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社会 > 正文

从输出到引入, 中国“留学赤字”缓解之道-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日期:2018-08-0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从留学生源地到留学目的地,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步入了新时期,为培养全球高层次人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
作者|王 煜
国是当前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并且占据这个领域的“第一”已经多年。同时,中国也在大力推进自身的教育对外开放,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从留学生源地到留学目的地,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步入了新时期,为培养全球高层次人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

双向留学迈上新台阶


  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出台“留学中国计划”,把提升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与质量纳入长期规划。到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时,教育部表示,中国已经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合作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开展教育交流,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中国成功加入《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
  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甘肃、福建、贵州等14个省区签署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基本实现主要节点省份签约全覆盖,构建了全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网。各地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等引领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奖学金生达到61%。教育部已设立42家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备案394家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实现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全覆盖。
  2018年6月,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8)》。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54.45万人,增速下降8.17%,较2015年有所放缓;但中国依然是美、加、澳、日、韩、英等国家的主要外国学生生源地。
  同时,在前述国家政策的推进下,外国来华留学生规模逐渐扩大,留学生就学层次日趋多元化。2016年,来华留学生数量达到44.3万,较2015年增长11.3%,较之2004年的数量更是增加了近3倍。
  早前的2017年12月,同样是上述三家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中提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展的增长点,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为韩国、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老挝,增幅的平均值超过20%。随着更多企业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这一区域国家来华留学还将有较大增长。
  这份报告指出,国际学生在华实习就业及创新创业的政策取得新的突破。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新政,突破了现行留学政策中外籍留学生毕业以后在我国就业或创业的严格限制,为引进外籍青年人才、推动国家创新创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为世界各国输出大量留学生后,中国也陆续收获了一大批优秀留学归国人员,他们成为国家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生力军。同时,日渐增多的来华留学生,积极促进本国和中国的友谊与合作交流事业。

“走出去”需要来华留学生

  来华留学生为何出现这些新特点?多年关注中国留学领域的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辉耀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与质量,培养更多国际人才,是中国提升全球影响力的需要。他说,美国的教育为全世界其他国家培养了300多位总统和部长,英国的这个数字是170-180位,而中国目前在此领域还远远不够。
  当年,对外派遣留学生与恢复高考一起,打下人才基础,成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得以成功推进的关键因素。过去是“走出去”,现在要“引进来”。在王辉耀看来,今天,我们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就要为世界培养懂中国的人才,要让这些人才遍布世界,传播中国的价值观与文化。因此,国家推行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来促进和保障来华留学生工作。
  国际移民组织的最新定义指出,“移民”指不论人的法律身份、出于自愿或不自愿、迁移的原因为何、停留的时间长短,只要是进行或正在进行跨国际边界移动,或是在一国范围内离开其惯常居住地的人,都是移民。因此来华留学生也属于移民管理的范畴。
  在全球化智库看来,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对于来华留学生意义重大。这标志着具有现代化治理水平的中国国际移民治理体系开始确立,有利于治理体系的系统化与科学化。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参与全球化市场的程度逐渐加深,很多中国企业需要大量的来华留学生人才以帮助他们“出海”,在这些留学生的来源国家开拓业务。王辉耀曾参与一次针对北京中关村企业的调研,发现华为、中兴、京东等企业对各国来华留学生人才都有强烈的需求,尤其是来自“金砖国家”这样的新兴发展国家的人才,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更为抢手。例如,小米手机已经占据印度智能手机市场30%的份额,该企业在当地的业务增长速度也非常快,但他们想招聘当地有在中国留学经验的人才时,发现这样的人群比较少。
  2017年,职业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发布报告显示:虽然“出海”的中国企业明确表示,本地员工与外派员工的最佳比例是7:3,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在出海中资企业中,外派员工的比例高达72%,国际化、本地化员工的比例只有28%。
  根据调查,许多外国员工对中国企业缺乏兴趣,对中国品牌的认知也不足,因此中国企业很难吸引他们加入。
  对此,2017年的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发布的“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白皮书给出的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解决方案是:“出海”的中国企业想要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本地经营水平,必须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而掌握本地语言、了解本地市场和商业环境的本地人才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最佳人才储备,来华留学生既熟悉本国市场、语言和文化,又了解中国的商业文化,对中国快速多变的经济、文化、生活、商业环境很适应,他们是国际人才的不二人选。
  白皮书显示,在2000名来华留学生受访对象中,86%的学生表示希望在本国的中国企业工作;79%的学生表示,他们有意在回国前先在中国积累工作经验。遗憾的是,这些留学生目前尚未最大化地为中国“出海”企业所用。
  另外,来华留学产业化的发展潜力,也是教育机构为之积极投身的显著动力。

