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vs陕西历史博物馆: 今日之域中,谁家领风骚?-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阅读提示: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都是那么的“年长”,又是那么的“年轻”,而且越活越有劲,非要分出个高下,“臣妾做不到”!最重要的,是让文物走出展柜,以一种大众“可接触”的方式,真切地讲述过去,沉淀人文,用美好而深刻的寓意,记录不朽。
记者|孔冰欣
《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强势走红,好像一道莹洁甘净的激流,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着实趣味良多。尤其对那些“自诩”知识青年的观众而言,每次get到每一集每一处“埋伏”的“中华文明梗”,分分钟兴奋得忍不住为“我们很年轻,上下五千年”的傲娇疯狂打call。
而在我大中华博物馆天团的序列里,河南博物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两大“super super star”,更是让学历史、怀故梦的孩子们心跳如鼓、坐立不安。前者口气虽大,自称“华夏之中,上古文明开源之地”,但视其馆藏,几乎无人持有异议;后者称“以周秦汉唐四朝文明定鼎天下”,随意检点展品,笑道长安王气霸四方,恐怕也是不为过的。
为进一步探究大国珍宝背后的趣闻轶事,《新民周刊》记者请读者诸君一同走进河南博物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感受两地跨越古今的恢宏气度。且请各位评判一二,不知今日之域中,究竟谁家领风骚?
大国重器,高下难分
河南博物院成立于1927年,是我国较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鉴于从夏朝至北宋的3000多年里,有20多个王朝建都或迁都于河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故河南博物院得天独厚,馆藏文物17万余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石刻等考古发掘品最具特色,珍贵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展轨迹,展示了中原文化在形式和发展过程中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彰显了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兼融。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的话,就是连续性、辐射性以及包容性兼而有之。
而向来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瑰宝”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光看简介,也是一样的“吓煞人”。其藏品精品包括西周的青铜器、唐代金银器、历代陶俑、唐墓壁画等四类,数量大、品质精、孤品多、观赏性强、价值高——总之一句话,就等着后世的膜拜了。
《新民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回双方上了电视的国宝们,都是实力、颜值具有压倒性优势、独一无二的超强种子选手,“履历”辉煌,“背景”雄厚。而更多来不及在荧屏上一一详解的“大国重器”,正剑鸣匣中,一朝亮相,浮云卷霭,明月流光。
在河南博物院众多珍贵藏品中,有九件文物曾被公众票选为“镇院之宝”,除了贾湖骨笛、妇好鸮尊、云纹铜禁,另外六件分别是杜岭方鼎、玉柄铁剑、莲鹤方壶、四神云气图、武瞾金简以及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这六件宝贝也是特别值得广大观众关注的,像杜岭方鼎,是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不仅如此,鼎是国之重器,是王权的象征,如此大的青铜重器出土于郑州,也奠定了郑州作为古都王城的重要地位。另外,莲鹤方壶,无论是从制作工艺、铸造手法还是造型艺术等方面,都堪称是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的典范之作,反映了春秋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风貌,尤其是壶盖上一鸟耸立,张翅欲飞;壶侧双龙,夺器欲出;壶底两蟠,跃跃欲试;整体象征着追求解放、迎接曙光的时代精神。因此,莲鹤方壶2002年就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禁止出国的文物之一。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珍宝中则有“18件(组)国宝”,分别是多友鼎、宫女图、黑釉油滴碗、皇后之玺、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马球图、青釉提梁倒灌壶、阙楼仪仗图(两组)、三彩载乐伎骆驼俑、狩猎出行图、兽首玛瑙杯、五祀卫鼎、旟鼎、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其中,多友鼎腹内壁铸铭文二十二行,二百七十九字,记载了西周历王时期反击猃狁侵犯的一场战争,内容详细,对研究西周晚期的历史、西周晚期同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古文字研究、历史地理研究等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黑釉油滴碗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皇后之玺提供了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的实物资料,在艺术上也极为突出,印文的排布、行距疏朗,笔势方中带圆、圆中带方。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色调和谐富丽,造型、纹饰别具匠心,舞马形象栩栩如生,印证史书所载的“玄宗驯养舞马祝寿”。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原为未央宫的御用之物,后被汉武帝赏赐给阳信长公主。章怀太子墓墓道西壁的马球图,画面巨大,富于动感。三彩载乐伎骆驼俑是唐三彩中的极品,且对研究盛唐时期的音乐、歌舞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极有助益。五祀卫鼎的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上已属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仍需通过王朝众臣,说明贵族对土地的处分已得到制度上的默认。它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对史学界和法学家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旟鼎铸于西周康王时期,造型敦厚雄伟,纹饰庄重神奇,所刻铭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是非常少见的关于金碗的出土实物,亦是研究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风格特点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
