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封面 > 正文

建筑保护: 阮仪三谈坚持“原式样、原材料、原工艺”-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日期:2018-12-2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上海在1986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上海的历史文化保护得好不好,不仅对上海有重大意义,对全国也有着示范效应。

撰稿|李先元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上海外滩优秀历史建筑群的妥善保护,浦东陆家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浦江两岸遥相辉映的奇特效果。新形势下,上海如何妥善保护优秀历史建筑?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内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泰斗级人物——阮仪三教授。

  阮仪三,1956年考入同济大学,1961年毕业留校。现任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因而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主要著作有《护城纪实》《护城踪录》《江南古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等。2005年度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014年,成为首位荣获“亨利·霍普·里德奖”的亚洲人。


老市长有令快做保护规划


  上海在1986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上海的历史文化保护得好不好,不仅对上海有重大意义,对全国也有着示范效应。令人遗憾的是,直至1990年,上海还没有一部相应的保护规划。

  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曾来上海访问,时任上海市长汪道涵请他在上海大厦看外滩,德斯坦说,外滩保护得很好,我看全世界少有这么美好的景色。事后,汪道涵打电话询问阮仪三:“阮教授,我们保护规划做了没有?”“上海没做。”“那你赶快做。”在阮仪三努力下,1991年市规划局会同文管会研究制定了《上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研究制定保护规划的同时,阮仪三和他的团队分析上海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特色要素是什么?到底必须保护什么?怎么保护?调查研究确认,上海的主要历史文化遗存:外滩、南京东路、老城隍庙地段尤其要加强保护。受有关部门委托,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阮仪三和他的团队制定并出台了外滩、南京东路和老城隍庙的保护规划。1993年,其制定的《上海外滩及老城隍庙地段保护规划》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上海外滩及老城隍庙地段保护规划》中明确指出,外滩合理开发的前提是保护。为此,定出了三条铁律:第一,外滩天际线不准再提高;第二,建筑的形式要考虑到左邻右舍和当时的特点;第三,必须是名师大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这三条铁律,使外滩历史建筑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妥善保护。


跌宕起伏的保护修缮



  截至1990年,上海有15幢(现在是25幢)被评为优秀历史建筑。对这些建筑,阮仪三归纳为三个特点:一是总高度不过30米;二是全部为上缩式建筑;三是使用单位都是银行等与金融有关的机构。从上世纪90年代起,阮仪三就和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专家一同对外滩地区的现状作了深入普查,全面了解该地块建筑的现状,包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及现今三个时期的使用情况,每一个建筑单位各个楼面的设施及功能。据此,他向市政府递交了报告,成为“外滩一体化”开发规划制定的重要参照依据。

  实地走访后,阮仪三喜忧参半。喜的是历经岁月沧桑,外滩建筑群的表面普遍保持良好,忧的是建筑内部房屋的使用功能、结构都发生了改变。比如中山东一路13号海关大楼里有十余家单位,其中部分房屋被用作职工宿舍。为此阮仪三和其他专家提出,只有把里面的单位、租户全部“请”出后,才能对建筑进行系统、全面的修复。市政府同意了该建议。在市政府推动下,上海外滩房屋置换开发公司成立,负责外滩开发对外谈判和资金筹集工作。该公司拿出中山东一路10-12号三幢建筑的50年使用权招标,筹集专项资金。1923年-1955年,三幢建筑之一中山东一路12号是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因此汇丰银行原本有意“拿下”,但最后被浦发银行以更高价格获得。使用权招标成功后,专家组开始着手对外滩优秀历史建筑按照“原式样、原材料、原工艺”的标准制定并施行修缮工程。

  何谓原式样、原材料、原工艺?阮仪三介绍,上海外滩极为幸运,完整地保留了外滩建筑群的建造设计图纸及文字档案。为防纸张脆化、翻阅时损坏图纸,当年每一幢外滩建筑的原始图纸都被画在半透明的丝绸上,每张丝绸上都有十几个设计师等当初建筑项目负责人签名。这使得后人可以按图索骥找到建筑原来的基础档案。

  回眸当年,阮仪三认为,修缮较好的是中山东一路12号大楼。浦发银行在取得其50年使用权后,一一按照规划图纸,花费1.7亿元,以“原式样、原材料、原工艺”方式进行修复。比如专程到英国订制当时原式原样的电梯;建筑内部大理石都是产自印度。修缮情况不理想的是中山东一路2号。由于上海工艺品商店、上海第一家肯德基等先后入驻,一直未能妥善修缮,这种情况直到上世纪90年代,引进华尔道夫大酒店后,才有所改变。酒店方同意了专家组“三原”的修缮建议,并予以实施,因此才有了现在的“修旧如旧”。

