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特稿 > 正文

仙桥村:生态仙桥,现代桃源  -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日期:2018-11-1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淳朴的民风、美好的生活,使仙桥村宛然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桃源仙境。
作者|陈 冰

  “雾散仙桥出,转角桃源入。来客无所赠,唯有长寿福。”

  没想到,陶渊明笔下的令人心之神往“桃源”就隐藏在上海崇明岛的竖新镇。从昔日光景寡淡的贫困村,到成为全国宜居村庄、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最美村镇……淳朴的民风、美好的生活,使仙桥村宛然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桃源仙境。


家训&彩绘,齐齐上墙


  驱车拐进仙桥村,没有坑坑洼洼的烂泥路,一条笔直的沥青马路,两侧是整齐的小洋房,色彩艳丽的民居墙绘瞬间映入眼帘。这些天马行空的墙绘光怪陆离,意境深远,已经远远没有了农民画的那股“土”味——大鲨鱼吃了小行星,锦鲤在玫瑰花丛中游泳,还有在天空跳舞的铝板琴。

  放眼望去,10米高的白色风能发电路灯很显眼,除顶部三叶风力发电机外,每个路灯上方还有一块太阳能板。原本光秃秃的电线杆还穿上绿色的“花衣”,沿路的房屋也摆放着各类草本和木本花卉植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宅,美丽的生态农业气息扑面而来。

  路面干净整洁,分区合理——白玉兰市民广场、室内儿童乐园、游客中心、瓜果蔬菜采摘园,时不时还有别具特色的民宿穿插其间——以前破败的农具房脱胎换骨成了“小清新”,壳还是农村砖瓦房的壳,内里却焕然一新。因为接待的中外来客实在太多,村里的介绍都是“国际化”的,导向牌上印有中、英、日、韩四种文字。

  在仙桥村村委门口,有一座高高的家训墙,展示的是仙桥210余户村民的好家训,配以古代家庭美德代表人物的卡通形象。这210多条家训不仅上了“墙”,还被各自家庭请来的村民书法家写成条幅,自豪地悬挂在客厅中。

  家训背后凝聚的是一个个温暖有爱的家庭。范晓昌家和和美美的秘诀是“读书明理、宽容大度”。已退休的范晓昌和妻子黄玲娟为人谦和,乐于助人,连续几年被村里评为五星级文明户。老范家和村民从来没有红过脸,“这并不代表从来没有碰到过吃亏的事情,而是能让就让,能忘就忘,知足常乐,宽容大度。”

  这些家风家训短小精悍,看得见,摸得着,成了村里文明风尚的“净化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路灯下,月色中,村民们经常围在一起,讨论着墙上的家风家训,家训上墙的村民时时刻刻自省、自查,督促自身,遵照这些标准践行,没有入选的家庭也有了学习榜样,暗暗努力,形成了良好的家庭氛围。

  大学生村官赵冰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村里已经几十年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村民之间的纠纷很容易就化解了。以前还要花心思、做动员破除村民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习惯,现在主要就是如何帮助村民更好地富裕起来。”

  作为崇明第一批新农村建设和上海第一批村庄改造试点村,打造“生态仙桥”,已经当了27年村支书的管仕忠书记带领村民从“四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着手,努力提升村容村貌。

  首先,管仕忠从废品站买来600多个旧油漆桶,带领村干部刷上绿色新漆,再按照村民每家的门牌号,给这些油漆桶编号,做成别具一格的垃圾桶,发放到村民家中。这样一来,既方便了村民群众,又能发挥监督作用:哪家乱倒垃圾,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村民之间相互督促,久而久之,好习惯自然养成了。

  接下来,管仕忠又带领大家把原来每家每户素有的“小粪坑”成功改造成抽水马桶。当然,成功背后是一长串艰难。在“反对派”的眼中,“小粪坑”的使用已成习惯,而且还可以积肥。再说,村民们觉得抽水马桶哗啦啦抽走的可不是自来水,而是人民币呢。管仕忠和村干部们带头用起了抽水马桶,用过的都觉得方便卫生。他还将党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包干,进行考核,形成竞争机制,从而取缔、填埋全村800余只“小粪坑”,使得仙桥村的卫生环境大大改善。

