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行业, 竟然被同一座城的人承包了?-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一些城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另一些城的人也在影响着某一行业——如“三通一达”的快递,老板几乎都来自浙江桐庐;各地民营医院,背后都有福建莆田人的身影;而国内打印店,七成的老板是湖南新化人……
和本刊之前介绍的十座城不同,这些城往往先天条件不佳而很难在改革开放初期搭上发展的快车,而这些城的人又迫切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外出闯荡,当一个人成功创业后立刻以“老乡带老乡”的模式复制推广,成立同乡会或商会,做大做强之后继而主导某一行业。
这一模式也遭遇了一定的质疑,如管理层盘根错节的乡亲模式未必适合现代企业,抱团经商也需要引活水才能保持活力。而这些产业反哺家乡的能力也十分有限。
随着这些城也开始慢慢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时,某一城的人也很难“垄断”某一行业,这样的商业模式必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三通一达”桐庐帮
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快递、韵达快递,这四家耳熟能详的民营快递企业被业内统称为“三通一达”,他们的创始人和业务骨干都来自浙江桐庐,而且大半还是钟山乡的村民,这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桐庐位于浙江西北部,而钟山乡则在桐庐中南部,典型的丘陵半山区,因为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少而十分贫困,乡内年轻人也大多跑到浙江其他城市打工。
1993年,一位名叫聂腾飞的年轻人离开桐庐钟山乡,来到杭州一家印染厂打工,并在此认识了浙江淳安人詹际盛。另一位名叫陈小英的桐庐人,在哥哥陈德军的介绍下,也来到这家印染厂打工。后来,聂腾飞和陈小英结为夫妻。谁也没有料到,这些打工仔,后来都成为中国民营快递界响当当的人物。
在印染厂打工期间,为了多赚钱,聂腾飞闲暇时间还骑着三轮车帮人送面包。由于三轮车送货也需要营业执照,他干脆就注册了一家名为“神通”的公司,这就是申通的雏形。
随着小平南巡与上海浦东新区的成立,进出口贸易红火。需要往来于沪杭间的外贸公司随即遇到了一个难题:报关单必须次日抵达港口,而当时的ems需要三天。于是,聂腾飞和詹际生发现了商机,从印染厂辞职后专职送报关单——聂腾飞每日凌晨坐火车从杭州去上海,詹际盛在火车站接货后送往市区各地。跑一单100元,除去来回车票30元,能赚70元。当时,聂腾飞把公司名字改成“盛彤”,这是申通的前身。
“盛彤”开办第一年,“盛彤”就赚了两万元,成为申通的第一桶金。聂腾飞也把公司业务从“托运”重新定位为“快递”,网点从杭州、上海又拓展到了宁波。聂腾飞也全家上阵——小舅子陈德军在上海,聂腾飞的父母在宁波,弟弟聂腾云则在杭州。
而聂腾飞的合伙人詹际生则在1994年就在杭州创立了天天快递,他虽然不是桐庐人,但也是快递桐庐帮的一员。有意思的是,2012年,申通收购了天天快递,由陈小英的第二任丈夫奚春阳任董事长。
干快递是一件苦差事,因此聂腾飞一开始都更信任同乡,因为大家都是苦出身。而且,聂腾飞的公司发达了,也让更多同乡来投奔他。这也是民营快递业被桐庐人主导的原因之一。
不幸的是,1998年聂腾飞因车祸去世。“盛彤”快递由陈德军和陈小英打理,重新到上海注册,改名“申通快递”。而聂腾云1999年在上海又创立了“韵达快递”。
申通、韵达的声名鹊起,让更多桐庐人走出山区做快递。2000年,陈德军的初中同学张小娟,劝木材生意亏损的丈夫创办圆通快递;两年后,与他们一同长大的赖梅松成立中通快递。2003年,桐庐人徐建荣又在上海创立了“汇通快运”……
如今分布在“四通一达”各家公司担任业务骨干的数千位桐庐人,正是在1995年之后陆续走出家乡、奔赴全国各地民营快递公司。因为“穷怕了”,桐庐人肯吃苦、能抱团。
一直到2009年,新邮政法出台,这些民营快递企业才告别了黑户日子。此时,创业十多年后,申通才敢把“快递”一词加入公司名中。最初的十多年里,申通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黑快递。
很快,老乡们的赛跑就拉开了序幕。加盟,是申通最先采用的有效“武器”。自上海、杭州、宁波之后,它迅速铺开了深圳、苏州、无锡等地的网点。加盟制的特点是网点除了向总部缴纳保证金、中转派送费和信封面单费以外,自担成本,自负盈亏,从上到下都是“老板”。这是农村出身的老板对“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模仿,迅速扩张,又分散风险。
之后进入的韵达、圆通、中通完全复制了申通模式。但新的问题很快又出现了,因为加盟制“诸侯割据”。2010年起中通推行股份制,总部与网点员工都持有股份,形成利益共同体。而且,电商业的井喷式发展让同质化的快递企业打起了价格战,利润率不断下降。这些快递企业纷纷谋求上市——圆通借壳大杨创世成为民营快递第一股,申通抢闸在2016年正式上市,而中通则绕道美国进行了上市。2017年春节前夕,韵达也成功挂牌。至此,“三通一达”全部上市。
而随着中国邮政的绝地反击、京东自建物流、顺丰和菜鸟网络的巨头崛起,桐庐帮的快递份额也不再是半边天。“三通一达”的传奇,在今天是否还能继续?
