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白夜追凶》,牛在哪里?-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阅读提示:剧中没有奶油小生的矫揉,也没有颜值担当的造作,有的只是硬冷的质感和人性的碰撞,以及雄性荷尔蒙的飞花四溅。
撰稿/曾念群
一部国产网剧,以《白夜追凶》为题,难免有傍诺兰大腿之嫌。其实这部潘粤明领衔的网剧并非诺兰同名作品的翻拍,内容上也不存在基因关联,而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本土作品。可就这样一部原创网剧,在文青集散地豆瓣拿下9.0高分,不仅把诺兰新片《敦刻尔克》8.6分踩在脚下,更把诺兰旧作《白夜追凶》的7.3分甩出三条街。
在3万多人参与的评价中,超过60%的人给《白夜追凶》打出了五星,30%的人给出了四星,三星以下的不到8%,几乎把《白夜追凶》捧上了天——溺爱的成分断然是有的,但作品本身的说服力才是关键。
《白夜追凶》的制胜分,首先在于题材拓荒,在紧俏的悬疑涉案类型剧上添砖加瓦。自打2004年涉案剧退出卫视黄金档,涉案悬疑领域的创作就成了无边的荒漠,直到近年《暗黑者》《心理罪》《河神》《余罪》《无证之罪》等在网剧领域迂回创新,尝试重塑涉案剧的新纪元。《白夜追凶》与此前国产网剧拉开分水岭,在借鉴美剧的基础上不无传统精品电视剧的苛求,大有重拾当年《重案六组》等涉案剧黄金年代的架势。
而《白夜追凶》的出位,与其“中国首部硬汉派悬疑剧”的定位不无关联。此前中国涉案悬疑题材大有喷薄之势,但相关探求和派系划分尚混沌未开。以陈正道的《记忆大师》为例,表面上是硬汉派的形象和人性追求,却又是本格派的解谜推理和社会派伦理探讨杂糅,本格派的现实主义和变格派的超现实科幻含混,结果是四不像。而《白夜追凶》开宗明义,项目之初直奔“中国首部硬汉派悬疑剧”而去,它的问世,除了继续丰富网剧货架本身,还意味着首部硬汉派悬疑罪案剧正式落户中国,完成了它对这一类型剧的本土占位和补白。
《白夜追凶》的走俏,与其口味的特别也息息相关。故事以重口味为诱饵,第一集上来就是各种肢体切割,想让人不勾连《电锯惊魂》《德州电锯杀人狂》等片的经典画面都难。当年《重案六组》的走火,关键也是这个“重”字,而欧美流行货架上,向来不缺r级重口之作。《白夜追凶》从连环碎尸案入局,横尸街头谜题刚解开,又是色彩浓烈的系列车震凶杀案,每一个案例都在尝试突破口味极限。
某种程度上说,《白夜追凶》是恶人当道口味先行,用各种血腥与暗黑的元素挑逗看官,并用花式犯罪夺人耳目,然而故事的核心处理器,始终都以人物命运为织网。潘粤明在剧中一人挑战两角,分饰从一场灭门惨案中走出的孪生兄弟—— 一个是铁铮铮的警界精英,一个是被通缉的过街老鼠,兄弟二人众目睽睽之下,用一个身份游走在正邪之间,完成白与夜接力追凶。纷繁的案例故事背后,是人性的切片,人性深层次的欲望与罪恶被一一解剖,有人坚守正义的底线,有人开出恶之花朵。
《白夜追凶》的受捧,还意味着雄性荷尔蒙的回归。硬汉派鼻祖达希尔·哈米特曾这样总结他笔下硬汉:“一个小人物日复一日在泥泞、污血、尸体与欺骗中前进,尽可能地麻木、粗鲁与犬儒,迈向一个晦暗的目标。”《白夜追凶》沿着祖师爷这条路径行进,剧中没有奶油小生的矫揉,也没有颜值担当的造作,有的只是硬冷的质感和人性的碰撞,以及雄性荷尔蒙的飞花四溅。
当然,堪称逻辑严密的《白夜追凶》也并非无懈可击,以兄弟二人用一个身份日夜接力查案的梗为例,就算天底下再相像的孪生兄弟,在现实世界也没有瞒天过海的可能。且不说每个人脸上的痣斑等生理印记不一,因为经历、心性、职业等不同,造化出来的逻辑、动作和习惯等自然迥异,刻意的模仿忽悠得了旁人,要糊弄熟悉的恋人、亲人和同事绝非易事,何况兄弟二人成天要面对的,还都是知根知底的刑侦精英。
※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