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特稿 > 正文

含「笑」谢幕-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日期:2018-12-2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无论海内海外,他们的离世,不仅带走了一身的艺术精华与绝技绝活,也令后辈在传承与发展的艺术道路上,缺少了指路者与引领人,人间少了好几位相声表演艺术家,天堂却多了不少笑的天使。
作者| 王悦阳

  时光的车轮走向了2018年的冬季,回望即将过去的一年岁月,许许多多的逝者,勾起了人们无尽的回忆。特别是戏曲曲艺界,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就有章金彦、丁广泉、魏文华、常宝华、单田芳、刘文步、张文霞、师胜杰、吴兆南、常贵田与蓝光临等十一位德艺双馨、影响巨大的前辈艺术家离开了我们。从小就喜欢听的相声、评书,喜欢看的猴戏、川剧……那些个熟悉的身影,美好的片断,都定格在了2018年,转瞬之间,岁月的美好,成为回忆的永恒,令人唏嘘不已。


蓝光临:“川剧传奇”谢幕



  2018年12月15日,有着“川剧第一小生”之称的老艺术家蓝光临先生逝世,享年83岁。其实,蓝老早就卧病多年,身体一直不好,他的健康,始终是海内外川剧戏迷关心的话题。

  蓝光临是川剧界著名的传奇艺术家。1935年,他生于四川广安。1945年夏,10岁读四年级时,因家中实在贫困,生计艰难,蓝光临考入当地“三三剧社”当科生,学演须生,师从剧社班主王贵昌。科班训练非常苦,每天5点起床,下操、练嗓、基本功、背戏,一样都耽误不得。蓝光临不但天资聪慧,悟性很高,而且练功特别刻苦,一丝不苟,业师王贵昌教的戏,他很快就能抓住表演和唱腔特点,融会贯通,逐渐崭露头角。几年时光里,少年蓝光临跟随“三三剧社”从广安到岳池、武胜,再到合川、北碚、重庆,最后转入合江、内江,再到成都,一路颠沛流离。1953年,蓝光临加入四川省川剧院,1958年到成都市川剧院工作,遂改行工习文武小生,师从曾荣华、彭海清。他先后到全国各地演出,以《点将责夫》《情探》数剧饮誉京沪,开启了他艺术生涯的又一春。

  1963年,蓝光临随成都市川剧院赴北京演出《越王回国》《夫妻桥》等剧,他在《夫妻桥》中扮演修桥利民却惨遭冤杀的何秀才,轰动了整个北京。中间休息时,朱德委员长的秘书特到后台找到蓝光临等人问:“后面的戏还苦不苦?不要再苦了,朱老总的眼睛都哭红了。”

  历经十年“文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蓝光临也迎来自己艺术生涯的新高峰。1978年,在金牛宾馆的小礼堂,蓝光临、许倩云、晓艇和阳友鹤、周企何、周裕祥、陈书舫等老一辈川剧表演艺术家一起,为邓小平同志连演了三场川剧,由此引发全国戏曲传统剧目的恢复上演,迎来戏曲园地百花盛开的又一个春天,拉开“振兴川剧”的大幕。据蓝光临回忆,当自己在剧场排演了一周后终于知道是邓小平点名要看家乡戏时,“我们都兴奋得不得了,觉得川剧八成是要翻身了”。

  “一曲惊梦北京,好似当年魏长生”。1988年,蓝光临凭借一出《石怀玉惊梦》在首届中国戏剧节上赢得赞誉并红遍戏坛。不仅如此,蓝光临还受邀到巴黎哈黑达戏剧学院给东方艺术中心培训班讲学,被同行誉为“开川剧出国讲学之先河”,第一次拉开了川剧艺术理论走向西方,走向世界的序幕。1989年至1993年,他又前后赴匈牙利、波兰、泰国等地献艺演出,捷克汉学家丹拉品称赞,“他是个功夫全面的川剧小生。”为此,蓝光临也被誉为“川剧当代第一小生”。

  蓝光临一生,从未获过什么知名的大奖,却在川剧界,犹如中流砥柱,鲁殿灵光一般,堪称传奇式的领军人物。戏好,艺精,人更好,其一生留下的艺术财富与传人,堪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川剧,也因为有了蓝光临,才拥有了走向未来的更多可能。


常宝华、常贵田:“常氏相声”远去



  在中国的戏曲、曲艺界,始终讲究戏以人传,代代传承的艺术精神。从京剧谭门到梅家五代,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精华,与艺人的血脉息息相关。在这其中,当代相声界的“常氏一门”,堪称典型代表。而就在今年,常宝华、常贵田两代艺术家的相继离世,让传承了几十年的“常氏相声”,顿时黯淡了不少,也令无数从小喜爱相声的观众,为之伤心不已。

  今年5月12日,“常氏相声”百年系列纪念活动的揭幕演出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登场,作为代表人物的常宝华先生就没有出席。当时,就有传言说他身体欠安,没想到仅过了4个月,他就驾鹤西去,享年88岁。给喜爱他的人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但是,就在相差两个月后,也就是在11月30日的凌晨,常宝华的侄子常贵田也与世长辞,享年76岁,仅仅相差两个月的时间,叔侄两人都去世了,这样的噩耗来得让人猝不及防。相声界两大演员的去世,无疑对于当今相声界真的是一大损失!

