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标,才能登上顶峰!-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阅读提示:从运动员大力到王主任,改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对梦想的执着。一拍一球,人生的酸甜苦辣全在这旋转弹跳之间。
实习生|秦诗雨 记者 | 应 琛
7月11日,一场乒乓球友谊对抗赛在2016奥运会举办地巴西里约展开。38岁的前国手王励勤与瑞典老将佩尔松、比利时名将赛弗组成传奇队迎战巴西新生代球队。现场赛况激烈,近千人到现场观赛。虽然已退役两年多,但王励勤搭档佩尔松,在几番酣战后一起为传奇队拿下了一分,可说是宝刀未老。
如今的王励勤,已经担任上海乒羽中心主任近三年了。从国家队退役后,王励勤没有像部分队友那样从事一份与运动员时期完全不一样的工作,也没有给自己放一个无限期的长假,而是选择回到上海,回到乒乓球的身边,用另一种角色继续为中国的乒乓球事业培养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近来,网络盛传一个题为“跨界球王盘点”的帖子,文中对于我国乒乓球前国手王励勤没有进入足球队表示了惋惜。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对于这一点,王励勤干脆地回答道:“不后悔,我一直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6岁开始打乒乓球,13岁进入上海队,1993年入选国家队,王励勤在进入国家队后不久,就在各项比赛中崭露头角。尤其是在1996年年末在天津举办的第一届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上,在当时男子双打的种子选手孔令辉和刘国梁、吕林和王涛等相继出局的情况下,初出茅庐的王励勤与闫森的“菜鸟”组合,却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得了金牌。
就这样,当年这个还只有18岁的高个小伙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但是,王励勤之后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反而可以说是充满了曲折艰辛。在接下来1997年的赛事中,王励勤总体表现平平。1998年的亚运会男团决赛中,他较为保守的表现更让当时的主教练蔡振华又爱又恨。但是,同年12月却是属于王励勤的舞台,在巴黎第三届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年终总决赛上,王励勤击败了刘国梁、马琳等前辈,并且打破了这个比赛上男单冠军一直是由国外选手垄断的局面,一口气拿下了男单、男双冠军,成了“双料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998年很快就这样成为历史。王励勤告诉记者,1998年总决赛的成功反而给他带来了心理上的负担。在1999年的世锦赛上,王励勤对自己的期望非常高,目标直指冠军,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当时的自己对于那场比赛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对于困难的准备,以及对对手的分析都不够充分。同时自己给自己装上了过重的心理负担,这些都是导致最后输掉比赛的原因。”如今再次谈起那次比赛,王励勤仍然记忆犹新,坦言在赛后受到了较大的打击。
面对困难,被队友叫作“大力”的王励勤没有就此消沉,更没有考虑过放弃,反而是越挫越勇。继续刻苦训练的同时,他与教练员积极沟通,并且总结了自己进入国家队以来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心态进行了调整。
励精图治,天道酬勤,王者归来,这几个字是王励勤母亲对儿子名字的表述,同时也是对王励勤的努力最好的描述。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新千年不知不觉到来了。
对于王励勤的职业生涯来说,2000年,是最重要的转折点。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年,技术和心理状态明显更为成熟的王励勤在各项赛事上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要说最令他记忆深刻的,那就非获得悉尼奥运会的男双冠军莫属了。这是他的第一次奥运会,也是他获得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在王励勤看来,“这个冠军对我来说是里程碑式的,坚定了我的信心和基础”。
然而,悉尼奥运会不会是王励勤梦想的终点,只是“王励勤时代”的全新起点。性格温文尔雅的他一向不将杀气外露,但是对于目标和梦想的执着绝不输于他人。这从他与马琳多年的“王马大战”中可见一斑。
“正因为有了一个强大的对手,才能督促自己不断向前发展。我的成绩里有他的功劳,他的成绩中也有我的努力。”王励勤如是说。而中国乒乓球队现任总教练刘国梁对“王马大战”的评价是:“一辈子的对手,一生的朋友!”