  外滩源1号、天安教堂和外白渡桥的建筑保护也屡经曲折。阮仪三回忆,外白渡桥在社会广泛呼吁下被保了下来。半岛酒店拿到了外滩源1号所在地块的使用权后,决定拆除另作他用。“外滩源1号是上海唯一的维多利亚式建筑,也是外滩地区现存最早的西洋建筑,具有宝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阮仪三的奔走下,有关部门最终同意保留了这栋建筑,并着手修复。


保护性开发中的“原真性”


  在开发外滩的选择上,阮仪三一直坚持以“原真性”为前提。部分专家曾提出,对外滩施行创造性保护,把现有建筑物进行全面顶升,拓展空间。还有外国专家提出把外滩建筑整体往后退20米,拓宽路面以缓解外滩的交通负担。阮仪三表示反对,他坚定地认为:这是异想天开。“顶升加盖的做法,违反了我国《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定》《国家文物法》《历史文化名城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范》,从这一点说,其计划根本没有可行性。”

  阮仪三介绍,历史建筑保护强调“原真性”早已有之。国际准则《威尼斯宪章》中第一条就是保持“原真性”的规定,2005年西安召开的“世界遗产保护大会”上,再次强调了这个理念。

  撇开法理不谈,阮仪三认为,“对外滩施行所谓创造性保护,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建筑物全面顶升,与之相连的背面建筑怎么办?南京路、福州路的沿街建筑,与外滩建筑都紧密相连,是一起顶升还是分割开?如果一起顶升,那么一路辐射到南京东路,到底到哪里断开呢?即使断开了,靠外滩这边的衔接如何解决?海内外游客都知道南京路往东走到底是外滩,如果走到底是地下建筑,有多少人能接受呢?更何况南京东路、江西中路等靠近外滩的建筑物都是历史保护建筑,难道都要一起动么?”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也对阮仪三的观点表示支持:外滩的建筑轮廓,一直就是这么一个高度,也是大家认可的,100年都要保持不变。外滩多幢建筑整体顶升,将改变建筑群的轮廓,这是一个综合考虑的问题,可行性不高。

  对外滩建筑的每一步修缮工作,阮仪三都要求慎之又慎。上海地标和平饭店在2007年启动修缮工程。在修缮过程中,阮仪三发现,施工人员作业随意,对原工艺遵守不够。于是他与和平饭店加强联络,实时监督,形成了施工人员作业中敲一块砖都要申请的严格标准和两个星期一次联席会议的固定制度。在修缮中,老和平饭店底楼原来的拱廊商场被彻底摒弃,恢复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丰”字形大堂结构,并在饭店四面均设有旋转门。当年饭店最为辉煌的八角庭大堂数十年来一直被层层搭建物所覆盖,作为外贸商场对外营业,八角庭大堂在此次修缮中终于重见天日。

  21世纪初,有很多房地产商想要在外滩建40层的高楼,阮仪三在给房地产商做建筑讲座时指出,外滩建筑应该保持外滩的传统风格,不适宜建造高层商务楼或现代公共建筑。即便要造也只能5-7层,且建筑风格必须与周围历史建筑相似。话音刚落就有房地产商诘问:“那你的意思是叫我们不要来外滩?”阮仪三仗义执言:“我就是叫你们不要来。”而后他又作进一步解释:“从公共建筑设计者的角度考虑,新造大楼要体现现代化的外观,这势必会对外滩整体风貌造成较大影响。而开发商务楼宇,为追求出房率,楼层肯定要高,这样势必破坏外滩天际线,所以,外滩排斥这两者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


外滩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总体而言,外滩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开发,是在市政府支持下,专家组对开发商正确引导,促使保护性开发走上正轨。”这是阮仪三总结专家组在外滩保护性开发中起到的作用时所说。外滩为什么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而不是在开发的前提下保护?阮仪三说:“任何历史建筑具有本身的历史价值,不可用单纯的经济价值来衡量。若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历史建筑将失去它的文化艺术价值、科学技术价值。”

  说到未来的保护性开发,阮仪三期盼将来能给外滩注入更多有血有肉的内涵。他认为,外滩“第二立面”功能置换工作很好,“许多描写老上海外滩的小说中依稀可见这样的情节:在外滩工作的白领们,下班后没有急着回家,反而是往后面的马路一钻,潇洒去了。其中可以窥见,外滩这些优秀历史建筑是有呼吸的建筑,因为在南京东路、九江路、汉口路等都有着相应的商业、娱乐等配套设施。”在阮仪三的心中,未来外滩呈现在市民游客眼前的理想状态将是:外面高大上,而楼与楼的缝隙中,可以看到接地气的上海经典里弄建筑,两者融为一体,让人们全方位了解“海派”这两个字的含义。(本文摘自《上海外滩》杂志)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