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大摇篮:不忘第一使命-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阅读提示:进入新时代,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万小平院长认为,无论在学科发展还是科研创新上,医护人员都应该有自己的“新的妇产科梦”。
记者|黄 祺
在上海,提起“一妇婴”,很多人心中会泛起温暖的回忆: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妈妈第一次触摸宝宝的小手,爸爸第一次为孩子换尿布,一家人第一次为了孩子喝多少奶而认真讨论……这是一个迎接新生命的地方,是孩子的第一个摇篮,人间真情挚爱浓缩在这里。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创建于1947年,是上海首家公立妇幼保健院。虽然医院一直叫“妇婴保健院”,但上海人都知道,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早已不是一家“保健院”,而是医教研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前列的大型三甲专科医院,在围产保健、产前诊断、疑难孕产妇诊治、早产儿救治、不孕不育诊治、妇科微创、妇科肿瘤综合治疗、妇科泌尿和盆底重建诊疗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至今,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仍然是上海人的“大摇篮”,2014-2016年的年度分娩量位居上海市乃至全国首位。2013年8月,位于浦东高科西路的“一妇婴”东院正式运营后,空间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2016年,“一妇婴”全年门急诊量达160万余人次、住院6万余人次,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下属市级医院中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增幅均居第一。
“大摇篮”的“大”,还不仅仅是指分娩量,医院在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上也有着雄厚的实力。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正在致力于打造“双一流”——全国一流的妇产科专科医院和全国一流的妇产科学科。
今年,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成功申请到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2项,实现了8年从1项到22项的跨越式发展。2016年4月,《nature》杂志发布的中国医院nature自然指数,“一妇婴”排名第29位,居上海市专科医院首位。
这些数据表明,在继续为上海妇女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正在不断强化自身在科研、人才培养上的优势,真正发挥三甲专科医院的引领作用。
“第一”不仅是名字,更是使命
上海人喜欢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简称为“一妇婴”,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万小平却一定要把“第一”两个字重重地读出来。“在健康中国2030的整体规划中,作为一家始终致力于服务最广大女性和孩子的医院,我们将承担起‘身为第一’的更大的社会责任。”他认为,面向未来,医院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牢记“第一”这两个字,因为“第一”不仅是这家医院的名称,更是医院的使命。
70年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创造了妇产科多个“第一”。
首先,她是上海第一家公立妇幼保健院。上世纪40年代医院成立,是当时全国最早成立的三个省市级妇幼保健院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医院快速发展,上海人的 “大摇篮”的雏形初现。1950年11月,医院迁至现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浦西院区——静安区长乐路536号。到1953年,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年分娩量已经增到4760人,医院任务明确为:解决各区卫生科转来的难产患者、培养业务骨干、提供助产生临床实习基地;帮助全市各区妇幼保健机构提高业务水平,解决有关技术问题以及开展妇女及新生儿保健工作。
早在1958年,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就在全国首先开设了早产儿寄养室,接受上海市2300克以下体重的早产儿寄养。从1960年到1964年底,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连续四年未发生孕产妇死亡,连续七年未发生婴儿肠道传染病及皮肤病,医疗护理质量达到建院后的历史最好水平。在专科技术上,医院的水平也在探索中不断提升发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女性不孕不育症临床研究等领域中一些创新的“独家绝技”在业界获得了相当的认可。