  如果说“小粪坑”动的是自己,那么迁坟动的就是先人。面对村民们普遍存在的陈腐观念,仙桥村先建起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公益性公墓,挨家挨户做村民的工作,最终在2013年清明节前,顺利完成了村里97处私家坟墓的迁移工作。

  为了创建全国文明村,拆除违法建筑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在村民的心里,农村随便搭棚建屋司空见惯,所以日积月累,违法建筑特别多,一下子要求拆除,难度很大。管仕忠为了拆违工作顺利进行,先从自己头上开刀,把自家一间放农具、粮食的不算违建的小屋拆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接下来的工作顺利进行,在短短的时间内,仙桥村拆除违法建筑3000多平方米,规整辅助房6000多平方米。所以,现在的仙桥村看不到散落的坟头墓碑,更看不到一处违法建筑,每家每户前有小花园,后又小菜园,红花绿叶,移步换景,处处透露着乡野之美。


洋气的民宿


  管仕忠告诉《新民周刊》记者,这些年通过村庄改造、美丽乡村建设,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以前村里农家乐也发展得不错,但是到2010年左右,我们渐渐看出来,靠传统农家乐要让老百姓致富,希望是有,但不大。传统旅馆式农家乐,进去就是吃饭住宿,房间里就是一张床一个电视机,越来越不吸引人了。”

  之前的农家乐都是农家自己经营,现在仙桥村的民宿则是由专业团队租下农家的房子来经营。最早进行“桃花村试验”的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一支团队。2012年,他们租下几十亩土地进行各种创意设计,打造崇明第一家“创意民宿”和创意农业。此后越来越多的民宿运营团队来到村庄,农田版的“田子坊”或“八号桥”渐渐形成。

  最有创意的莫过于台湾艺术家傅纪康了。他把村里一个废旧的猪棚租了下来,改成为他和朋友们的工作室和居所。改造完成后的艺术猪棚被命名为“奔放 open&fun”艺术空间。除此以外,他还创办了憧憬民宿,由台湾七位热爱生活的艺术家主理,以梦幻和亲子为主题,让孩子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让大人找到回到童年的感觉。

  “田埂”的原型是一栋单层平房,这样的房子在21世纪的上海农村基本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少有人住,往往堆放着一些杂物,在岁月刻蚀中难逃年久失修最终垮塌的命运。而民宿改造,却仿佛让这栋小平房重新找回了青春。小屋门前是一个小菜园,后院临着一条小河,你可以在屋后垂钓或烧烤。房子里,农家老屋的门板做成了餐桌,筛谷物的筛子做成了房间装饰品,屋内的洗漱环境、床榻、公共活动空间比肩星级酒店标准,普通的农村家什摆在民宿里,一件件瞬间都成了艺术品。兼具乡野韵味和现代生活舒适度的“混搭风”让不少游客趋之若鹜。

  住在仙桥村的民宿里,电磁炉、烤箱、电冰箱的现代化厨房设施一应俱全,你可以在屋前的院子里荡荡秋千,晒晒太阳;可以到屋后的小河里放松垂钓,还可以到果树园里自己采摘,自己动手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当然,来个bbq烧烤晚宴也是不错的,民宿管家会贴心地告诉你哪个地方风小适合野炊烧烤而不至于被呛得直咳嗽,难怪久居都市水泥森林的人都爱跑到这里浮生偷得半日闲——周末不提前预约,房子都是满客状态哦。

  对了,到仙桥村别忘了去木棉花开手工社。那里有用非遗项目“崇明土布”制作的复古手工包和精致旗袍出售,使用的土布都是从农妇家中收来的绝版料,因为土布制作的工艺太费时费力了。不过,村里正在建造土布工坊,会全面展示从种植棉花到纺纱、染色再到制作崇明土布的全过程。


丰富的野趣



  现在农村的现状差不多都是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和孩子在家。由于老人年老体衰,逐渐丧失劳动力,导致农村土地乱象丛生:有租借土地任由租借人追求利润,滥用农药破坏生态的情况;有任由良田变荒地,浪费土地资源的情况。

  面对土地分散经营、效益差、收入少等状况,管仕忠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土地流转”的构想,成为崇明区“土地流转”最早的倡导者之一。管仕忠的方案是土地流转到村委会,统一规划布局,集中招商引资,以保障每户每家土地租金和年终分红的基本收入;招商单位承诺用工必须首先聘用仙桥村村民,以保证村民有打工的收入。

  惠杰果蔬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是一个农旅结合型合作社,也是崇明生态岛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产业。基地分为“优质猕猴桃种植生产区”和“农业旅游采摘区”。除了有纯天然、不打农药的红心、黄心、绿心猕猴桃,还有黄桃、香蕉、水蜜桃、火龙果等各季水果,所以采摘区“四季有绿,全年有果”。

  不得不提的还有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的农副产品大多都会为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而这个合作社却恰恰注重的是高效生态、种养殖结合,让土地及水资源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形成良性循环。这个技术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那么,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生产养殖方法呢?