  说起常宝华与他的侄子常贵田,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帽子工厂》了。常氏出身相声世家,最杰出的代表是常连安的大儿子常宝堃,艺名小蘑菇。他们在北京西单商场创办了启明茶社,在相声门户里很有影响力。常宝堃曾与父亲合作一段时间,后来改与赵佩茹合作。1951年,常宝堃参加第一届志愿军赴朝慰问团,4月23日在朝鲜牺牲。因为这段经历,也使得常氏相声多了一层革命色彩。而常贵田,正是常宝堃的独生子。

  常宝华是常宝堃的弟弟,有着“四蘑菇”艺名的他自幼跟随父亲和大哥学艺。北京启明茶社成立后,他去当学徒,没两年就登台表演了。1951年,常宝华在天津拜马三立为师。两年后,23岁的常宝华踏着大哥的脚印,随团赴朝慰问演出。回国后,他要求参军,获得批准,进入海政文工团,从此扎根于北京。除了十年浩劫期间被下放到天津机床厂劳动四年外,他一直都工作和生活在北京。作为老一代相声演员,他曾在 1985年当选十大笑星之列。对于自己的艺术成就,常宝华曾笑称:“创作不大点,演出不起眼,干了大半辈,落个半熟脸。”其谦虚谨慎,由此可见。在常老爷子去世后,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用这样一句话作为对老爷子的盖棺定论,那就是“他的功绩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曲艺艺术的功德册上”。

  与叔叔一样,常贵田从小就接受了艺术的熏陶,6岁时,父亲把许多相声段子拆开,把适合小孩儿说的,特别哏儿的那些,教给常贵田。常贵田跟着父亲说了三个月的相声,很多名角也给他指点。1954年,常贵田拜父亲的搭档赵佩茹为师学习相声。当时,四叔常宝华已经是海政文工团的一名文艺战士,他看出侄子想进部队的心思,于是便跟常贵田母亲商量,让侄子跟着他去部队。1958年,常贵田报到参军。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常贵田在雪域高原兵站慰问进藏参战的将士们,最多的一天,他们演了14场。1965年,抗美援越,他战斗了整整一年,经历了与父亲当年相似的险境。之后,他长期在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工作,几十年来,他几乎跑遍了海疆上有人驻守的岛礁,为几名战士,甚至为一名战士演出。常贵田说,战士们最难受的是孤独。为了解决战士的孤独,他曾用电话给“猫耳洞”的战士说相声。说着说着,战士哭,他也哭。

  常贵田不但有深厚的传统相声基础,而且能自编自演。1962年,常贵田到西藏去慰问高原的部队,并在此经历的基础上创作了《喇叭声声》,这也是他第一部被社会认可的作品。之后,他创作的《保卫西沙》《祝你成功》等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曾有人评价,说常贵田的相声特点是“轻快”,也就是所谓的军队相声,要求格调高、节奏明快、内容热烈、积极向上。

  与叔叔一样,近年来,常贵田在公开场合露面不多,但他对相声的关注却一直没减少。对于今天相声的发展,他曾说,自己的看法是亦喜亦忧。“喜的是,小剧场相声方兴未艾,很多年轻人,特别是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进入相声演员行列,这有利于相声事业的发展。”忧则是认为“不是会说几段传统相声,就是继承相声传统了。相声演员一定要对得起养我们的观众,观众是衣食父母,我们靠他们生活。过去是,今天也是”。

  纵观常氏两代人在当代相声界的成就、影响,应当说有着家族传承的“常氏相声”可谓个性鲜明,独树一帜。两代艺术家的离世,从此“常氏相声”渐行渐远。而在这一年离开人间的笑匠,又岂止常氏叔侄二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师胜杰的远行,也为原本就并不热闹的当代相声界平添了一份寂寞。而远在大洋彼岸,曾经在宝岛台湾说了几十年相声,成就斐然的老一辈大家吴兆南的离世,无疑也令曲艺界悲从中来。无论海内海外,他们的离世,不仅带走了一身的艺术精华与绝技绝活,也令后辈在传承与发展的艺术道路上,缺少了指路者与引领人,人间少了好几位相声表演艺术家,天堂却多了不少笑的天使。