“王马大战”中最为经典的一役莫过于2007年萨格勒布世锦赛男单决赛,这是一场足可以载入乒乓球史册的对决。马琳一开场充分发挥出前三板优势,在前四局以3-1领先。第五局一度以7-2领先,只要再拿下4分就可以拿到冠军。但是竞技体育常常是“不到最后一刻,一切皆有可能”,此刻,转折出现了,王励勤顶住巨大的压力赢得了第五局。马琳此后出现了失误,而王励勤则连扳三局,反败为胜。
如今,“王马大战”已经落下帷幕——从国家队退役后,马琳前往广东,成为了广东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的马主任;王励勤则回到了上海,当起了上海乒羽中心的王主任。但是,褪下冠军光环的他们没有就此松懈,他们依旧在乒乓球的梦想路上前进。
责任跟梦想,一个也不能少
“小球转动大球”,上世纪70年代的乒乓外交为中美对话打开了一扇门。作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似乎总是比其他运动更能牵动国人的心。从容国团获得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乒乓球在中国的现、当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就不可撼动了。乒乓球运动自然也就比其他运动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如今,“变身”为王主任的王励勤,每周一上午,都会主持召开例会,对上一周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并对这一周的任务做规划;下午,他一般会在办公室处理一些文件;行政事务结束后,王励勤还会去球馆观看年轻的选手训练并进行指导,前国手的经验对于现役运动员们来说可是十分宝贵的。
同为乒乓球运动员,王励勤对后辈们的指导主要是技术和心理调节方面的,采访过程中,王励勤强调最多的就是要运动员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因为有了目标,才能战胜之后遇到的困难,最终登上顶峰。
似乎“王主任的一天”与当代都市上班族并没有太多的差别,而从运动员转型为管理人员,王励勤也渐渐适应了“朝九晚五”的生活节奏。
“目前还是行政工作偏多,但现在的工作确实符合自己之前的职业发展考虑,因为这是对自己乒乓球梦想的延续,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长,为上海的体育事业,尤其是乒乓球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王励勤解释道。
从运动员到主任,王励勤表示从前一心一意训练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自己除了要时刻关注运动员们的训练状态外,还要与方方面面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人关心乒乓球事业的发展,从更多的人那里获得支持”。
上海,曾被誉为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摇篮”,在王励勤眼中,上海乒乓球的工作还存在着各种困难与挑战,但他现在的梦想就是让上海乒乓球运动重铸辉煌。虽然不再是运动员奋战在一线,王励勤依旧在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着乒乓球事业的发展。
2014年11月,刚担任上海乒羽中心主任不久后,王励勤便带领上海队以3:2战胜了解放军一队,时隔15年再夺全国锦标赛男团冠军;之后,在2015年,上海队蝉联了该项冠军。
赛后,很多方面都将功劳归在了王励勤身上,但他并不这么认为:“一个团体拿到冠军不可能只靠一个人,这是一个系统,一个团队的努力结果。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管理人员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大家都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以及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不断拼搏,而这样的付出肯定是会有回报的。”
的确,因为办公地点与乒羽的训练基地都在郊区,平日里,新婚不久的王励勤只要不出差,基本上每周只回家一次,但他说,家里人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王励勤还表示,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到学校去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做好这个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
而王励勤也保持了多年来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工作之余他便会做些运动,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工作。
“革命”尚未成功,我们正在努力
对于上海乒羽中心未来的发展,以及上海地区乒羽事业的发展,王励勤也有自己的想法。就目前来看,他认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后备人才的不足。
从国家队来看,男队总体还比较稳定。而女队则受到了来自亚洲地区对手强有力的挑战。人才的不稳定需要从上至下地找原因,从上海地区的现状来看,首先就是拔尖人才不多。“上海在羽毛球和乒乓球上,就各一个。乒乓球方面就是现在世界排名前三的许昕。”王励勤告诉记者,尽管这些年许昕无论是在技术能力上,还是对待事业的态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需到得到世界大赛的考验。例如,像奥运会这样的大赛,能力和技术确实是很重要的因素,心理状态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同样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总的来说就是综合素质要过关,目前的许昕还需要多锻炼”。
再从目前队伍的整体编制来看,上海乒乓球男女队共36人,羽毛球男女队共42人。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就是,每个年龄段的人才数量达不到一个良性的承前启后,还有就是基础不足。面对这些情况,王励勤指出还是当下生活条件的变化和运动员吃苦意识的不足。
“尤其像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家庭条件比较好,孩子们的吃苦精神便会有所下降。同时,孩子们并非一定要将体育视为一生的事业来发展,家长们也有自己的考量,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与尝试。”王励勤说。
很多家长对于培养孩子运动的习惯还是处于缺乏认识的阶段。当孩子无论从事哪一项运动时,都需要骨骼、关节、肌肉组成的运动器官支持才能完成。肌肉收缩带动关节及骨骼完成一定的动作,所有运动都受神经系统支配,都处于大脑的调节和控制之下。经常运动,就能使孩子的这些运动器官灵活,大脑反应敏捷。孩子的协调、躲闪能力和速度也会跟着提高。
此外,运动不仅对于他们的身体素质有帮助,同样也会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孩子会面对失败,爬起重新再来,这样就避免了在社会生活、学习中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
王励勤进一步分析道,“但对于运动员来说,尤其是乒乓球运动员,最好的起步时间是5到6岁,从这个年纪开始最好就能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训练。”
因此,鉴于现状,王励勤和同事们准备双管齐下,一是立足于自身的培养;二是引进外来人才,像许昕就来自江苏,从小在上海进行训练,后来输送到国家队,“而且他已正式入选奥运阵容,将在里约亮相”。
“关于引进人才,就需要与相关部门制定一些政策,最好能够形成一个标准。”王励勤表示。
已经准备好在将来为中国的乒乓球事业鞠躬尽瘁的王主任,最后谈到了对于自己未来小孩的培养,他说,肯定会在体育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至于是否要走专业道路或者取得一定的成绩不是一定的,“更重要是培养体育精神,特别是体育中的拼搏的精神,面对挫折和战胜自我的精神”。在王励勤看来,这是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都会需要的,“运动员经常面对成功与失败,面对竞争,所以在这方面的心理承受能力会好一些,这是长年累月的竞争让运动员形成了这种独立的能力,我觉得这是现在的小孩所欠缺的。”
当然,咱们的王主任也是非常民主的,“至于是否打乒乓球,还是要看孩子的喜好和性格,运动是要一定有的,这能锻炼孩子的体魄、心智。”
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就在于可能会在瞬间将你多年的努力化作泡影,但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就在于过程中的不断地挑战并超越自我。上了赛场,每一个运动员都是平等的,每一个运动员都有机会到达梦想的彼岸,王励勤就是其中之一。
不仅如此,在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冠军梦后,王励勤还希望将这样追逐梦想的力量注入到新一代的运动员身上,推动更多的运动员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