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推拿:揉捏大道-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阅读提示:丁氏推拿不仅为上海的推拿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我国推拿学科体系的基石。1950年代,以丁氏推拿为主要教学内容,上海开创了推拿现代教学体系,编写了国内最早的推拿学教材。
记者|刘朝晖
推拿按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是民间主要的医疗和养生保健方法。文献记载,殷商的原始巫吏就常利用包括推拿按摩在内的一些民间疗法的效验、印证其“神力”,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也用按摩诸术治愈虢太子暴疾尸厥治病等,尸厥就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创新和完善,推拿已经形成了一门跨学科的中医临床专业。在海派中医流派的行列中,丁氏推拿是一块锃亮的金字招牌,享誉全国。
百年传承 根繁叶茂
丁氏推拿流派其实是个新名字,2012年在上海市申报流派传承研究基地时,将上海的一指禅推拿学术流派和?法推拿学术流派两大推拿学术流派合并,按照上海中医流派命名的习惯称为丁氏推拿流派,因为这两个流派都与清末的丁凤山有传承的渊源。
丁凤山是扬州人,擅骑马射箭,曾考取武秀才。青年时代曾随李鉴臣学习一指禅推拿,深得精髓。除跌打损伤外,还擅治内妇杂病,尤其在用缠法治疗喉痹等咽喉部疾病方面,开了推拿的先河。1911年丁凤山迁居上海开诊,凭一双手在上海站稳脚跟。
丁凤山一生收徒十余人,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壮大,丁氏传人遍及大江南北乃至海内外,根繁叶茂,开枝散叶,果实累累。丁氏一派中,以丁凤山的侄子丁树山一支成就较为辉煌,其弟子朱春霆是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的首任校长,是中国推拿现代教育的开创者。丁树山之子丁季峰,1940年代在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创造了?法操作手法,形成了?法推拿流派,应用范围涉及临床各科,丰富了丁氏推拿的流派体系,是推拿创新发展的代表人物。
朱春霆之子朱鼎成现任华东医院推拿科主任,2009年以“朱氏一指禅推拿疗法”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4年,“一指禅推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丁季峰弟子严隽陶是我国首位推拿学科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丁季峰的研究生沈国权作为我国首位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则开创了脊柱微调手法体系。
推拿曾被称为医家小道,历来不被用药施治的医家看重。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医疗管理部门对推拿疗法甚是重视。上海市卫生局1956年创办推拿医士训练班,后改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传授以一指禅推拿流派和?法推拿流派为主的手法和医术,也教授内功推拿流派等其他流派技艺。
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孙武权介绍,当年的推拿学校共培养出了600多名推拿专业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丁氏推拿流派也被传播到大江南北。随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几十年来推拿专业人才一代代的培养和输送,丁氏推拿逐渐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推拿学术流派。目前,丁氏推拿第五代、第六代传人如房敏、孙武权、章家福、纪清、王建伟、王勇、盛锋等等目前已是丁氏推拿流派中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将流派传承下去的使命。
在丁氏推拿流派传承的百余年中,以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作为一以贯之的为医理念,大师、大家辈出,徒手救治苍生无数,也留下诸多名人轶事。朱春霆早年为中风的著名画家吴昌硕推拿,使得吴昌硕重拾画笔。1950年代初,朱春霆凭借一指禅推拿技术为众多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解除病痛,饮誉海上。丁季峰年轻时为海上闻人杜月笙姨太太治疗,应手而愈,杜月笙题赠“手到病除”匾额,为丁季峰诊所挡去众多麻烦。徐志摩为陆小曼的哮喘和胃痛之疾遍访名医,终是丁凤山亲传弟子翁瑞午将其复原。在徐志摩去世后,翁瑞午更是承担起陆小曼的后半生生活,并成为其情感和生活伴侣。
体系渐全 发展迅速
丁氏推拿中的一指禅推拿学术流派和?法推拿学术流派都是中国特有的推拿治疗技术。一指禅推法是根据中医经络腧穴学说的核心理论,要求操作者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通过“推穴道、走经络”治疗疾病,操作技巧要求高。
丁季峰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法,是一种复合动作的推拿手法,由操作者腕关节的屈伸连同前臂的内外旋转完成,手背及小鱼际(经穴名)对治疗部位的连续性弧形面刺激,使手法的刺激量维持在柔和中等力度的范围内,更有利于被动运动的结合。
据悉,丁氏推拿流派中的两大流派分支,以及由此发展的脊柱微调手法系列技术、功法导引推拿技术等,能起到止痛、活血、通络、散瘀、正骨、强筋、解痉等诸多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脊柱病、四肢关节损伤、内妇杂病、儿科病证等多种病症。
经过百余年来的发展,丁氏推拿流派其形成的学术观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向。一是在手法的操作应用上,提出“柔为贵,刚柔相济”的观点。二是在手法的作用部位上,提出“点为主,点面结合”的观点。三是在治疗方式上,提出“动为先,动静结合”的观点。在历代医家努力之下,丁氏推拿流派的理论体系、临床应用逐渐丰满起来。
丁氏推拿不仅为上海的推拿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我国推拿学科体系的基石。1950年代,以丁氏推拿为主要教学内容,上海开创了推拿现代教学体系,编写了国内最早的推拿学教材。1975年,严隽陶组织编写出版了全国中医学院的推拿教材《推拿学》。在该教材中,首次将一百余种的推拿手法分成六大类,现已成为全国推拿手法的基本分类法。
近年来,借助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的医、教、研平台,推拿专业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创立起来,建立了推拿全国重点专科基地,确定了推拿学科研究的重点方向和核心技术,使传统的丁氏推拿在现代得以快速发展。2009年, “推拿治疗颈椎病经筋机制与临床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理论在颈椎病推拿临床的研究与应用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4年,“中医特色疗法诊疗体系构建与临床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孙武权介绍,当年以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和上海市中医推拿门诊部为基础组建的岳阳医院,成立之初,就以中医针推伤专业为重点,集聚了原上海市中医推拿门诊部的大部分业务骨干,留在岳阳医院推拿科。岳阳医院的多任院长,均出身于推拿科,比如严隽陶和现任院长房敏。
“目前在上海,有岳阳医院、龙华医院、曙光医院、中医医院四家流派基地的各家有推拿科室的医院中,岳阳医院是规模最大的,拥有独立的病区,每年的门诊量近12万余人次。”孙武权说。1998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岳阳医院推拿科被确定为国内唯一的“全国中医推拿医疗中心”。经过岳阳医院申报,丁氏推拿疗法已经成为上海市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