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选拔“为人民服务”的人-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阅读提示:党风廉政建设大环境和公务员薪资改革的影响,让国家公务员的收入更加透明合理,工作压力和工作量都在提升,公务员职位的吸引力不再像过去那样大了。
这样的变化,让国家公务员逐步回归它应有的本意和形象,是良性的结构调整。
作者|吴 雪
曾经,“公务员”是“工作稳定、福利好”的代名词,无论象牙塔中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社会青年,但凡符合报考公务员条件的,都想挤进这支庞大的队伍。如今,这枚“金饭碗”在多年高温后开始降温,随着公务员选拔制度更加完善,年轻人看待公务员考试的眼光亦更加理性。从分配、内招,到公开选拔
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现在已经是人人皆知的词语。但在199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正式启动之前,“公务员”这一叫法还未出现,当时的选拔考试叫“国家工作人员录用考试”——既有人事部组织多个部门的联合招考,也有各个部门的单独招考。
新中国成立之初,20世纪50年代,新的社会体制亟待建立一套新型的“人事制度”。1950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政务院人事局、内务部干部局、政法委人事局和立教委人事处等几个部门合并,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对人事工作的管理开始逐步走向正轨。针对国家干部的录用,全部由国家统一分配。据老一辈知识分子回忆,当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录入主要有四种方式:国家统一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国家组织调配安置退役军人、从社会上有计划地吸收符合资格条件的人员、通过“顶替”“内招”等形式从现有干部子弟中招收人员。
伴随改革开放,邓小平于1980年8月18日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号召“打破老框框,解放思想,克服障碍,提出要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并明确指出,将来很多职务、职称,只要考试合格,就应当录用或授予。
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不仅明确指出了我国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公务员系统的发展奠定了改革的基调。1984年11月,《干部管理条例》颁布,在这个条例中出现了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国家公务员制度,这也就是我们现行公务员制度的雏形。1988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成立了人事部,旨在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选拔和合理使用的人事管理制度;自此,国家人事部正式成为实施公务员制度的专门机构。
1989年初,国家首先在国务院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等六个部门进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试点。同年,第一次公务员考试(国家工作人员录用考试)得以举行,考试主要分为两科,一科的主要考查内容为马列主义、党史、公文写作等,相当于现在的《公共基础知识》,另一科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金饭碗”降温
回首20多年前的那次考试,王宁(化名)感慨万千。这场考试改变了王宁的一生,如今,这位农民的儿子,已是中央某国家行政机关的正处级干部,早已在北京结婚生子,他成为了家乡人的骄傲。
王宁人生轨迹的改变,得益于公务员招录制度的建立。这项制度的建立,也并非一蹴而就。1994年夏天,毕业于北京一所大学的河南人王宁,按照国家工作分配指标,即将要到一所学校教书,这并非他内心所愿,他的理想工作是进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但这实现起来不容易,不但要靠学校推荐,还需要一定人脉和关系。
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个进入理想工作单位,有些还准备到国家部委上班,王宁内心总有一丝失落。恰在这时,1994年7月30日人事部发布的一则消息点燃了王宁的希望。人事部将组织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首届招考。“国家工作人员录用考试”改名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务员考试逐渐进入了一个相对规范的形式,考试科目和题型趋于稳定。
这个消息发布的背景是,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自1993年10月1日起该条例施行后,要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这一条例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一个崭新的制度——公务员制度诞生了。
1994年8月,人事部组织了国务院办公厅、建设部、人事部等30个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招考,以此来带动和示范全国。第一届公务员考试时,大部分高校实行就业分配,敢于自主就业的人凤毛麟角。据统计,当时到咨询点询问的有1.4万人,最后4400人正式报考30个国家机关的400多个名额。1994年8月19日,王宁参加了笔试。最后,他通过笔试、面试,进入了中央某国家机关。
到了1996年,国家开始不再对大学毕业生包分配,尤其2003年迎来了大学扩招后,首批毕业生的就业之年,“国考”热也开始显现。从1994年报名4400人、招录462人;到2014年报名152万人、计划招录近2万人。短短20年,职位招考规模增长了近50倍,报名人数增长超过344倍。
毫无疑问,“凡进必考”的公务员录用制度,彰显了政府机关人事制度的进步。
不过,最近几年“国考”降温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据国家公务员局统计,实际参加2015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的人近90万,而2014年是99万。2015年“国考”竞争比为64 : 1。与往年相比,已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其中,2014年是71.9:1;2013年约为107.2:1;2012年约为117.7:1;2011年更是高达133.7:1。由此2015年国考报名人数和平均竞争比都创下5年来最低。
“国考”降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副司长彭忠宝表示,由于90后就业观越来越个性化,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选择,再加上“国考”竞争激烈,许多年轻人不再执着于争抢“金饭碗”,而是对职业的选择,更加理性对待。
另外,国家公务员选拔制度已做出一系列改革,中央及其省级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要求基层工作经验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达到70%,2011年达到85%,2012年除特殊岗位外,全部要求有基层工作经验。
此外,一些基层岗位明确标注了工作条件艰苦、经常出差等工作特点,从而降低考生的预期。人社部还专门设置了“诚信系统”,令不少不符合报名条件却想碰运气的人放弃了报考。
政府就业工作多元化的导向,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大学毕业生和年轻人看到了更广阔的空间,纷纷投奔新兴职业,这也分流了参加公务员考试部分人群。
当然,对公务员管理制度的改变,可能是更大的影响因素。过去,公务员薪酬浮动小、工作压力小、隐形福利多。党风廉政建设大环境和公务员薪资改革的影响,让国家公务员的收入更加透明合理,工作压力和工作量都在提升,公务员职位的吸引力不再像过去那样大了。
这样的变化,让国家公务员逐步回归它应有的本意和形象,是良性的结构调整。
※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