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专栏 > 正文

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日期:2016-06-2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其实,这句话来自一场规模极大的广告战。
苗 炜
 
  我时常会想起很多年前冬天的早上,带着两毛钱去上学,在一个早点铺子里吃豆腐脑和火烧,豆腐脑上有一小坨辣椒油和香菜,火烧刚出锅,吃下去肚子里暖洋洋的,浑身都有力气。有很多年,早点都是在外面解决的,油条、豆浆、包子、炒肝、面茶,北京的吃食乏善可陈,早点算是比较丰富的。后来,早点铺子越来越少,很多早点摊子,为了省去刷碗的环节,在每一个碗上套一个薄塑料袋,豆腐脑、馄饨都放在塑料袋里吃,吃完将塑料袋一扔,再换新的。生活逐渐变得粗糙,卫生条件也越来越差,清晨匆匆忙忙的行人拿着鸡蛋灌饼赶路,一顿安静的早餐变得奢侈起来。在家里做早餐似乎不难,准备多几样水果,酸奶,煮鸡蛋,烤面包片,火腿,奶酪,再煮上一壶咖啡,家人坐在桌边,聊聊天,这是最舒服的场景。可很多时候,这场景只存在于想象中。许多人都是急吼吼地应付一顿,就出门了。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叫“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其实,这句话来自一场规模极大的广告战役,1940年代,美国的几家谷物食品公司为了推销它们的麦片、玉米片等速食早餐,纷纷宣扬早餐的重要性,其中一句广告语是“吃好早饭,更好工作”。早餐的历史地位其实并不高,罗马帝国的人都信奉,要想健康,一天只吃一顿饭就够了。天主教典籍中对早餐的描述也很少。在中世纪的欧洲,富裕的人才能吃上一顿像样的早饭,重体力劳动者也要吃早饭,但大多数人是不吃早饭的。历史学家认为,早餐成为固定一顿,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人们住到了城里,要外出工作一天,早饭就变得必不可少。劳动人民能吃到什么就吃什么——面包、奶酪、薄煎饼、头天的剩饭等等。19世纪的美国,物质生活有所改善,那时候的早饭和午饭、晚饭又没什么不同,大家一早就吃牛排、吃烤鸡、吃牡蛎。一位农业历史学家说,美国人当年就是要多吃肉,吃更多的肉,还有土豆,还有蛋糕和派。这样暴饮暴食的结果是消化不良,就像如今的肥胖问题一样,当年的美国人面临的是消化不良,他们需要轻便一点儿的早饭。谷物快餐恰逢其时。1827年,全麦饼干发明,1890年,玉米片发明。这些谷物食品早年被称为“全麦岩石”——味道不佳,人们把这些东西泡在牛奶里才能下咽。1900年开始,谷物食品公司越来越多,拿谷物做早餐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难吃,但这东西方便,早上起来,麦片往牛奶里一倒,吃下去赶紧上班。经过一番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今的谷物快餐市场被几家大公司所垄断。
  在1940年代的谷物广告大战中,有一位叫kellogg的营养学家赫赫有名,他是个素食主义者,他说,多吃谷物可以让美国人更健康,还能让青少年减少手淫,减少性冲动,让孩子静心,让母亲放心。这位营养学家宣传谷物的好处,他的兄弟把kellogg谷物公司经营得蒸蒸日上。谷物食品在二战后的美国盛行,原因有二,一是加糖,二是广告。前者改善口味,后者用大量卡通形象吸引儿童,美国孩子就是这样喂大的:给一个大碗,倒牛奶,倒上谷物,给个勺子。有意思的是,人们对谷物食品的品牌忠实度很高,一旦吃上某个牌子的麦片,恨不得终身不改了。
  有一位人类学家说,我们的早餐总是相对固定的,这是进化而来的习性,我们早上吃点儿熟悉的面包、蜂蜜,是因为这些东西安全可靠。我们总习惯于晚饭去吃点儿新鲜的东西,看看哪家馆子新开张,哪家馆子换了菜单,这就跟远古时代打猎打到什么就吃什么是一个道理。今日,我们都远离农耕时代,被食品工业养活,早餐是快餐类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肯德基会推出豆浆,那不是你少年时的味道,给你一袋麦片,让你相信那是健康的美味。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