民营医院“莆田系”
对于快递业被桐庐人“半垄断”,相信很多人并没有意见。但一提到莆田系的民营医院,民怨不小。
广大民众对于莆田系的了解,始于2016年百度魏则西事件。这也一度让“莆田”成为民营医院的负面典型。据悉,莆田人在全国各地开设私立医院,并逐步抱团形成一定的组织规模。这些医院大部分是男科、妇科、不孕不育、整形等专科民营医院。在国家对公立医院投入逐年减少,医院将不赚钱的科室外包时,莆田游医借机登堂入室,成为正规医院的“医生”。
据悉,改革开放以来,莆田人以赤脚医生起步,如今已形成陈、詹、林、黄四大家族——国内的“玛丽医院”“玛利亚妇产医院”大部分被詹氏家族所控;以“华夏”、“华康”、“华东”等名称开头的医院基本上被陈氏家族所控制;以“博爱”、“仁爱”、“曙光”为名称的医院大部分被林氏家族所控制;黄氏家族则掌控着天伦不孕不育医院和玛丽妇婴医院。
莆田系源于1980年代的游医。当时,通过莆田爱国卫生协会函授课程拿到行医执照的陈德良,带着8个徒弟外出行医。这八人中有他的侄子詹国团、邻居陈金秀、镇党委书记的儿子林志忠和“徒弟的徒弟”黄德峰,这也是后来“四大家族”的由来。
这批人背着医药包,征服中国的路程。性病、鼻炎、狐臭、肝炎、风湿,他们无所不治。绝大多数游医既不懂医,又不懂药,对皮肤疾病,游医的药物的进价大多在0.2-2元,很多是按斤买的。卖到患者手上少则大几十,多则两三百,核心思想是要掏空患者兜里每一分钱。
经过几年行医之后,莆田人发现,医疗界的另一新兴领域——性病市场越来越大,转做性病行业更加赚钱。陈德良回忆说,“到了1990年前后,当时社会上卖淫女之类的开始多起来,性病市场前景很好,当时的国有医院很少有人愿意去治这个病,也不敢打广告,国家有这个漏洞,老板们就投机倒把搞进去了,说实话,当时确实有些乱收费的现象。”陈德良笑着坦率地说。
后来,逐渐富裕起来的莆田游医们进入了一些大医院。此时,很多医院入不敷出,尤以极度依赖国家输血的一二级医院及消防、武警医院为主。莆田游医挂靠在医院下,后来干脆承包下一个个科室。
另一个现象是,莆田诊所开始涉足整形行业。莆田人靠着他们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抢先进入了这一领域。而那时整容还未风靡,美肤也不成气候,莆田人第一个大规模开展的是丰胸。
进入21世纪,整形美容医院已成为了莆田系的绝对主力。搭配传统的男科/妇科医院,加上各类门诊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网络也成为了莆田系宣传主战场,莆田系大笔投入广告。百度任何一个疾病,尊龙凯时平台入口首页永远是民营医院广告。
2010年后,莆田系又开始了新的事业。新一代已把视线投入了迅速扩张的大学生群体。割包皮,无痛人流逐渐成为他们的市场立足点。而当下,他们又开始经营起高端连锁医院了。这些当年的游医开始隐身幕后,旗下的医院名字也是五花八门看起来毫无联系,但莆田系仍然在中国民营医院界枝繁叶茂。
2018年3月,莆田市对外公布:经过30多年发展沉淀,目前莆田常年有8万多人在外从事医疗投资行业,开办了9200多家医院。而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的民营医院数量大约是1.8万家。这意味着莆田系占据了国内民营医院的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莆田市政府这几年也致力于把“莆田人的产业”变成“莆田产业”—— 加快推进妈祖国际健康城建设,吸引优质医疗资源汇聚莆田,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号召全国人民去莆田看病,不知这样的计划是否能反哺莆田当地经济?
打印七成归新化
如果你走进全国任何一家打印店,经常会发现老板是一口“湖南塑普”。与老板搭讪几句就会知道,老板是来自湖南娄底新化。这些打印店,就像兰州拉面,开在了全国各地。而这一有趣的现象,通过几年前北大博士冯军旗的一篇《新化复印产业的生命史》第一次全面展现在大家面前。
新化打印产业的兴起,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走在同一起跑线——1978年,新化洋溪镇寨边村村民邹联经跟着一位上海师傅学会了修理打印机。1979年,他成立洋溪打字机维修厂,开始在家乡办文印培训班,培养了大量的文印维修技术人员。1980年,厂子改为新化县打字机维修厂。到了1985年,新化就有5000多人从事打字机修理行业。1986年,邹联经从长沙的五一文化用品公司买回了一台佳能270复印机。随后,一些新化人开始出省开办打字复印店,新华人的文印店开始遍布全国。
和桐庐、莆田一样,新化的打印事业也是靠“传帮带”。例如,邹余全是邹联经的第一代弟子,从1990年代至今,邹余全带着亲朋好友先后到广州、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闯出了一条文印设备维修、耗材批发、打字复印、广告制作的致富之路,他带过的徒弟有500多人。
据统计,如今新化从事文印产业人员超过20万人,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占据国内文印7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在外闯荡的新化人收到“邀请函”——政府邀请他们回乡创业,打造“中国文印之都”。对于未来,新化计划在3-5年里实现“新化文印”5万家门店整体打包上市,并培育复印机再制造、文印耗材生产、文印设备租赁企业上市。
抱团发展的“新化文印”能否成为一个家乡品牌?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