前辈的辛勤耕耘和不断探索创新,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留下了优秀的医院传统,面对临床上各种高难度挑战,医护人员总是以最大的责任担当精神,大胆尝试创新,为疑难重症患者找到最佳的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解决方案。
今年7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就以“联合作战”的方式,为一名年仅29岁的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成功实施剖宫产,并同时进行宫颈癌根治术。
数据显示,约1/3的宫颈癌患者为生育期女性,妊娠期发生宫颈癌的概率大约为每1000~5000次妊娠发生1例。这样的患者面临着多重的危险,孕期宫颈癌手术的风险也非常大。
由于这名年轻的孕妈妈有着想要生下孩子的强烈愿望,“一妇婴”多位专家带领的多学科诊治小组综合各种因素,最终给出了这样的方案:在孕28周为患者先进行化疗治疗,缩小患者肿瘤大小,减少手术并发症,同时为胎儿争取生长发育的时间,提高出生存活率,减少早产并发症。
等到这位孕妈妈妊娠时间达到32周,肿块大小也缩小了一半时,专家团队为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宝宝出生了,在为孕妈妈剖宫产手术的同时,医生为其进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卵巢,术中出血较少。医生表示,卵巢器官的保留意味着患者内分泌功能的保留,是女性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一位如此年轻的宫颈癌患者来说,除了治疗疾病还应为她漫漫人生路作打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这对母子均已出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多学科团队联合诊治的优势,在这一次高难度的救治中体现无遗。从产前检查到分娩,从妇科急重症到新生儿抢救——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在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安全上的综合实力,构建起一道母婴安全网。
近年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以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为目标,努力构筑学科基础平台,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亚专科和特色专病医院。医院充分发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产科的临床优势,推进普通产科、母体医学、胎儿医学亚学科建设,形成以母胎疾病为研究对象的“母胎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成与国际接轨的胎儿医学中心。同时,医院对妇科进行重点孵育,大力推进妇科肿瘤、普通妇科、盆底重建和泌尿妇科、妇科内分泌4个亚学科建设;对于有发展潜力的辅助生殖医学等,医院也积极进行扶植。
新时代,新的妇产科梦
进入新时代,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万小平院长认为,无论在学科发展还是科研创新上,医护人员都应该有自己的“新的妇产科梦”。
“现代医学的发展呈现了专科化的特点,分科越来越细。这有其优点,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科比较分散。妇产科学科既要有专科特色,更应该是一个‘有机体’,病人的问题需要系统的考量。这就要求我们重新用‘整合’的思维去开拓新时期的妇产科科学。”谈到学科建设,万小平如此阐述。
今年,医院申报的“妇产科学”获得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将以妇科肿瘤、围产医学、生殖医学三个亚学科为主攻方向,以子宫内膜癌、早期胚胎发育异常、胎源性成人疾病三个临床重要疾病及前沿科学为突破口,集中学科优势力量,以点带面,以基础研究促进临床转化,以项目实施推动人才培养,最终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人才型、研究型和创新型妇产科学科。
作为三甲医院,科研是医院当仁不让的责任,也是医院继续发展的动力来源。
今年,“一妇婴”在科研上有了很大收获,成功申请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医院首席科学家高绍荣团队喜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摘取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领域的“明珠”。
科研上如此受人瞩目的成绩,是如何实现的呢?万小平院长介绍,重视科研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和制度上为科研提供沃土,是两个“法宝”。
“一妇婴”生殖医学团队的科研成果——发现卵子透明带缺失的罕见病致病机制并进行了世界首报,就来自临床病例。