单田芳:“永恒记忆”传世



  2018年9月11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有着“书圣”之称的单田芳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单田芳或许是中国评书艺术的代名词。从艺50多年来,他表演录制完成了111部共15000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是我国最高产的评书艺术家。“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单先生的一口尖锐而又沙哑的营口腔普通话,辨识度极高,就是这个声音,陪伴了中国人民近四十年。

  单田芳原名单传忠,出生在曲艺世家,母亲是当年知名的西河大鼓艺人,父亲则是她的弦师,妻唱夫奏,红遍东三省。从小受艺术熏陶的单传忠自幼就跟着父母、叔叔、大爷在东三省各地辗转,十四岁的时候就能背下几部长篇大书,无奈自己的父亲交友不慎,在他19岁那年被判入狱6年。遭到这个变故之后,母亲丢下了他和妹妹们离开了这个家。虽然不久后单田芳考上了东北工学院,但是在学业和生存面前,单田芳不得不选择后者。也许是冥冥中注定,中国要出这么一张“国嘴。”

  1954年,单传忠辍学下海,拜师学艺,取了艺名叫“田芳”。数十年来,说过传统书,也讲过新评书,古今中外,帝王将相,革命题材,现代故事……无论怎样的题材,在单田芳的演绎下,总是那样精彩纷呈,扣人心弦,高潮迭起,令人欲罢不能。

  “文革”结束后,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吹起,单田芳迎来了自己艺术生涯的黄金时代。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45岁的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可以红遍全国,重返舞台获得掌声的那一刻,他留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些岁月里,电视机尚未大范围普及,收音机作为当时“三转一响”的大件,将单田芳的声音通过电波传到了千家万户,他的评书承载了当时无数人的闲暇时光,《三国演义》、《明英烈》、《白眉大侠》、《少帅春秋》、《七杰小五义》等,风行全国大江南北几十家广播电台,从他的评书中听江湖恩怨、千军万马,令人难忘。其中《天京血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多达六亿。他对待评书创作一丝不苟,在编录《百年风云》时,就参阅了《百年英烈》《太平天国》《天京之变》《慈禧前传》《清宫十三朝》等几十种资料。

  单田芳说书很安静,不像有些人说书那样咋咋唬唬,不考虑剧情一味地拔高音以腔作势,听着累得慌也瘆得慌,他更像一个邻家老人面对面给你讲故事。对此,单田芳认为,“说书既要有平,也要有爆。”生动、准确、鲜明是其评书的最大特点。因此,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华人中也有一定影响,为他赢得“单国嘴”的美誉。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单田芳实至名归地获得终身成就奖。

  育人喻世,馨艺达观,单田芳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一个时代的印记。在他最火的时候,几乎就是评书的代名词。如今,斯人已逝,作品长存,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记忆。


链接:

  丁广泉

  丁广泉是侯宝林的弟子,学成之后也培育了很多的外国弟子,而且丁广泉教人相声完全不收他们的学费,被外国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中国爸爸”。今年1月份,丁广泉因为肺癌去世,享年73岁。

  魏文华

  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她是天津人,是相声、北京琴书演员,2018年8月5日逝世,享年81岁,她生于曲艺世家,其父魏雅三系曲艺乐师,其母魏墨香系曲艺演员,魏文华多年来从没有离开相声艺术和相声舞台!

  刘文步

  9月21日,深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名家刘文步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3岁,刘文步先生一生致力于相声事业的传播与发展,刘文步还被誉为:太平歌词第一人。

  张文霞

  相声名家张文霞9月28日上午10点20分,在环湖医院去世,享年82岁。张文霞是相声名家田立禾之妻。1952年在天津拜相声名家武魁海为师。1956年,张文霞加入天津市南开曲艺团,1956至1970年在天津市南开区曲艺团工作,退休后,张文霞协助爱人田立禾先生挖掘整理传统相声,并且培养相声新人。

  章金彦

  2018年2月15日上午11时41分,章金彦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去世,享年75岁。章金彦,上海六小龄童艺术馆首任馆长、“章氏猴戏”家族重要成员(六龄童的长子、六小龄童的长兄)。

  尹笑声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尹笑声于12月8日凌晨去世,享年80岁。尹笑声出身相声世家,是马三立的弟子,8岁便在天津南市连兴茶社走红,艺名“小傻子”,说、学、逗、唱无所不能的尹笑声,经常演出的相声名段子有《拴娃娃》《武坠子》《卖挂票》《空城计》《学西河》《卖布头》等。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