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类之谜-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近期在上海举行了世界考古上海论坛,评选出十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和九项重大考古研究成果。在这十九个入选项目中,媒体多在报道“三个席位颁给了中国”,并称中国考古“含金量”极高。这三个席位包括前十项中的良渚古城和石峁石城,以及后九项中占第九位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奇怪的是,媒体对于后九项中的第一名《中国西南晚更新世全新世过渡时期古老型人类的发现》却鲜有报道,似乎没人知道,这个项目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云南考古研究所的共同研究成果,是真正“含金量”最高的研究成果。这种“古老型人类”,也就是马鹿洞人隆林人。
今年5月,我曾参与澳大利亚电视台关于马鹿洞人隆林人的纪录片的制作,担任他们的中方制片人,在云南广西等地拍摄了近一个月,所以,对马鹿洞人隆林人有很详细的了解。
马鹿洞人和隆林人化石都很早就已出土。广西隆林人头骨化石是70年代末由一位地质工程师发现的,这团包着头骨的泥土和岩石的绞结物后来一直放在云南省博物馆的储藏室中。云南蒙自的马鹿洞人的化石发现于1989年,遗址原是采石场,炸出人骨后,云南省博物馆派考古队前去进行了抢救性的超速发掘,十一天挖掘九米,但出土化石并没有详细记录和整理,修复出十来件人类化石,余下的都用麻袋装着放在蒙自文管所。当时因为刚刚发现元谋人,省博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元谋古猿上。
元谋项目接近尾声时,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的古人类学家克诺尔(darren curnoe)来云南寻求合作机会,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就建议他们一起研究马鹿洞人和隆林人。2008年他们来到蒙自,对马鹿洞的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类,并对遗址进行了重新挖掘。发现马鹿洞人头盖骨眉脊非常粗壮,左右眉脊间呈波状,眉额沟显著,头盖骨较厚,相当原始,其特征像至少十万年之前的人类化石。而且马鹿洞的头盖骨被加工过,上面有人工刻画痕迹,两边还有钻孔。在遗址中,他们发现了火塘,烧土和烧骨,赭石颜料,有的人骨头是被火烧过的或是刻画过的。遗址的剖面非常厚,文化层保留得相当好,人类活动信息丰富。这说明马鹿洞可能不是居住遗址,而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他们还推断可能有二次葬。另外,头骨上有钻孔,这在古人类遗骸上相当少见。用什么工具钻的孔?为什么要钻孔?国内早先发表的文章中提到马鹿洞人可能有人食人之风,但这种假设并不能确认。
隆林人的遗址不复存在,那团绞结物中头骨碎片很多,还有其他骨头,包括肋骨与脊椎等。吉学平当时请了修复金牛山化石的技工到云南,将碎片慢慢修出来,后来又请人把碎片修成头盖骨。除了头骨之外,隆林人还有一个下颚骨,那个很早就被修出来了,一直放在保险柜里。头骨和下颚骨的出土地点肯定是同一地点,从磨耗程度初步判断它们属于同一个个体。
和马鹿洞人一样,从隆林人的面部形态特征来看,它的眉脊很发达,面颊很平,特征非常古老,也应该属于至少十万年以上的人类。但马鹿洞人和隆林人的出土地点都非常年轻,而且,碳-14的年代测定结果也准确地证明隆林人的年代是一万一千多年,马鹿洞人一万四千多年。这两种这么年轻的化石,怎么会有这么古老的特征?这是古人类学研究的一大谜题。
2012年,他们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卷》发表的论文中,做了三种推论。第一种推论是说马鹿洞人和隆林人是早期智人残存到晚期的记录,他们可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代人的群体,是一种变异,是一万年前现代人中的“少数民族”。第二种推论是他们可能是现代人和当地的古老群体杂交而成的。第三种推论就是说他们是新种,因为马鹿洞人与隆林人的头骨非常特别,与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等都相当不同。但是要确凿地定出新种并让学术界接受,他们需要更多的证据。