“留学赤字”如何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王辉耀领衔的研究团队指出,尽管近年来华留学人员增速上升,但数量仍然低于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中国面临的“留学赤字”问题依然严峻。
  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留学中国计划》中的“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十六字工作方针中,“扩大规模”是被放在首位的。到今天,“2020年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已经提前实现,然而,来华留学生数量与出国留学生数量仍有显著差距;同时,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仍是我国来华留学生学历生的主要来源国。
  王辉耀说:“就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的情况来看:中国每年出国留学50多万人,有超过一半去了美国;而美国每年出国留学30多万人,来中国的只有1万多人。再看周边国家,中国去东盟国家留学的人数也是东盟国家来华留学人数的大约两倍。来华留学生的数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应该多元化,让更多发达国家的人才也能到中国来留学。”
他还特别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国内学校可以更多兴办“一带一路”国际学院,并且应该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不是只有亚非国家,也包括中东欧地区,也应该吸引该地区的留学生来华。
  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来华留学生的学科分布中,学习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数量仍排名首位,占总人数的48.45%;学习工科、管理、理科、艺术、农学的学生数量增长明显,同比增幅均超过20%。对此,王辉耀分析说,实际上,中国在某些理工科的教育也是占优势的,只是国际课程和外国师资跟不上,例如很多专业是研究生课程才有英文课程,本科没有;全国的外国师资比例不到10%。这都亟待提升。
  入学门槛上,他建议以建设“双一流”为目标的国内顶尖高校可以适当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入学门槛,而对于其他层次的高校,则扩大招生权限范围。目前中国有招收留学生资质的高校是900多家,而全国有3000多所高校,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当然,扩权的同时,国家也要加强监管,不能放松培养质量。”
  他同时倡导来华留学走产业化道路,参与市场竞争,形成价值链。“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国外学校来中国办留学展,中国也有很多为留学做准备的国际学校,国内的出国留学产业链已经形成。那么,中国学校为什么不能走出去做自己的留学展呢?来华留学完全可以形成健康完备的产业。”
  “国外学校来中国联合办学,不要只招中国学生,也要招收国际学生”,他认为在这一点上,上海纽约大学有一半的海外学生比例,是很好的尝试。在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方式上,他建议加大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融合,比如可以考虑让他们与中国学生住在一起,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中国的生活和文化;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专门修建留学生楼,把留学生归到一块儿。
  王辉耀提出,当前中国各地密集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展开了“抢人大战”,但这些政策不应只聚焦于本国人才,也应该更具有国际视野,把全世界的人才留在中国。并且,世界各国也在全球范围内“抢人”,例如日本就曾经计划要把一半的赴日留学生留在本国;如果不积极应对竞争,只能遗憾面对人才的流失。
  实际上,中国对于外国人才很有吸引力。前述《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8)》提到: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目前处于汇丰全球职业发展排行的世界第二,外国人移居到中国可以获得各类职业与收入上的优势。亚洲是最受外籍人士欢迎的地区,居住于此区域的外籍人士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比例几乎是在欧洲该比例的三倍。而中国又是亚洲地区最受外籍人士青睐的国家,在中国的外籍人士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概率是全球平均值的四倍以上。
  因为签证政策的限制,来华留学生在毕业后留在中国实习和工作一度并不容易。可喜的是,近年来国际学生在华实习就业政策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15年7月,公安部颁布的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12项出入境政策措施中,支持在我国高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上海进行毕业实习及创新创业活动,并为其办理有效期2年以内的私人事务居留许可。此后,类似政策措施也先后在北京和广东得到突破创新。
  2017年1月,人社部联合外交部、教育部共同发布《关于允许外籍优秀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外籍高校毕业生放开了在华就业的限制。《通知》规定,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包括在中国境内高校及境外知名高校“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且毕业一年以内的”外国留学生和外籍毕业生,发放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就业有效期限最长达五年。这些政策,提升了来华留学的吸引力。
  王辉耀指出:目前中国的国际人才竞争力总体还不高,因此,国内需要对来华留学生有客观的舆论氛围;同时更要充分意识到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参与国际事务对各行业国际人才的渴求,推进来华留学的发展。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