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 正文

超声人才紧缺,绿色技术未“老”-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日期:2018-09-2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虽然超声科医生是所有影像科医生中人数最多的,由于超声需求量更大,现有的人才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们估算国内超声医学专业人才,目前至少有10万人的缺口。”
作者|黄 祺

国超声医学今年迎来60周年。

  9月29日,“中国超声诊断六十周年学术大会暨周永昌超声医学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国超声医学的诞生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主办这次大会。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是超声诊断装机量最大、受益人群最多的国家,超声专业医生也是医学影像学科所有执业注册医师中医师最多的学科。

  与儿科面临的情况类似,超声科医生需求量大,但由于过去工作辛苦、收入相对低等因素,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胡兵说:“希望超声科医生紧缺的情况,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让这个绿色的医学技术,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医、科、企联合拓荒

  超声波很早就被应用于军事和工业领域。由于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它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等。
  医学上最早利用超声波是在1942年,奥地利医生杜西克首次用超声技术扫描脑部结构。距离这一次开创性的应用十多年后,超声技术正式在中国的医院里得到应用。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草坪上的一块大石碑,镌刻着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题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1958年9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安适、周永昌等医学前辈,创造性地将工业用a超运用到医学诊断中,成功检查癌肿250例,并于1958年底宣告超声波探测癌肿获得成功。
  这一年,后来被确定为中国超声医学的元年。

  虽然有了最初的尝试,但中国的超声医学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超声医学、开发适合于中国国情的超声设备,1959年,我国超声医学诊断第一个科技攻关大协作小组在上海筹建,并成立了上海市超声波诊断应用研究小组,包括诊断组、仪器组和资料组,周永昌教授是这个小组的实际负责人。

  攻关小组工作的地方,在北京西路1400号,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技楼的2楼。时年37岁的周永昌以临床主治医师的身份,带领着一批比他还年轻的年轻人,联合当时医高专的物理研究人员以及江南造船厂的生产技术工程师,三方协作共同研发、生产适合人体检查用的超声仪器。
  周永昌原本是泌尿外科医生,从超声粉碎尿路结石入手,成为中国超声医学的开拓者。
  1960年代初,周永昌教授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超声医学诊断教材《超声诊断学》。周永昌教授还举办了我国最早的超声诊断培训班,1960年到1962年期间,以六院为培训基地,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超声医学诊断种子人才。之后,第一批学成的技术人员又在全国各地办起了学习班,此后超声诊断技术在各地如火如荼地推广开来。
  在短短的33个月内,超声技术通过学习班,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带领全国超声医学发展

  过去的60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在中国超声医学学科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超声技术的普及,从基层医院到大型三甲医院,基于超声技术的诊断和治疗为广大的患者带来了高性价比的治疗效果。
  接下来,六院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超声技术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帮助实现国内超声医学均质化两个重要的任务上。
  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水平一直是阻碍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的瓶颈。超声作为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和治疗技术,超声医学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胡兵主任介绍,市六医院超声科开展的“上海-台州模式”,就是利用互联网创造的“零时空”便利,实现对口医院超声能力的提高。“我们开展‘零时空’”远程会诊,两地的医生、两地的医患可以面对面相互交流;“零时空”交互式的超声操作培训,可以实现‘手把手’的教学效果。” 
  胡兵表示,作为学科领军单位,六院超声医学科让插上互联网翅膀的超声医学增添更加丰富的内涵。“台州是科技部数字诊疗超声综合应用评价重点专项的示范创建基地,将设多个示范点,比如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椒江大陈岛、仙居等地区。以温岭市为例,其人口有120万~130万,医院覆盖的人口有200多万。当地政府希望建立一个超声医学影像中心,资源、技术均质化,温岭下面的医共体各个医院的报告、数据等希望都能够统一、互认。”

人才紧缺,绿色技术未过时

  根据2017年国家卫计委年鉴资料,截至2016年底,超声注册医生12万多。虽然超声科医生是所有影像科医生中人数最多的,由于超声需求量更大,现有的人才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们估算国内超声医学专业人才,目前至少有10万人的缺口。”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书记岑珏认为,超声科面对的是全生命周期的患者群体,所以,超声医生是非常紧缺而且极其重要的专业人才。
  胡兵介绍,和后来出现的ct、磁共振等技术相比,超声检查都是医生手工操作完成的,非常依赖医生的检查经验,要想熟练操作超声检查,需要大量经过长时间培养的医生。“恨不得自己能多生出两只手,可以同时检查三个病人,才能解决现在排队时间长的问题。”
  人才不仅在数量上要得到满足,还要在质量上进行规范化,教育亟需跟上。目前,超声医学的大学课程设置只有几十个课时,胡兵教授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在超声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紧紧围绕临床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胡兵教授表示,在六院超声科主持的国家科技部数字诊疗重点专项中,“我国区县基层优秀超声青年及科室能力递升培育追踪示范项目”已经启动,边远地区首期对接西藏日喀则,助力国家分级诊疗超声行业基层医院人才的培养。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超声学科作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是国家临床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影像重点学科。学科在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培训教育等方面成绩斐然,是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4a级)、上海市超声医学培训中心所在科室,并依托所承担的科技部重点专项与上海健康学院共建国内首家超声技师规范化培训中心。正是由于如此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行业地位,让这里成为启动未来中国超声医学新发展的基地。
  胡兵教授认为,超声是一种“接地气”的医疗技术,未来,仍然会广泛地应用在医疗中, “中国超声诊断六十周年学术大会暨周永昌超声医学论坛”的举行,就是要探讨未来10年、20年中国超声医学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掘超声技术的应用领域。
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超声这种绿色、简便、价格亲民的检查技术,将继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需要超声这样适合于广泛推广的疾病筛查技术。比如,对于边远山区包虫病的防治,超声在早期发现、早期筛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