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河南博物院方面表示,《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一经播出,备受观众追捧和欢迎,“既让我们看到大众对文物的热情与喜爱,也让我们更多体会到拓宽和丰富宣传途径与方式的重要性。因此,以后希望有实力、高品质、高效率的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合作伙伴,能与我们一起为公众推出丰富、精彩、富有正能量的活动,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提升全民的文化自信。”
陕西历史博物馆方面则告诉记者,“我们与节目组合作,是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的一次有力创新。今后也会继续寻求跟媒体的更多合作,利用更多的形式挖掘出文物背后的故事,合力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博物馆走进群众生活,为实现中国民族的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博物馆会越活越年轻
如果你还认为博物馆就是古化石、老学究,那么怕是大错特错了。《国家宝藏》在什么地方火起来的?“青春发育期”的b站啊!可见,时下年轻人对历史的认知与审美的趣味,绝对不容小觑。而在吸引年轻受众方面,两大博物馆都是充满信心。
河南博物院方面感叹:“现在年轻人的文化认知和审美形式确实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博物馆开始重视‘互联网 ’的广泛运用,研究虚拟部落观影与交流给文化传播和文物展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今后我们不仅会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宣传方式,也会更新现代化的陈展手段,使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无论是走进馆内还是在线观看,都能有更突出艺术、更富有人性化、更侧重于审美的体验。”
陕西历史博物馆方面指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为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我们开展了各式各样文化活动,如‘博物馆进校园’‘亲子教育活动’等等,增加与青少年的实践互动。同时,我们也推出一系列讲座,用青少年喜爱的方式普及历史知识,发挥公共教育职能;我们也不断开发青少年喜爱的文创产品,举办各种主题精品展览,从多方面吸引年轻受众走进博物馆。”
为与时俱进、永葆活力,河南、陕西两大家在宣传矩阵上也是“拼了”,围着“互联网”时刻琢磨如何做好加法。河南博物院除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及时保持和公众的互动交流;另创建自媒体,如志愿者的微信和微博、讲解科微信、历史教室微信以及文创部微信等,严谨有序,保证每个平台维持良好的发声状态。在展厅内,参观讲解分为专业讲解、特约讲解、志愿者义务讲解以及手机扫码听讲解;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讲座,如名家讲坛、专家讲座、文博小讲和中原历史文化宣讲等。在宣传方式上,运用国内国际新技术及时更新宣传手段。在人才队伍上,以老带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如今这个队伍里,80、90后俨然成了中流砥柱。
陕西历史博物馆则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行”,与媒体朋友们保持长期友好合作,不拘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及自媒体大v。其官方微信每日推送馆内信息,每逢节假日开展亲子教育活动、公众教育活动;官方微博联合新浪#约会博物馆#定期开展直播活动等。此外,陕博还建立了数字博物馆,将线下展览转变成虚拟线上展览,供全国观众参观学习;建立“文物之声”网络电台,定期邀请馆内专家、讲解员参与直播活动,为听众讲解文物故事。馆内定期开展“历博讲坛”“文博讲坛”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讲课。
故宫的文创产业链有滋有味、蒸蒸日上,而河南博物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出品的文创产品,以后同样会让“剁手党”们只恨购物车塞得不够满。“河南博物院作为首批国家文创试点单位,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连续举办五届文创大赛,让研发、销售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循环发展状态。接下来,我们会采取多种合作经营的形式,拓宽研发销售渠道,进一步实现藏品向文化产品的转化,更好地服务社会。”
陕博的文创产业,近几年发展势头同样喜人。“我们会借鉴故宫及其他文创做得好的博物馆,在借鉴中创新,在学习中合作,在发展中寻找特色,开发出具有陕博特色、展现陕西十四朝古都的文化衍生品。例如,我们在2017年年底推出了与故宫合作的《陕博日历》,并为其制作了mv,《陕博日历》也是陕西省第一本文物日历,推出后反响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提到的见证丝绸之路历史的‘鎏金铜蚕’,我们也开发出了‘金蚕酥’等一系列产品;2018年年初,我们推出‘新春大礼包’(对联、门神、红包、窗花),汲取唐代金银器的纹饰设计而成。入选《国家宝藏》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和‘杜虎符’,我们也开发了文创产品……”记者获悉,陕博的文创商品店即将在各大网络商铺上线,看来,信奉“买买买”的小姐姐、小哥哥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祈祷,“让年终奖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都是那么的“年长”,又是那么的“年轻”,而且越活越有劲,非要分出个高下,“臣妾做不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越来越多的国人将爱上博物馆、爱上历史;如何科普文博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明确道德规范、传递价值导向,则将是中华文明赋予顶尖博物馆的“国家使命”。拓宽展览交流渠道,整合珍藏文物资源,提炼显明文化特色,提升公众服务水平,营造鲜活体验氛围,加大研发文创产品,引入全新科技理念……新时代的博物馆,要做的事情还有许许多多;最重要的,是让文物走出展柜,以一种大众“可接触”的方式,真切地讲述过去,沉淀人文,用美好而深刻的寓意,记录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