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街巷长“上岗”一周年,一起来看—— 街巷长成长记-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从上海石库门到延安梁家河,浙报集团记者参加中宣部组织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带回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故事。2018年4月,浙报集团记者又来到了北京西城区。特殊的区位决定了西城区特殊的使命和责任。西城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们离党中央最近”。红墙边,浙报集团记者用心感悟红墙意识,用笔和镜头,记述西城人的忠诚与担当。
2017年的春天,北京市发布《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西城区紧接着出台了《西城区街巷胡同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本职工作之余,西城区1400余名街巷长被赋予新的使命和重任。一年之后的这个4月,记者跟随3名街巷长“巡街”,目睹街巷“脱胎换骨”的同时,也感受着他们的飞速成长。
王俊礼:面子与里子的“共赢”
西河沿街东西走向,共有123个四合院。早上走出地铁站后由西向东走上一趟,是王俊礼每一天的开始。
“现在比过去好走多了,之前几乎每个院门口都停放着私家车,整条路堵得不得了。”王俊礼边走边向记者回忆,西河沿街曾于2012年推行过机动车单行禁停,可时间一长就出现反弹。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第一把“火”,就直指这个顽疾,“街巷长”生涯,也就从那一场“冲突”开始了。
当时,王俊礼委托社区召集了居民和商户代表,还精心准备了一份讲话稿来分析“乱停车”的弊端,没想到刚讲了没几句,大家就都站起来轰他走。
自2013年从部队转业到街道,王俊礼一直在办公室工作,鲜有在“一线”和老百姓面对面的机会。这一次的“挫败”让他意识到,街巷长不是说说大道理就能当的,归根到底,得设身处地替百姓着想。
他开始认真研究“乱停车”的原因,又选择不同的时间段了解胡同里的停车情况,挨家挨户了解车主们的诉求,甚至还组织他们去其他胡同考察了“先进做法”。座谈会开到第3次,大家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由街道统筹与一条马路之隔的某地下停车场签订停车协议,以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解决了问题。
家住西河沿街124号的刘师傅是名公交车司机,之前私家车基本停在院门口。第一次听王俊礼说要整治乱停车,冲上去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现在车子停进了更安全的停车场,家门口也清爽利落了,他大老远就冲王俊礼打招呼。
“背街小巷对外是城市的‘里子’,对百姓而言是自家的‘面子’,作为街巷长,我们肯定既要‘面子’,也要‘里子’,在解决好环境整治问题的同时,提高百姓的生活满意度。”王俊礼说。
裘晓刚:制度与温度的“调和”
距离西河沿街3公里之外,广内街道下斜街街巷长裘晓刚也已经养成了一天“逛”三四趟胡同的习惯,“一天天下来,和大家伙处得都像家人一样了。”
这不是句空话。500余米的胡同走下来,几乎每个打照面的居民都会和他打招呼。到了9号院门口,正坐着晒太阳的82岁老人姚长根更是站起来,晃着自己的小拇指说:“我们拉过勾的,我做到了,你也做到了!”
姚长根曾经是八级钳工,一直生活在9号院。去年5月,胡同要求统一拆除违法建筑,老人成了“钉子户”,一动不动坐在自家煤棚前,怎么也不愿意拆。
“大家都拆了,您看……”等周边居民家的违建拆得差不多了,裘晓刚在老人身边好言相劝。
“我不是不拆,但这个煤棚还有用,你们等我慢慢卸下来。”一听老人这么说,裘晓刚心里就有谱了,“您自己卸多费事,我们小心着点,一定把棚子完整拆下来。”
“那行,我们拉勾吧,我答应拆,你得答应不拆坏。”老人伸出手,两个人的小拇指紧紧勾在了一起。
为了这个承诺,之前只要几分钟就能拆一个煤棚的工人们,愣是小心翼翼干了近两个小时。现在一看到裘晓刚,姚大爷就会高兴地打起这个拉勾的暗号。
“胡同里的事,又细又碎,可都与街巷长有关,我们都要帮着。能管的管,不能管的也要帮着问问谁能管。”在裘晓刚看来,制度是硬的,可人心是有温度的,群众工作就要将心比心地做。
祁正斌:推陈与出新的“融合”
“胡同,是老北京的记忆,也是如今的北京标识。”走在椿树街道慎业里胡同,街巷长祁正斌告诉记者,从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有一个愿望:把胡同里的文化元素挖掘出来,把老北京的底蕴传承下去。
更换门牌、粉刷院门、安装报箱……短短一个多月,慎业里胡同由里到外迎来了大变样,如今站在胡同口向里眺望,红门灰墙为巷子增添了几分老北京的韵味。“一辈子都住在这里,现在的胡同又有了我小时候的样子。”见到街巷长身旁的记者,居民雷师傅忍不住上来夸赞。
不仅如此,祁正斌还不断推陈出新,“诊治”胡同里因为岁月沉淀下来的“城市病”。
现在,胡同两侧都装上了晾衣杆,天气好的时候,大家可以舒舒服服晒被子;地面上的雨水篦子容易反味,不下雨的时候,他在上面加个“盖子”,再压个小石桌,大家有了休息聊天的地方,难闻的气味也不会往上反了;公厕旁的污水井,由于历史原因设在了比路面高出一截的台阶上,没有明显标识,周边光秃秃的也不美观。这里划出了专门的区域,井盖周围也增添了不少漂亮的绿植。
“北京要推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不仅要有高楼大厦的现代化社区,更需要背街小巷的精品胡同。对我们每一名街巷长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让这份记忆永远传下去。”祁正斌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