后也是加班加点赶稿。有时孩子一溜烟就跑进书房,爬到我的腿上,叽叽喳喳跟我说这说那,手还不停捣鼓我的键盘时,我就急得大叫,让老公赶快把孩子抱走。 
  有一天早上到学校当志愿者,老师跟我说孩子最近有些变化。以前只要老师讲到什么,孩子都会插嘴好奇地问,可是现在老师问他什么,他都不太乐意回答了;以前老师教了什么,孩子都会很大方地跑到前面表演,现在老师喊他上台,他却不自觉往后面缩。
  晚上,我躺在床上问孩子,你为什么不爱在班上表现了啊?孩子说,我太吵太闹的话,妈妈不喜欢。听完,我的泪就下来了,问题全部出在我身上。我的这种态度,让孩子心里缺乏了安全感,他觉得自己这样的行为让妈妈不喜欢,甚至认为这是错误的。于是,他变得内向,不爱说话了。所以,当孩子有内向、不爱说话的表现时,我们一定要先反思自己,是自己的态度给孩子造成伤害了吗?以后不管多忙,都不要再忽视孩子跟你交流的欲望了。 让他得到充分的爱的安全感,他才会活泼开朗。
  我还认识一个小女孩,特别喜欢咬指甲和咬异物, 她的父母每次都会严厉阻止和批评,但丝毫没有效果。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心理问题。自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忙于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奶奶照顾,晚上跟奶奶睡。也是从那时开始,孩子就有了咬指甲的习惯。之后,学校安排了一次亲子活动,别人都是爸妈陪着,只有她是奶奶陪着,从那时起,孩子几乎是手上拿着什么东西,就直接咬,最爱当着父母的面咬。所以,当孩子有咬异物的行为时,就是一种内心极度缺乏爱的表现,因为她觉得这个行为能够让她感受到关爱和重视。
  我儿子的幼儿园同学,一直快到3岁了家长都不太让他下地走路,每天都是由保姆抱着在小区散步,然后再由外婆在旁边打伞扇扇,总之给人感觉是呵护备至。上了幼儿园之后,这个孩子从小班到大班一直都是只在幼儿园呆半天,即便是上午这半天,也极其不配合老师,别的小朋友都坐在凳子上听老师讲故事,他整个人绕着教室乱蹿,或者直接爬到讲台上;再不然就是经常打骂同学,专门和大人对着干。他的身体和智力没有任何毛病,就是家长极度溺爱……
  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副教授指出,对孩子来说,这种“完美的”爱却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么安全,除了父母,找不到任何可以信任的人。事实上,父母们只要设定好一些底线,如诚实、注意生命安全等,剩下的,尽管放手,交给孩子自己去探索,“孩子需要积累面对逆境的经验,他们要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走了弯路,才知道正路怎么走。” 
  “不要做完美爸妈。”在沈奕斐看来,“完美爸妈”们通常有一个特点,喜欢给孩子“铺路”,恨不得把他们每天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但这样一来,孩子没有了选择的空间,也没有独处的时光来感受自己的生活和成长。“父母当得越完美,孩子的能力越弱。”沈奕斐强调,人类所有的发展都是在证明“我很厉害”这件事,而不是“我的父母很厉害”。这种以爱为名的“绑架”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放下身段
 
  毫无疑问,童年只有被爱,才能习得爱的能力。童年不被爱,成年以后要付出巨大代价来重新学习什么是爱以及如何去爱。相关实验表明,被“剥夺”了爱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成为“愤青”或者是不与人交流。
  有人曾对3-5岁的孩子进行调查,询问孩子是否知道家长的职业?有的孩子竟然说父母的职业是看手机。由此可见,比起跟孩子互动,家长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手机。这其实是隐性的父爱、母爱剥夺。
  缺爱的孩子,往往会缺乏安全感。为此,孩子或者经常表现为处世消极,情绪压抑,胆小恐惧,以及怨天尤人。也有可能还会表现出另外一种“虚张声势的力量”,出现恐吓、伤害他人的言语行为,专横跋扈的态度,小偷小摸的勾当,以及对安危满不在乎。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张劲松指出,确立安全感,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多与孩子交流互动。“不能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家长应该每天都能给予孩子微笑、温柔的目光注视、肌肤接触以及高质量的陪伴。现在的问题是,家长都不知道和孩子互动,扔给孩子一个平板电脑或者手机,要么让孩子看电视,导致孩子不会跟人互动,行为单调刻板,产生孤独症样的儿童。其实这些假的孤独症样儿童,并不是先天的基因上的问题,而是因为后期的家庭养育环境不当所造成的。”
  其实,给孩子营造安全感的最佳方法就是全身心地与孩子一起游戏,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建立自信。家长需要真正放下身段,这里的“放下”有两重含义。一个是大人必须要俯下身子,坐在地板上才能和孩子真正玩到一块。第二重含义指的是大人在心态上要降下来,要放下尊严,跟随孩子。当我们不停地对孩子耳提面命,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得到自己的思考空间,他们只能被迫做出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要么口服心不服地接受批评,要么明目张胆地反抗。实际上,对于只有几岁的小朋友而言,不要给孩子讲太多道理,因为他们还听不懂。
  真正恰当的方法是,进入他们的世界,用他们的方式与他们互动,放弃那些认为这些游戏幼稚、无聊的成见,与孩子调到同一个频道。能够跟孩子玩在一起的父母,就是最好的父母。
  游戏不需要很复杂的道具,简单的水,沙子,积木,没有边界,可以发挥创造性。对于0-3岁甚至是6岁的孩子而言,创设一个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的环境,远比去早教中心学习1 1=2要重要得多。也许家长们现在最应该学习的是怎么放弃太过功利化的想法,“我们已经玩了一个小时,孩子到底学到了什么?”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0-6岁是孩子成长最为关键的6年,人格养成就在这个时间段。只有在0-3岁时建立起安全感,成年后才会有勇气去探究这个未知的世界。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只是认知体系的最底层,相比而言,思维和方法更加重要,但它们往往很通过难灌输的形式获得,而是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自我获得。所以,孩子6个月之后,爸妈在晚上一定要自己带孩子,这一时期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和孩子多相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长大后想再“管教”孩子就难了。
  日常生活中的不安以及疾病、事故和创伤,都会将孩子的杯子倒空。对孩子打骂、严加处罚或者不予理睬,只会使得他们的杯子空得更快。孩子本来指望我们来加满杯子,现在杯子反而被我们打翻在地,那么孩子会作何感想?这只会带给他们深深的刺痛,让他们感觉被亲人背叛。如果大人用冷漠或者虐待将孩子的杯子打破,那么情况就更加糟糕。杯子的裂口如果太大,就很难再往里边蓄水了,这时父母就可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抚慰好这颗稚嫩却深受伤害的心灵,或者必须进行心理治疗。
  因此,真正的蓄杯,只会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电视和电脑永远都不可能满足孩子安全依附感这个需求,不管它们的技术进步到何种程度。多年研究显示,让孩子获得安全依附感的关键,是对他们的需求做出迅速回应。电子屏幕能够提供不少有用的东西,娱乐,信息,游戏。但是它们做不了鬼脸,不能拥抱,更不能提供人类在内心深处多最需要的安全感。
  杯子被蓄满爱心、关注和安全感的孩子,无疑会走得更远。但在给孩子蓄杯之前,请先把我们自己的杯子蓄满。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