透明带是卵子的重要保护层,是一件“卵子的外衣”,它对早期卵母细胞发育成熟、精卵结合(受精)以及植入前胚胎的发育起到十分重要作用。日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辅助医学生殖科接诊了一对因不孕前来就医的小夫妻。经临床医生诊断后发现,小夫妻不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女方卵子的透明带缺失。
面对这样一种罕见病,滕晓明主任所带领的“一妇婴”生殖医学团队,与同一科室的刘文强副研究员所在的高绍荣教授研究团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研究,考虑是否可能是透明带的某些相关基因发生了异常导致了这种现象。团队立即着手进行这个方向的筛查和验证。经过对年轻女患者直系家庭成员血液基因测序等方法,再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卵子透明带缺失的罕见病致病机制被明确。
找到不孕的原因后,针对症状,生殖医学团队为小夫妻重新制定了试管婴儿方案。经过10个月的等待,一个7斤多的小家伙终于呱呱坠地了。
科研成绩跨越式突破的背后,是“一妇婴”多年来实施科研创新、加快学科平台建设、重视人才培养等一系列举措。
“一妇婴”有一个让其他医院医生们“艳羡”的政策——科研脱产制度,也就是给医务人员放“科研假”,让他们有相对完整的时间完成科研项目,有效地激发了医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当然,科研的水准还取决于人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坚持“人才强院”,基本形成以“领军人才”为核心、整体推进各学科发展的人才布局。今年获得国家自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立项资助的高绍荣教授,就是医院近年来聘任的首席科学家。同时,医院着眼于培养一批年龄在35-45岁、学科能力优秀的中青年骨干,作为学科梯队后备人选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
做“善良的医院”,让患者体验更好的医疗服务
作为一家公立医院,最大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提供服务,因此让病人在医院里体会到医疗的温暖,是医院永远追求的目标。今年8月8日,30多位在“一妇婴”出生的试管婴儿及家人,回到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中心“探亲”。他们代表在这里出生的10000多名试管婴儿,再次回到了生命的起点。医院也以这种方式来纪念医院首例试管婴儿诞生20周年。
2013年8月18日,“一妇婴”位于浦东新区高科西路2699号的东院正式投入使用,医院依托于东、西、南三个院区,形成了一体两翼、全面服务上海乃至全国的发展新格局。
当然,单单改善硬件设施,还不能完全缓解“三长一短”等影响患者就医体验的现象,因此,早在2009年,“一妇婴”就率先在全国开发通过互联网 新兴技术群为患者提供多元化全流程智能化移动医疗服务,以技术革新来改善医疗服务。
目前,患者可以通过微信服务号、支付宝服务窗、网站平台(客户服务中心)等多个平台直接进行预约、挂号、付费、取号、查询报告等操作。截至2017年9月30日,医院微信公众号粉丝数达到28.68万,支付宝服务窗关注数达27.94万。 “互联网 ”就医平台大大减少了患者的二次等候时间,至今服务人次已累计近百万。目前,平均每天有1万多名用户访问和使用医院移动端,其中移动挂号1800笔,接近门诊量的30%,尤其产科门诊移动挂号比例更是高达60%;移动支付近5000笔,移动交易笔数和金额位列全国前三位。预约、报告查询、报告解读、排队取号、咨询、评价等移动服务每天有2万多次,高峰时段平均每秒钟就会发生2.3次服务请求。
技术,可以让医疗变得更加温暖。新生儿nicu监护室原本是信息封闭场所,家人很难了解里面情况,而在“一妇婴”,只要家属关注微信并输入信息后就可了解宝宝住院情况。
通过微信栏目“直说”,患者可以向医院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或者表达感谢,互动功能开通以来,医院累计收到万余条意见、建议、表扬等。
一系列从患者角度出发的措施,让医院成为“全国医患友好度”试点示范医院之一,“患者参与医疗服务实践 医患无界互动”更成为上海卫生计生系统第二批“医疗服务品牌”。2017年11月9日,健康报移动健康研究院发布了“2017全国医院互联网影响力排行榜之患者最依赖的科室”榜单,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在全国妇产科专科医院里排名第二,这一成绩体现了广大患者对于“一妇婴”移动医疗创新的高度认同。
做一家“善良的医院”,是“一妇婴”的目标之一。院长万小平做了这样一番解读:“‘善良的医院’有三点。首先是医疗上的善,比如对年轻妇科肿瘤患者,我们既要根治肿瘤,还需要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和内分泌能力;其次是回馈社会的善,“一妇婴”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患者的信任带来的,我们的发展成果要尽可能地回馈给患者,回馈给社会;最重要的是发展上的善,学科和医院的发展要始终紧贴社会发展和患者需求,比如‘二孩’政策放开后女性和社会的新需求。”
医院,本就应该是这个社会最温暖的地方,妇产科医院,更应该是这样。怀着回馈社会的感恩之心,带着满满的善意,迸发着以管理创新带动医疗科研创新的蓬勃活力,“一妇婴”牢记其为更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服务的使命,为健康上海、健康中国助力前行。
※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