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阅读提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标。
记者|孔冰欣
10月22日上午,十九大新闻中心第五场记者招待会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同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同志,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同志,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同志出席,介绍“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有关情况,努力实现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标。
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介绍称,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民生,为社会广泛关注。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就业状况持续改善:第一,创造了超过6500万就业岗位,解决了以青年人为主的就业问题;第二,解决了279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第三,解决了880多万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其中28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清零。在这两年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稳妥安置了近百万职工;同时,在脱贫攻坚的战役当中,解决了480多万农村建档立卡困难人员的转移就业问题。
过去五年的就业工作成绩,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深化、劳动力总量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取得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基本的支撑作用。
在社会保障方面,过去五年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第一,制度体系在不断完善。过去五年,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解决了过去大家长期关注的双轨制问题。同时,深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在解决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二,覆盖人群迅速扩大,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现在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覆盖率超过了90%。再一个医疗保险,现在覆盖已经超过了13亿人,已经实现了全民医保。
第三,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这几年基本养老保险标准连年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平均水平已经超过了230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已经超过120元。
这五年,国家的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年均都在1300万以上,城镇的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都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这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深化、劳动力总量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殊为不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支撑。
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有关“十九大报告当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标有哪些最难啃的‘硬骨头’”的问题时,尹蔚民指出“老有所养”有两个硬骨头要啃。
第一个难题是怎样让所有人都能够参加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第二个难题是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初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当时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5:1,五个参保人养一个退休人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现在的抚养比已经降到了2.8:1,即2.8个人养1个人。而且再往前走,老龄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抚养比还会持续下降,这对养老保险的基金支付压力、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解决第一个问题,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解决第二个问题,首先要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明年会迈出第一步,先实行基本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均衡养老保险的负担。第二,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国务院已经作出决定,现在已经有8个省份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在投资运营,有4000多个亿,使现在积累的养老基金能够保值增值。第三,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使社会保障基金这个蓄水池能够越来越大。长远的还有若干项措施,会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使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使所有的老年人生活都有保障。
住房和城乡建设的四大成就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住房保障成就显著,近8000万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五年来,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进,有6000多万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同时公租房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有1900多万住房困难的群众住进了公租房,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
第二,房地产调控成效显现,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稳定。我们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稳定市场。目前,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回落,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趋于稳定。同时我们正在进行12个大中城市住房租赁试点工作,支持北京、上海积极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房地产长效机制目前也在抓紧研究制定。同时,在抓紧推进住房租赁市场的立法工作。
第三,城市规划改革深入推进,城市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布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为基础,划定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和开发边界,落实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干到底。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抓好规划的实施,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城市转型的步伐。同时,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深入推进,城市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在不断提升。
第四,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五年来,我们国家共新增城市道路5.54万公里,城市的轨道交通1600多公里,新增城市绿地45.8万公顷,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提高了38.9个百分点,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2.5%。海绵城市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地下管廊建设已经建成廊体1600多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去年10月份以来,我们总体的调控,在抑制住房的投机、投资性方面,在引导住房合理需求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就目前来看,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是平稳健康的。