  就是采用在稻田中间种植水稻,稻田周围挖生态环沟养殖特种水产品,水稻种植区域为特种水产品提供了开阔、安全、舒适的野外生长栖息环境,而特种水产品的活动,比如捕食、玩、繁衍等活动,无形之中起到了为水稻松土、除病害、除杂草等作用。

  园内采用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培育有“稻虾鳖”、“稻虾龟”、“稻虾鳝”、“稻虾蛙”等品种。由于生态水产模式中水产品的放养密度低,再加上有各种食物链的存在,如甲鱼吃龙虾,龙虾可以吃螺蛳,而龙虾和螺蛳可以实现自我繁殖,所以水产品在养殖过程中不需要投喂人工饲料,只有在必要时补充些小杂鱼,从而避免了水产品受到饵料中激素和抗生素的污染。

  只有完全按照这样的模式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是合格的“产品”。因此,打造这条产业链最大的困难不是技术问题,不是资金问题,而是如何克制“贪欲”的问题。经过十年的努力,合作社一直坚持生态的循环种养模式,注册的“虾恋米”、“禾谐虾”、“稻香鳖”三个商标均已通过绿色农产品品牌认证。12元一斤的稻米,180元一斤的鳖,依然供不应求。

  在稻田里还有个奇怪的房子,说是仓库似乎尺度太小,说是帐篷气氛又太隆重。原来这是一个关于便便的生态旅程。作为一个生态农场,建一个不用水,能堆肥的生态厕所势在必行。

  通往厕所的栈道架在稻田边,用回收来的旧门架起来,水稻长成时便是夹道欢迎的架势了。厕所的门也是回收而来,用新加的木方固定在平台上。搭好木框架,封上阳光板,一个看起来更像温室的多面体就这样开始了它作为生态旱厕的严肃使命。

  朦胧的半透明空间使用时似乎让人有点忐忑。设计师说,这便是有趣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忐忑、好奇又相互影响和依赖。在这样的空间中,尽管是室内,却对自然关注得更多了,稻子是绿的还是黄了,阳光好不好,空气暖不暖,都更容易被察觉。由于白天有充分的自然光照,晚上又比露天保暖,厕所建成后自然地变成了一个花房。

  提到不冲水的旱厕,通常从人们脸上的表情便能猜想他正在脑补的画面。而这个花房厕所想说的是,生态和环保并不需要你做出难以忍受的牺牲,也并不会让你的生活品质变得廉价不高级。

  生态厕所里用了biolan的堆肥马桶,比普通马桶体量稍大些,因为需要储存堆肥用的垫料和便便。马桶上有游戏手柄般的按钮。通常的抽水马桶按钮按出来的是水,这个按钮按出来的则是垫料,垫料一般会使用碾米后的谷壳,用它覆盖便便不仅能掩盖味道,还能帮助便便更快发酵,成为合格的肥料。这样的花房厕所,怎么着也得体验一回吧!

  城镇化加速的今天,引进工业项目成为提高村级经济的捷径,但仙桥村坚决抵制这种“诱惑”。村党支部书记管仕忠说,这几年,仙桥村全力打造水产生态园、种植体验园、果树采摘园等休闲观光农旅基地,形成了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农旅结合的特色,促进了农民创业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田野之美,休闲之美。村民也愈发感受到保护生态带来的红利。

  如今,村里98%的土地实现流转,村民每年除获取土地流转收入外,还可到合作社务工增收,去年全村村民年劳工收入65万余元;15户村民经营“农家乐”,每户年均增收4万余元。

  不难想象,这片拥有传统农耕文化的土地,将会成为一幅着色丰富、无需修饰的天然画,而这画的背后,或许就是一条乡村振兴的变革之路。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