具体来说:第一,商品房销售增速有平稳回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从今年年初的25.1%回落到1-9月份的10.3%,其中商品住宅从23.7%回落到7.6%。第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抑制。到8月份,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11个月回落,二线城市连续9个月回落,三线城市的涨幅也回落了0.3个百分点。我们所关注的16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大部分下降,有个别城市持平,同比涨幅全面回落。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还将延续成交量增速回落、成交价格趋于稳定的走势。对于全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将保持目前平稳运行的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松劲,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不让健康问题成为奔小康的“拦路虎”
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主要体现为:
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柱架梁的任务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分级诊疗体系,以基层为重点,配置医疗资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4.3亿人,通过发展医疗集团、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医联体的形式,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旧机制,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鼓励社会办医,现民营医院数量占比超过了57%。着力解决低价药、儿童药等临床易短缺药品的供应问题。建立起由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应急救助、医疗救助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医改前2008年的40.4%降到30%以下。
二是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坚持预防为主,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拓展到14类,优化重大疾病的防治策略,主要的传染病发病率都是显著下降。认真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增加了产科、儿科等服务供给,加强生育全过程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母婴安全。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
三是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改善。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我国的血液安全供应水平进入国际前列。实施了遏制细菌耐药的国家行动计划,全国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也得到进一步发挥。特别是深化医教协同,突破了一批医学关键技术,也产出了一批某些领域国际领先的成果,明显提升诊疗水平。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因人因病施策,分类救治贫困患者360多万人,开展对口医疗支援,贫困地区医疗水平明显提升。
而在提及需要啃的硬骨头时,李斌指出,在病有所医方面要解决的硬骨头,主要还是要解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健康的新需求和目前医疗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下一步,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多种形式医疗联合体的新机制推动资源的下沉,推动医疗服务优势资源对困难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一是对贫困地区、包括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并免费培养当地医学人才。二是继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推广便民惠民措施;进一步织牢织密基本医疗保障网,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双创”人员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问题。加大健康扶贫力度,扩大集中救治的病种。对深度贫困地区,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加大防病力度,重点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补短板——如儿科、妇产科、麻醉科人才短缺问题。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
通过深化改革,群众的就医负担持续减轻。基本医保的参保率在95%以上,报销比例也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全民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等制度的衔接,为群众构筑多重医疗保障网。同时,多措并举,有效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势头。
此外,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思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措施到人,精准到病,目前也采取了分类救治的措施。并推广地方建立补充保险,设立兜底保障线等等,不让健康问题成为奔小康的“拦路虎”。
兜牢困难群众的托底保障网
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指出,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和扶贫攻坚的一道安全网。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完善救助保障制度。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了“8 1”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推开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统筹城乡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制度,推进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全面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强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的保障工作。推进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的改革,推动县一级政府全面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协调机制。通过不断地完善这些政策措施,进一步兜牢了困难群众的托底保障网。
二是稳步提升救助保障的水平。全国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这几年来年均增长10.7%和16%,全国农村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标准年均增长13.7%和14.7%。各级政府用于社会救助方面的财政资金,从2012年的1800多亿元,逐年增长,2017年达2500亿元。今年还大幅提高了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和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中央财政的补助标准。
三是不断规范救助保障管理工作,开展各方面信息对比,提高救助对象识别的准确性,做到精准救助,应保尽保。在街道乡镇普遍建立了一门受理的窗口,方便困难群众办事。加强社会救助绩效考核,资金监管和督促检查,严肃查处损害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违纪违规行为,确保救助保障工作公平公正。
一是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有效发挥。二是自然灾害应对高效有序,国家启动自然灾害救灾应急响应117次,下拨中央救灾资金454亿元,救助受灾群众3.5亿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500万人次,促进灾区稳定,保障灾后恢复重建顺利进行。
三是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实施,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出台,高龄老人、生活困难老人、失能老人等补贴制度在全国逐步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辐射所有的城镇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
四是社会福利和儿童保护制度更加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全面建立,分别惠及1000多万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全面构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切实加强,近50万孤儿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纳入了政府保障。
五是军人抚恤优待水平连年提升。残疾军人、“三属”等抚恤补助标准连年提高,“三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实现城乡一体。符合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的安置岗位质量明显提升,退役士兵自主就业创业工作全面推开,军休干部安置管理工作持续加强。
六是慈善和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慈善法和志愿服务条例颁布实施,每年社会捐赠达到500亿元以上。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力量发展壮大,全国持证社工总量达到33万,注册志愿者近5700万、注册志愿团体近39万个。
此外,“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行动持续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和绿色惠民殡葬积极推进,婚姻收养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工作稳妥推进,民政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